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 )65.中國每個朝代的選士制度不盡相同,魏晉南北朝採用哪一種選士制度,導致後來產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流弊?(A)賢良方正(B)孝廉茂才(C)九品中正(D)鴻都門學

【評論內容】

(一)漢代:實施【選舉制】

(鄉舉里選),又分有兩種形式 

1.徵辟:有天子的「徵召」及官員的「辟召」 

基本上是由政府聘請有才德的高士名流(德行高妙、明經通理、志略多謀、個性剛毅…),授以官職(屬於特殊榮譽,朝廷甚至會派遣專使聘迎),屬於由上向下提拔人才的方式  2.察舉 :又分兩種 

(1)詔舉 :指天子的徵召,為不定期的特科,故又稱「特舉」。 n

如天子下詔徵求「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治水」、「出使西域」等特殊人才 

(2)常舉:為地方向中央推舉人才,每年定期舉行,故又稱「歲舉」  

如舉「秀才」(東漢稱「茂才」)、舉「孝廉」,屬於由下向上推薦人才的方式 不過日後,察舉制逐漸浮濫,遭受不少批評,如「舉秀才...

【評論主題】( )65.中國每個朝代的選士制度不盡相同,魏晉南北朝採用哪一種選士制度,導致後來產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流弊?(A)賢良方正(B)孝廉茂才(C)九品中正(D)鴻都門學

【評論內容】

(一)漢代:實施【選舉制】

(鄉舉里選),又分有兩種形式 

1.徵辟:有天子的「徵召」及官員的「辟召」 

基本上是由政府聘請有才德的高士名流(德行高妙、明經通理、志略多謀、個性剛毅…),授以官職(屬於特殊榮譽,朝廷甚至會派遣專使聘迎),屬於由上向下提拔人才的方式  2.察舉 :又分兩種 

(1)詔舉 :指天子的徵召,為不定期的特科,故又稱「特舉」。 n

如天子下詔徵求「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治水」、「出使西域」等特殊人才 

(2)常舉:為地方向中央推舉人才,每年定期舉行,故又稱「歲舉」  

如舉「秀才」(東漢稱「茂才」)、舉「孝廉」,屬於由下向上推薦人才的方式 不過日後,察舉制逐漸浮濫,遭受不少批評,如「舉秀才...

【評論主題】11. 社會學家涂爾幹(E. Durkheim)認為道德教育的首要元素為何?(A)依附 (B)利他 (C)規訓 (D)自律

【評論內容】

依附 -Bowlby

利他 -孔德

功利-邊沁

規訓 -涂爾幹

自律 -康德

【評論主題】4. 有關施瓦布(J.J. Schwab)的慎思課程觀點,何者正確?(A)透過慎思,個人參與課程決定(B)慎思模式的過程,乃是一種技術性的直線行動(C)慎思是一種系統思考、回饋與調整的科學化過程(D)

【評論內容】慎思:學生、教師、環境、內容、雙向互動的思考歷程、非線性、非系統化思考模式、變通方案、最佳的(較佳的)選擇

【評論主題】7. 請問若要考驗三組以上的平均數是否有顯著差異,可以採用下列何種統計分析方法?(A)變異數分析 (B)平均差 (C)t考驗 (D)積差相關

【評論內容】定義自變項-依變項舉例T考驗(T-test)

Z檢定

2個平均數的差異考驗用在2個互為獨立的母群的差異比較。類別變項-連續變項比較男、女選手學習動機得分的差異。平均差是表示各個變量值之間差異程度的數值。

指各個變量值同平均數的的離差絕對值的算術平均數。

類別變項-連續變項積差相關  2個連續變項間關聯程度之指標。了解兩個變數之間關係密切的程度連續變項-連續變項同一組人其智力和學業成績之間的相關變異數分析比較3個(含)以上的平均數的差異。用在3個(含)互為獨立的母群的差異比較。類別變項-連續變項比較啟發式教學法、演講式教學法及欣賞式教學法在教學效果上的差異。卡方考驗2X2 3X3類別變項-類別變項資料來源:各項統計方法...

【評論主題】25成為標準化測驗(Standardized Test)的必要條件,以下何者正確?甲、注重信度、效度乙、慎訂施測程序及計分方法與說明丙、測驗的研發者一定是合格的心理評量人員丁、建立常模戊、由專業性的心

【評論內容】

比較一下

非標準化測驗與標準化測驗相對,指由教師在教學情境中,以非正式的方式,為因應自己教學或教學評量上的需要而自編的成就測驗;並不是經由測驗專家,根據測驗的編製程序而編製的成就測驗,這種測驗大多是為特定的某個科目設計的,故又稱為教師自編測驗(teacher-made test)或非正式測驗(informal test)。此種測驗的編製過程、實施、計分與解釋,缺乏標準化,故比較主觀;但在良好且適合教師在教學情境中使用的標準化測驗缺乏普遍性的情況下,這種教師自編測驗,仍有其使用的價值,考查教學目標的達到程度和班及個別差異的情形最為有用。如學校中所有的考試卷即是此類

引用網址: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146/

【評論主題】3. 下列有關 Aristotle 教育主張的說明何者正確?(A)建立屬於成人教育或高等教育形式的學院(Academy)(B)主張「植物性-動物性-人性」之人類心性三分(C)重視法律知識或辯論技巧的教

【評論內容】

※柏拉圖

1.學院(Academy)

2.《理想國》、《對話錄》

3.依天賦高低將人分成金、銀、銅三類

  金─理性─智德─哲學家、統治者

銀─意志─勇德─軍人

    銅─慾望─節制之德─平民、生產者

※亞里斯多德

1.學園(Lyceum)

2.著作非常多,如《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

3.將人性分成植物性、動物性和人性三種本質

  人性─理性的心靈─思維、理解、判斷

  動物性─知覺的心靈─本能、慾望、情感

  植物性─營養的心靈─生長、繁殖、發育

【評論主題】【題組】32請問乙生說的是哪位古代學者?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斯多德 (D)伊比鳩魯。

【評論內容】

個人見解,有錯請指正。

甲-亞里斯多德

乙-柏拉圖

丙-蘇格拉底

丁-伊比鳩魯

【評論主題】9. 如右圖,已知 ,且 E、A、B、D 在一直線上,則∠DCE是多少度? (A) 120 (B) 125 (C) 130 (D) 135

【評論內容】

∠BDC+∠BCD=∠ABC

∠AEC+∠ECA=∠CAB

∵∠ABC+∠CAB=90° ,又三角形BCD和三角形AEC為等腰三角形

∴∠BCD+∠ECA=90/2=45°

 ∠DCE=90°+∠BCD+∠ECA=90°+4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