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行為問題的發生通常是基於「獲得注意」、「爭奪權力」、「尋求報復」或「表現無能」的需求和目標。下列哪一句話最能顯示「爭奪權力」的需求?
(A)「我要別人對我感到抱歉」
(B)「我覺得別人對我不公平」
(C)「我不要別人告訴我該做什麼」
(D)「我要別人瞭解被傷害的感受」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75834
統計:A(526),B(1222),C(4030),D(185),E(0)

用户評論

【用戶】楊樹林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爭取權力兒童想知道自己和周遭的人界限何在,自己擁有多少權力,有多少籌碼可以運用,藉此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兒童在家裡或課堂上會出現挑戰權威的行為,覺得自己能做自己要做的事,不要別人管,與父母或老師唱反調,以證明自己有多厲害,其動機只是希望被肯定、被認可。例如兒童常以說『不』來滿足自己,表示他自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別人無法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一般父母常過度保護、溺愛,或以權威的方式教養小孩,而兒童又想證明自己有說『不』的能力,於是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與衝突。父母和兒童均在追求發號施令的權力角色,一旦爆發爭權奪力的戰爭,父母與兒童雙方無一是贏家。『小美,一個小時前我就叫妳去洗澡了,妳怎 還在這裡看電視...

【用戶】癮哀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我覺得別人對我不公平」「我要別人對我感到抱歉」→尋求報復 (個體假設整個社會或是生命,對他不公平,於是產生報復心態)「我要別人了解被傷害的感受」→尋求注意

【用戶】Angel Chen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我會覺得"我要別人了解被傷害的感受" 比較像是"尋求報復"耶! 感覺很像以牙還牙!

【用戶】楓兒飄飄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 尋求注意:個體假設只有在大家注意他時,他在世界上才有一席之地Ex:我要別人了解被傷害的感受• 爭奪權力:個體假設具有權力才能證明自己的重要性,行為表現有反抗、不服從想要當老大Ex:我不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 尋求報復:個體假設生命對他不公平,唯有傷害別人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地位Ex:我覺得別人對我不公平、我要別人對我感到抱歉• 表現無能:個體自認無法勝任,所以會避免任何可能失利的狀況Ex:我不想跟任何人來往,我什麼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