問題詳情

4.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教。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團體後效(group contingency)
(C)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D)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24631
統計:A(6956),B(399),C(95),D(73),E(0)

用户評論

【用戶】楓兒飄飄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A)漣漪效應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而老師的憤怒和威嚇並無法改變情況,只會造成學生的不安、焦慮與迷惑。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一般善於教室管理的教師有許多共同行為特徵,而責罰某一學生時避免產生漣漪效應就是其中之一。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

【用戶】我要考過!!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團體後效=同儕連坐

【用戶】拜託讓我過拜託?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康尼模式-有效動力模式。》》漣漪效應所以漣漪效應並不一定是好成效?(馴服班上領袖人物降低違規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