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9.目前所見保存最多經籍文獻古本之古文字資料為何? (A) 甲骨文 (B) 西周金文 (C) 春秋文字 (D) 戰國文字

【評論內容】

純推論1、依照年份順序,戰國時期最晚,理論上文物最容易保存2、百家爭鳴於戰國時期,比春秋時期有更多布衣百姓能夠讀書寫作,所以著書多故保存多。

【評論主題】26.方老師在進行品德教育融入課程時,列舉禮貌、誠信、感恩、助人、尊重、負責等待人處事之重要特質,請學生自己先進行重要性抉擇和排列。接著,在小組內每個人分享抉擇的理由後,個人再重新思考並調整排序,最後

【評論內容】感覺答案怪怪的,參考B1的說明,問題解決法和題幹完全不相干啊依據教育百科:「價值澄清的目的在協助兒童察覺、並確定自己與他人的價值,經過問答或是討論的方式,輔導學生在價值選擇的過程中,了解事理的重要性與其社會意義,並分析自己行為與信念,進而澄清自己的價值觀。 價值澄清方法強調在價值澄清的過程中,非你的或是我的價值觀是正確的,而是要為自己的價值觀做澄清,並付出行動。」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5%83%B9%E5%80%BC%E6%BE%84%E6%B8%85%E6%B3%95&search=%E5%83%B9%E5%80%BC%E6%BE%84%E6%B8%85%E6%B3%95根據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很符合價值澄清法的「選擇」,互相分享理由和調整排序符合「珍視」。覺得正解應該是D

【評論主題】15. 教育政策即論述的命題中,下列何者為論述最貼近的意思?(A)質疑 (B)複雜的社會調節系統(C)說服 (D)賽局

【評論內容】所謂論述,更貼近於:要透過分析政策文★...

【評論主題】13.關於「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的敘述,何者較為適切?(A)評量學生的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以了解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狀況。(B)以評分規準引導學習,培養學生自我

【評論內容】

三環評量理論係指教學評量依其目的可分為促進學習的評量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FL) 、評量即學習的評量 (Assessment As Learning; AAL) 、學習成果的評量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OL)。

「促進學習的評量」:評量的結果可幫助教師、學生本身、同儕來思考決定教學及學習的未來規劃。

「評量即學習」:老師規劃評量及規準,讓學生一邊做評量一邊思考自己的學習狀況,並作調整。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學習過程裡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學習成果的評量」:評量學生的某項知識、能力和技能,以進一步了解學生是否達到課程目標或標準。這類型的評量是為了提供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的結果給教師、學校、甚至是教育主管單位、教育政策決策者參考運用,並可作為教育安置、升學或畢業的依據。

「促進學習的評量」常被聯結到形成性評量,而「學習成果的評量」則是常被視為總結性評量,這兩種形態的評量具有截然不同的功能和目的。

【評論主題】10.下列有關奧蘇貝爾(Ausubel)的教學原理與設計之敘述,何者為非?(A)認為所學的事物有意義才能稱之為學習(B)主張教師應提供前導組織以協助學生學習(C)學生被動性的接受教師所提供的教材內容(

【評論內容】

許多人對教師中心的「意義學習」有迷思誤解,以為是對應學生中心的發現學習來說,學生是被動的。實際上「意義」是發生在學生有興趣學習時,因此學生也是主動的學習者階級參與理解教材。附上意義學習與發現學習的比較。

 

教師中心

學生中心

理論

行為論

(經典條件、操作條件)

直接教學法

講解式教學

建構理論

發現/啟發學習

人本論

代表人物

Skinner

Ausubel有意義學習

Piaget.Vyotsky.Bruner

Maslow.Rogers.Combos

同:1.重視學生主動學習2.強調先備知識3.根據認知結構設計課程

【評論主題】26.方老師在進行品德教育融入課程時,列舉禮貌、誠信、感恩、助人、尊重、負責等待人處事之重要特質,請學生自己先進行重要性抉擇和排列。接著,在小組內每個人分享抉擇的理由後,個人再重新思考並調整排序,最後

【評論內容】感覺答案怪怪的,參考B1的說明,問題解決法和題幹完全不相干啊依據教育百科:「價值澄清的目的在協助兒童察覺、並確定自己與他人的價值,經過問答或是討論的方式,輔導學生在價值選擇的過程中,了解事理的重要性與其社會意義,並分析自己行為與信念,進而澄清自己的價值觀。 價值澄清方法強調在價值澄清的過程中,非你的或是我的價值觀是正確的,而是要為自己的價值觀做澄清,並付出行動。」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5%83%B9%E5%80%BC%E6%BE%84%E6%B8%85%E6%B3%95&search=%E5%83%B9%E5%80%BC%E6%BE%84%E6%B8%85%E6%B3%95根據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很符合價值澄清法的「選擇」,互相分享理由和調整排序符合「珍視」。覺得正解應該是D

【評論主題】15. 教育政策即論述的命題中,下列何者為論述最貼近的意思?(A)質疑 (B)複雜的社會調節系統(C)說服 (D)賽局

【評論內容】所謂論述,更貼近於:要透過分析政策文★...

【評論主題】13.關於「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的敘述,何者較為適切?(A)評量學生的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以了解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狀況。(B)以評分規準引導學習,培養學生自我

【評論內容】

三環評量理論係指教學評量依其目的可分為促進學習的評量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FL) 、評量即學習的評量 (Assessment As Learning; AAL) 、學習成果的評量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OL)。

「促進學習的評量」:評量的結果可幫助教師、學生本身、同儕來思考決定教學及學習的未來規劃。

「評量即學習」:老師規劃評量及規準,讓學生一邊做評量一邊思考自己的學習狀況,並作調整。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學習過程裡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學習成果的評量」:評量學生的某項知識、能力和技能,以進一步了解學生是否達到課程目標或標準。這類型的評量是為了提供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的結果給教師、學校、甚至是教育主管單位、教育政策決策者參考運用,並可作為教育安置、升學或畢業的依據。

「促進學習的評量」常被聯結到形成性評量,而「學習成果的評量」則是常被視為總結性評量,這兩種形態的評量具有截然不同的功能和目的。

【評論主題】10.下列有關奧蘇貝爾(Ausubel)的教學原理與設計之敘述,何者為非?(A)認為所學的事物有意義才能稱之為學習(B)主張教師應提供前導組織以協助學生學習(C)學生被動性的接受教師所提供的教材內容(

【評論內容】

許多人對教師中心的「意義學習」有迷思誤解,以為是對應學生中心的發現學習來說,學生是被動的。實際上「意義」是發生在學生有興趣學習時,因此學生也是主動的學習者階級參與理解教材。附上意義學習與發現學習的比較。

 

教師中心

學生中心

理論

行為論

(經典條件、操作條件)

直接教學法

講解式教學

建構理論

發現/啟發學習

人本論

代表人物

Skinner

Ausubel有意義學習

Piaget.Vyotsky.Bruner

Maslow.Rogers.Combos

同:1.重視學生主動學習2.強調先備知識3.根據認知結構設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