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呂老師每天向學生們講一則孝行典範的故事,使學生能理解「孝敬」的重要,以及 什麼是適當的「孝敬」行為,並要求學生在聯絡簿中記錄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 「孝敬」。呂老師的做法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倫理學的德育原則?
(A)效益論
(B)義務論
(C)動機論
(D)德行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52314
統計:A(118),B(87),C(73),D(1382),E(0)

用户評論

【用戶】已上榜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義務論(Deontology)代表學者:康德、洛斯強調行為的正當性,亦即行為動機之純正,而不重視行為的結果。義務論又可分為行為異物論及規則義務論:行為義務論的判斷依據是"良心"規則義務論的判斷依據是"規則"所以義務論為主內派,但可能會淪為一位的守規範。 效益論(utilitarianism)代表學者:邊沁(Bentham)和米爾(Mill)效益論係以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結果愈好,表示該行為的善性愈高,價值也愈大 。屬於利己也立他的快樂主義。 德行論(virtue ethics)代表學者: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史達克(Stocker)亞里斯多德認為「德行是一種習慣養成的氣質傾向」。德行論者強調「實踐智慧」的養成,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如何...

【用戶】Orange Chu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動機論:即主內派,對於道德教育的方式強調以行為的動機來評估,因此強調意志訓練,由內而外的培養道德。代表人物為Kant的嚴格主義。 結果論:即主外派,偏重以行為結果作為衡量善惡的標準,在道德教育上強調以獎懲加以訓練,由外鑠而內化。代表人物為Mill的效益論、邊沁的功利主義等。http://vip.yamol.tw/item_essay-%E9%81%93%E5%BE%B7%E5%93%B2%E5%AD%B8%E7%9A%84%E5%8B%95%E6%A9%9F%E8%AB%96%E8%88%87%E7%B5%90%E6%9E%9C%E8%AB%96%E5%9C%A8%E5%BE%B7%E8%82%B2%E7%9A%84%E6%8E%A8%E5%8B%95%E4%B8%8A%E6%9C%89%E6%89%80%E4%B8%8D%E5%90%8C%EF%BC%8C%E5%88%86%E5%88%A5%E8%AA%AA%E6%98%8E%E5%85%B6%E6%B6%B5%E7%BE%A9%E3%80%82-215.htm#9...

【用戶】yawen1117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