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45 依科普(C. Kopp)對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發展的觀點,幾歲是幼兒發展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核心時間?(A) 1 歲前 (B) 2~3 歲 (C) 3~4

【評論內容】

Kopp (1982)提出了自我調節的發生觀,該觀點認為,對自我調節的研究應該限制在學齡期之前嬰幼兒的行為表現,因為此時恰恰是嬰幼兒剛剛掌握某種自我調節技能的時候;而自我調節的發展軌跡應該是一種不連續的階段發展,當達到更高級的行為水平時就實現了自我調節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第一階段—神經生理調整階段(neurophysiological modulation):個體對於環境的一種神經生理性的和反射性的適應。第二階段—感覺運動調整階段(sensorimotor modulation):個體對於知覺線索或者動機線索的一種適應性回應。第三階段—控制階段(control):從12到18個月,此時嬰幼兒逐漸表現出控制的能力,能夠對父母的指令進行順從,也逐漸瞭解社會規範。第四階段...

【評論主題】47.弗雷勒(P. Freire)認為沒有對話就沒有溝通,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下列有關弗雷勒對於師生對話之敘述,何者正確?(A) 師生的對話存在於政治和文化價值中立的環境中(B) 教師是知識

【評論內容】

弗雷勒(P. Freire) 批判教育學        Freire的批判教育學源自於揭露存在於社會結構中不平等、不正義的壓迫,並藉由意識覺醒擁有對現實處境批判反省的能力,教師與學習者均為批判與覺醒的主體,應成為自己的世界與意義的創造者,主動參與改變世界的歷程,其批判教育學即致力於恢復人性的實踐。 一、恢復人性的實踐          在《受壓迫者教育學》書中,強調「人性化」是解放勞動、克服疏離感,是對於人作為人的肯定。人能覺察到自己是未完成的、不完美的存有,與動物相較,人可以覺知到自己是與世界同在的,並能克服種種限制的處境,而非如同動物般只能被動的「適應」環境的束縛;人類是有意識的存有,有創造與改革的能力,透過人類的...

【評論主題】26.小文與小玲兩人同在積木區搭構房子,小玲很開心地向小文說:「你的房子好漂亮喔!」請問此為 Howes 同儕遊戲的哪一個行為層次?(A) 簡單平行遊戲(B) 簡單社會遊戲(C) 共同意識的互補/互惠

【評論內容】Howes同儕遊戲量表依據Parten的遊戲發展階段加以修正,將遊戲發展分為五個層次。層次一:簡單平行遊戲(無互動)幼兒一起玩相似的活動,彼此沒有眼神接觸或進一步社會行為。例如:幼兒在積木角各自以積木建構自己的模型,完全忽視他人的存在。層次二:彼此注意的平行遊戲(共同關係焦點)幼兒互相靠近玩類似的活動,彼此有眼神的接觸(層次一加上眼神接觸)。例如:幼兒在積木角玩積木,除各自建構自己的模型外,還會看別人的作品,彼此雖沒有社會互動,但意識到對方的存在,這時的幼兒常會模仿別人的作品或活動。層次三:簡單社會遊戲幼兒間有社會行為的互動,典型的行為包括:語言溝通、提供、接受玩物、微笑、身體上的接觸及攻擊行為等,然...

【評論主題】32.下列對於《教保服務人員條例》之敘述,何者為非?(A) 具備國外專科以上學校幼兒教育、幼兒保育相關系、所、學位學程、科畢業證書,並取得經中央主管機關發給之修畢幼兒園教保專業課程證明書(B) 幼兒園

【評論內容】法規名稱:教保服務人員條例 修正日期:民國 111 年 06 月 29 日第 3 條(D)本條例所稱教保服務人員,指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第三條第五款所定提供教保服務之園長、教師、教保員及助理教保員。第 10 條教保員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B)一、修畢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國內專科以上學校教保相關系科之幼兒園教保專業課程且取得專科以上學校畢業證書。(A)二、具備國外專科以上學校幼兒教育、幼兒保育相關系、所、學位學程、科畢業證書,並取得經中央主管機關發給之修畢教保專業課程證明書。第 34 條教保服務人員每年應參加教保專業知能研習十八小時以上;其實施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C)教保服務機構新進用之教...

【評論主題】22.對於語言習得主要的理論觀點敘述,下列何者為非?(A) 互動論認為只要幼兒接觸到話語,就可以學習說出聽到的語言(B) 互動論認為環境在語言學習中扮演關鍵性角色(C) 學習論認為成人可運用兒童導向言

【評論內容】

(A) 互動論認為只要幼兒接觸到話語,就可以學習說出聽到的語言 ➜ 先天論—語言習得裝置(LAD)補充 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天賦論者主張人類天生具有學習語言的能力,並嘗試探討此天生能力的本質。語言學家杭斯基(N. Chomsky)乃天賦論者之一,他提出語言習得裝置的理論,來說明其語言天賦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認知結構中,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習得裝置,使人們可以不需經過刻意教導,就能輕易獲得語言。語言習得裝置的功能就像眼能視與耳能聽的功能一樣,在兒童發育到某一程度,開始幫助兒童分析周遭語言,快速學習語言規則。語言習得裝置是具有彈性的,它能適用於各種語言結構,是人類所共有的。它包...

【評論主題】47 在合作諮詢模式下,巡迴輔導老師入班與幼教老師討論個案的學習問題與目標,提供班級老師認同且可行的教學策略,並持續追蹤策略執行情形,及時給予回饋與修改建議。上述合作方式中,巡迴輔導老師主要是發揮下列

【評論內容】

巡輔教師的角色定位學前巡迴輔導教師(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teacher,以下簡稱巡輔教師)亦為特殊教育老師,但因為工作型態之故,其性質異於一般帶班教師,因此巡輔教師必須重新界定自身的定位,由教育服務的原始提供者,轉變為諮詢及支援的角色,讓自己融入普通教育情境中,並將特殊需求幼兒所需要的支持性服務帶入教室。有關巡輔教師的五種角色係參考自 Laurie A. Dinnebeil 和 William F.McInerney (2011) 的 “A Guide to Itinerant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Services” 一書,反映出巡輔教師具有多元的角色功能,包含諮詢者、教練、評估者、團隊一員、服務協調者等 5 種角色。

參考資料: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

【評論主題】37 大班的惠惠在《能透過視覺藝術素材進行想像創作》評量指標的表現在等級 2,老師有點擔心,下列哪些作法為佳?甲、與搭班老師討論可以如何調整或規劃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回頭檢視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的安排與執

【評論內容】

《幼兒學習評量手冊》P.33-34✔️甲、與搭班老師討論可以如何調整或規劃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回頭檢視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的安排與執行❌乙、惠惠可能有學習緩慢發展遲緩的問題,應建議家長盡快至醫院進一步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學習評量系統並非年齡常模,無法進行發展篩檢或鑑定。✔️丙、在學期初時(如學校日、家長座談)規劃時段,正式向幼兒家長説明評分指引的用意在了解孩子在每個能力上的所在位置,並指出未來學習的方向❌丁、為惠惠制定個別化輔導計畫,透過有計畫的引導,讓惠惠可以從 2 慢慢往 3 及 4 的高等級進步▶️指標及等級的目的在協助教學者確認孩子現在的位置,提供符應能力現況的課程與教學,不應把等級4作為每個孩子的目標...

【評論主題】35 阿偉害怕走平衡木或大型遊具的獨木橋,教保人員讓阿偉先練習側身以螃蟹走路方式前進,再漸進以正面固定一腳前一腳後的方式前進,最後再以跨步交替前進。這是屬於何種層面的課程調整策略?(A)學習環境 (B

【評論內容】

依照〈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民99) 第四條「課程之調整,包括學習內容、歷程、環境及評量方式」,根據學生的個別需求進行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及學習評量四大向度的調整。一、學習內容的調整原則與作法       針對各類特殊教育學生學習內容的調整,得採「簡化」、「減量」、「分解」、「替代」、「重整」、「加深」、「加廣」及「濃縮」的方式調整各教育階段之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再根據調整過後之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以課程與教材鬆綁的方式安排學習節數/學分數與決定學習內容。二、學習歷程的調整原則與作法       依特殊教育學生的個別需要,善用各種能引發其學習...

【評論主題】4 關於學習指標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學習指標的選擇除了考量幼兒的年齡層,還要顧及幼兒的過去經驗與能力(B)課程大綱中,課程目標與分齡學習指標是課程規劃的藍圖,提供教保服務人員了解不同年齡層適

【評論內容】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課綱推廣 Q&A 》P.40-41Q3-16:活動與學習指標的對應時,如果學習指標的範圍較廣而無法與活動重點完全結合,學習指標是否可隨著活動重點修改?A:學習指標的書寫有其特殊意義,所以不可以修改學習指標。然而,有些學習指標的範圍比較寬廣,教保服務人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能無法涵蓋該學習指標的全部範圍,只涵蓋了該學習指標的部分,所以可以用以下方式標示。1. 建議教保服務人員可依活動重點,在選用的學習指標時,把該次活動所提供的學習機會進行標註,例如畫底線、使用網底或進行加註,提醒自己已進行及尚未提供學習機會的部分。如:「社‐大‐3‐6‐1 樂於親近自然、愛護生命」可標註為「社‐大‐3‐6‐1 樂於...

【評論主題】45 依科普(C. Kopp)對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發展的觀點,幾歲是幼兒發展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核心時間?(A) 1 歲前 (B) 2~3 歲 (C) 3~4

【評論內容】

Kopp (1982)提出了自我調節的發生觀,該觀點認為,對自我調節的研究應該限制在學齡期之前嬰幼兒的行為表現,因為此時恰恰是嬰幼兒剛剛掌握某種自我調節技能的時候;而自我調節的發展軌跡應該是一種不連續的階段發展,當達到更高級的行為水平時就實現了自我調節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第一階段—神經生理調整階段(neurophysiological modulation):個體對於環境的一種神經生理性的和反射性的適應。第二階段—感覺運動調整階段(sensorimotor modulation):個體對於知覺線索或者動機線索的一種適應性回應。第三階段—控制階段(control):從12到18個月,此時嬰幼兒逐漸表現出控制的能力,能夠對父母的指令進行順從,也逐漸瞭解社會規範。第四階段...

【評論主題】45 依科普(C. Kopp)對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發展的觀點,幾歲是幼兒發展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核心時間?(A) 1 歲前 (B) 2~3 歲 (C) 3~4

【評論內容】

Kopp (1982)提出了自我調節的發生觀,該觀點認為,對自我調節的研究應該限制在學齡期之前嬰幼兒的行為表現,因為此時恰恰是嬰幼兒剛剛掌握某種自我調節技能的時候;而自我調節的發展軌跡應該是一種不連續的階段發展,當達到更高級的行為水平時就實現了自我調節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第一階段—神經生理調整階段(neurophysiological modulation):個體對於環境的一種神經生理性的和反射性的適應。第二階段—感覺運動調整階段(sensorimotor modulation):個體對於知覺線索或者動機線索的一種適應性回應。第三階段—控制階段(control):從12到18個月,此時嬰幼兒逐漸表現出控制的能力,能夠對父母的指令進行順從,也逐漸瞭解社會規範。第四階段...

【評論主題】32.下列對於《教保服務人員條例》之敘述,何者為非?(A) 具備國外專科以上學校幼兒教育、幼兒保育相關系、所、學位學程、科畢業證書,並取得經中央主管機關發給之修畢幼兒園教保專業課程證明書(B) 幼兒園

【評論內容】法規名稱:教保服務人員條例 修正日期:民國 111 年 06 月 29 日第 3 條(D)本條例所稱教保服務人員,指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第三條第五款所定提供教保服務之園長、教師、教保員及助理教保員。第 10 條教保員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B)一、修畢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國內專科以上學校教保相關系科之幼兒園教保專業課程且取得專科以上學校畢業證書。(A)二、具備國外專科以上學校幼兒教育、幼兒保育相關系、所、學位學程、科畢業證書,並取得經中央主管機關發給之修畢教保專業課程證明書。第 34 條教保服務人員每年應參加教保專業知能研習十八小時以上;其實施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C)教保服務機構新進用之教...

【評論主題】47.弗雷勒(P. Freire)認為沒有對話就沒有溝通,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下列有關弗雷勒對於師生對話之敘述,何者正確?(A) 師生的對話存在於政治和文化價值中立的環境中(B) 教師是知識

【評論內容】

弗雷勒(P. Freire) 批判教育學        Freire的批判教育學源自於揭露存在於社會結構中不平等、不正義的壓迫,並藉由意識覺醒擁有對現實處境批判反省的能力,教師與學習者均為批判與覺醒的主體,應成為自己的世界與意義的創造者,主動參與改變世界的歷程,其批判教育學即致力於恢復人性的實踐。 一、恢復人性的實踐          在《受壓迫者教育學》書中,強調「人性化」是解放勞動、克服疏離感,是對於人作為人的肯定。人能覺察到自己是未完成的、不完美的存有,與動物相較,人可以覺知到自己是與世界同在的,並能克服種種限制的處境,而非如同動物般只能被動的「適應」環境的束縛;人類是有意識的存有,有創造與改革的能力,透過人類的...

【評論主題】26.小文與小玲兩人同在積木區搭構房子,小玲很開心地向小文說:「你的房子好漂亮喔!」請問此為 Howes 同儕遊戲的哪一個行為層次?(A) 簡單平行遊戲(B) 簡單社會遊戲(C) 共同意識的互補/互惠

【評論內容】Howes同儕遊戲量表依據Parten的遊戲發展階段加以修正,將遊戲發展分為五個層次。層次一:簡單平行遊戲(無互動)幼兒一起玩相似的活動,彼此沒有眼神接觸或進一步社會行為。例如:幼兒在積木角各自以積木建構自己的模型,完全忽視他人的存在。層次二:彼此注意的平行遊戲(共同關係焦點)幼兒互相靠近玩類似的活動,彼此有眼神的接觸(層次一加上眼神接觸)。例如:幼兒在積木角玩積木,除各自建構自己的模型外,還會看別人的作品,彼此雖沒有社會互動,但意識到對方的存在,這時的幼兒常會模仿別人的作品或活動。層次三:簡單社會遊戲幼兒間有社會行為的互動,典型的行為包括:語言溝通、提供、接受玩物、微笑、身體上的接觸及攻擊行為等,然...

【評論主題】22.對於語言習得主要的理論觀點敘述,下列何者為非?(A) 互動論認為只要幼兒接觸到話語,就可以學習說出聽到的語言(B) 互動論認為環境在語言學習中扮演關鍵性角色(C) 學習論認為成人可運用兒童導向言

【評論內容】

(A) 互動論認為只要幼兒接觸到話語,就可以學習說出聽到的語言 ➜ 先天論—語言習得裝置(LAD)補充 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天賦論者主張人類天生具有學習語言的能力,並嘗試探討此天生能力的本質。語言學家杭斯基(N. Chomsky)乃天賦論者之一,他提出語言習得裝置的理論,來說明其語言天賦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認知結構中,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習得裝置,使人們可以不需經過刻意教導,就能輕易獲得語言。語言習得裝置的功能就像眼能視與耳能聽的功能一樣,在兒童發育到某一程度,開始幫助兒童分析周遭語言,快速學習語言規則。語言習得裝置是具有彈性的,它能適用於各種語言結構,是人類所共有的。它包...

【評論主題】47 在合作諮詢模式下,巡迴輔導老師入班與幼教老師討論個案的學習問題與目標,提供班級老師認同且可行的教學策略,並持續追蹤策略執行情形,及時給予回饋與修改建議。上述合作方式中,巡迴輔導老師主要是發揮下列

【評論內容】

巡輔教師的角色定位學前巡迴輔導教師(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teacher,以下簡稱巡輔教師)亦為特殊教育老師,但因為工作型態之故,其性質異於一般帶班教師,因此巡輔教師必須重新界定自身的定位,由教育服務的原始提供者,轉變為諮詢及支援的角色,讓自己融入普通教育情境中,並將特殊需求幼兒所需要的支持性服務帶入教室。有關巡輔教師的五種角色係參考自 Laurie A. Dinnebeil 和 William F.McInerney (2011) 的 “A Guide to Itinerant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Services” 一書,反映出巡輔教師具有多元的角色功能,包含諮詢者、教練、評估者、團隊一員、服務協調者等 5 種角色。

參考資料: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

【評論主題】37 大班的惠惠在《能透過視覺藝術素材進行想像創作》評量指標的表現在等級 2,老師有點擔心,下列哪些作法為佳?甲、與搭班老師討論可以如何調整或規劃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回頭檢視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的安排與執

【評論內容】

《幼兒學習評量手冊》P.33-34✔️甲、與搭班老師討論可以如何調整或規劃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回頭檢視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的安排與執行❌乙、惠惠可能有學習緩慢發展遲緩的問題,應建議家長盡快至醫院進一步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學習評量系統並非年齡常模,無法進行發展篩檢或鑑定。✔️丙、在學期初時(如學校日、家長座談)規劃時段,正式向幼兒家長説明評分指引的用意在了解孩子在每個能力上的所在位置,並指出未來學習的方向❌丁、為惠惠制定個別化輔導計畫,透過有計畫的引導,讓惠惠可以從 2 慢慢往 3 及 4 的高等級進步▶️指標及等級的目的在協助教學者確認孩子現在的位置,提供符應能力現況的課程與教學,不應把等級4作為每個孩子的目標...

【評論主題】35 阿偉害怕走平衡木或大型遊具的獨木橋,教保人員讓阿偉先練習側身以螃蟹走路方式前進,再漸進以正面固定一腳前一腳後的方式前進,最後再以跨步交替前進。這是屬於何種層面的課程調整策略?(A)學習環境 (B

【評論內容】

依照〈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民99) 第四條「課程之調整,包括學習內容、歷程、環境及評量方式」,根據學生的個別需求進行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及學習評量四大向度的調整。一、學習內容的調整原則與作法       針對各類特殊教育學生學習內容的調整,得採「簡化」、「減量」、「分解」、「替代」、「重整」、「加深」、「加廣」及「濃縮」的方式調整各教育階段之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再根據調整過後之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以課程與教材鬆綁的方式安排學習節數/學分數與決定學習內容。二、學習歷程的調整原則與作法       依特殊教育學生的個別需要,善用各種能引發其學習...

【評論主題】4 關於學習指標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學習指標的選擇除了考量幼兒的年齡層,還要顧及幼兒的過去經驗與能力(B)課程大綱中,課程目標與分齡學習指標是課程規劃的藍圖,提供教保服務人員了解不同年齡層適

【評論內容】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課綱推廣 Q&A 》P.40-41Q3-16:活動與學習指標的對應時,如果學習指標的範圍較廣而無法與活動重點完全結合,學習指標是否可隨著活動重點修改?A:學習指標的書寫有其特殊意義,所以不可以修改學習指標。然而,有些學習指標的範圍比較寬廣,教保服務人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能無法涵蓋該學習指標的全部範圍,只涵蓋了該學習指標的部分,所以可以用以下方式標示。1. 建議教保服務人員可依活動重點,在選用的學習指標時,把該次活動所提供的學習機會進行標註,例如畫底線、使用網底或進行加註,提醒自己已進行及尚未提供學習機會的部分。如:「社‐大‐3‐6‐1 樂於親近自然、愛護生命」可標註為「社‐大‐3‐6‐1 樂於...

【評論主題】45 依科普(C. Kopp)對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發展的觀點,幾歲是幼兒發展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核心時間?(A) 1 歲前 (B) 2~3 歲 (C) 3~4

【評論內容】

Kopp (1982)提出了自我調節的發生觀,該觀點認為,對自我調節的研究應該限制在學齡期之前嬰幼兒的行為表現,因為此時恰恰是嬰幼兒剛剛掌握某種自我調節技能的時候;而自我調節的發展軌跡應該是一種不連續的階段發展,當達到更高級的行為水平時就實現了自我調節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第一階段—神經生理調整階段(neurophysiological modulation):個體對於環境的一種神經生理性的和反射性的適應。第二階段—感覺運動調整階段(sensorimotor modulation):個體對於知覺線索或者動機線索的一種適應性回應。第三階段—控制階段(control):從12到18個月,此時嬰幼兒逐漸表現出控制的能力,能夠對父母的指令進行順從,也逐漸瞭解社會規範。第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