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學生家長李先生來跟專輔教師諮詢,表示孩子常常一興奮就靜不下來,發脾氣也都好長一段時間,很難安撫小孩,讓他很困擾。請問從神經生物學的情緒調節觀點,專輔教師可以教導李先生運用下列何種方法,幫助孩子建立有助於情緒調節的神經網絡?
(A)延長正向注意時間
(B)剝奪活動時間
(C)行為分析
(D)延宕滿足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LIN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2.情緒行為:(1)行為特徵描述:具體行為a.用哭鬧行為來表達。 b.用大發脾氣來表達。行為強度a.憤怒強度很激烈。 b.憤怒時間持續很久。c.爆發性的憤怒。d.一點小事便很容易憤怒。e.一旦發脾氣就無法平靜下來。(2)處理策略:a.隔離:策略舉例環境與情境暫時隔離先暫時將學生從引發情緒行為的現場或情境中帶離至安靜單純的環境獨處(如情緒角、晤談室等),若有必要則可以再安排學生信任的人員(老師、教師助理員、替代役等)在旁陪同。b.行為改變技術:策略舉例增強制度—代幣實施流程:示範或說明在特定情境中,老師所期望的正確的行為反應→與學生討論若表現出正確反應時可獲得的獎勵→ 當學生的表現如預期時就給予獎勵→增強學生表現適當情緒的行為同時,進行機會教育。c.建立同理心:策略舉例戲劇扮演或設計情境討論運用角色扮演(尤其是需要安排角色互換)的方式,使當事人能了解不當的情緒/行為是否會造成他人的困擾。d.治療活動:策略舉例圖畫治療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的方式將不當的情緒繪畫出來,並請當事人分享當下的情緒感受。藥物治療經由精神科醫師(建議由具備「兒童青少年次專長」的精神科醫師看診,符合資格之醫師名單請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網站)診斷,服用抗憂鬱或鬆弛劑等緩和情緒的藥物(一定要有處方箋與診斷證明)。讀書治療閱讀相關情境的圖書或繪本,透過故事內容與結局討論,使當事人了解表現適當的情緒表現是重要的,並且可以配合閱讀心得書寫。e.自我指導:策略舉例停—深呼吸放鬆訓練當遇到情緒/行為事件時,在引發情緒的當下暗示自己要先試著深呼吸5次,接著再說原本要說的話或接續下一步動作。注意力轉移當負向情緒/行為出現時,先請學生暫時忽略不好的感受(可以給自己3分鐘的時間先想想快樂的事情),將手邊的工作或事項先處理完成後,再來慢慢處理剛剛的情緒。f.系統減敏:策略舉例情境再現運用引發情緒/行為的因素,由輕微開始到較嚴重的順序,使學生表現出自我情緒,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如何避免負向情緒行為表現。來源:https://teachers.dale.nthu.edu.tw/?page_id=2062

【用戶】LIN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2.情緒行為:(1)行為特徵描述:具體行為a.用哭鬧行為來表達。 b.用大發脾氣來表達。行為強度a.憤怒強度很激烈。 b.憤怒時間持續很久。c.爆發性的憤怒。d.一點小事便很容易憤怒。e.一旦發脾氣就無法平靜下來。(2)處理策略:a.隔離:策略舉例環境與情境暫時隔離先暫時將學生從引發情緒行為的現場或情境中帶離至安靜單純的環境獨處(如情緒角、晤談室等),若有必要則可以再安排學生信任的人員(老師、教師助理員、替代役等)在旁陪同。b.行為改變技術:策略舉例增強制度—代幣實施流程:示範或說明在特定情境中,老師所期望的正確的行為反應→與學生討論若表現出正確反應時可獲得的獎勵→ 當學生的表現如預期時就給予獎勵→增強學生表現適當情緒的行為同時,進行機會教育。c.建立同理心:策略舉例戲劇扮演或設計情境討論運用角色扮演(尤其是需要安排角色互換)的方式,使當事人能了解不當的情緒/行為是否會造成他人的困擾。d.治療活動:策略舉例圖畫治療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的方式將不當的情緒繪畫出來,並請當事人分享當下的情緒感受。藥物治療經由精神科醫師(建議由具備「兒童青少年次專長」的精神科醫師看診,符合資格之醫師名單請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網站)診斷,服用抗憂鬱或鬆弛劑等緩和情緒的藥物(一定要有處方箋與診斷證明)。讀書治療閱讀相關情境的圖書或繪本,透過故事內容與結局討論,使當事人了解表現適當的情緒表現是重要的,並且可以配合閱讀心得書寫。e.自我指導:策略舉例停—深呼吸放鬆訓練當遇到情緒/行為事件時,在引發情緒的當下暗示自己要先試著深呼吸5次,接著再說原本要說的話或接續下一步動作。注意力轉移當負向情緒/行為出現時,先請學生暫時忽略不好的感受(可以給自己3分鐘的時間先想想快樂的事情),將手邊的工作或事項先處理完成後,再來慢慢處理剛剛的情緒。f.系統減敏:策略舉例情境再現運用引發情緒/行為的因素,由輕微開始到較嚴重的順序,使學生表現出自我情緒,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如何避免負向情緒行為表現。來源:https://teachers.dale.nthu.edu.tw/?page_id=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