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孟子.滕文公下》:「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所說的故事對管理者的啟發是:
(A)對症下藥
(B)知錯即改
(C)從長計議
(D)體恤下屬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10669
統計:A(458),B(3708),C(272),D(13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解釋、四部+蒙學、歌詠的對象

用户評論

【用戶】王月侶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全文是: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語譯】宋國大夫戴盈之向孟子說:「夫子建議敝國徵收田賦,採取古代十分之一的稅率;免除關卡和市場上商賈們的捐稅;今年還不能做到.請讓敝國先把舊稅減輕些,等到明年才廢止,怎麼樣?」孟子說:「比方現在有個人,每天鄰居的雞到他家來,他都留下一隻,有人告訴他說:『這不是君子的做法.』他說:『請讓我減少些,改為每月留一隻雞,等到明年才罷手.』如果知道自己不合道理,就該趕快罷手了;為甚麼要等到明年?」 出自<孟子>一書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33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 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 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滕文公下》)此段文意所要表達的主旨是: (A)一個君子不應該偷鄰人的雞 (B)既然知道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 (C)每月偷一隻雞與每天偷一隻雞是沒有差別的 (D)知過能改,即使是等到來年再改,仍然是可貴的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3 年 - 103原住民五等 國文#17595答案:B難度:簡單【題組】23 依據上文,戴盈之與孟子討論的問題是: (A)賦稅之重(B)攘雞之過(C)來年之期(D)君子之道 初等/五等/佐級...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滕文公】【攘】【來年】【對症下藥】【知錯能改】【從長計議】【體恤】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宋國大夫戴盈之說:“稅率十分抽一,免除關卡和市場的賦稅,今年還辦不到,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然後實行,怎麼樣?”孟子曰:「今有人日攘 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都要偷取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他)說:“請允許我減少偷雞的次數,每月偷一隻雞,等到第二年,就停止(偷雞)。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如果知道這是不道德的,就趕快停止,何必要等到明年呢?”深入生活:攘雞就像是學習,今天要做功課,絕不能拖到明天去做。本文中心:知道錯了的時候,要及時改正,決不能藉故拖延,明知故犯。攘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