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羅馬時期之基爾特學校(Guild School)收容何種學生?
(A)貴族
(B)下層市民與藝徒
(C)一般平民
(D)奴隸。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77465
統計:A(13),B(41),C(9),D(1),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中世紀時商人或工匠組成的類似協會-同業公會(英語:Guild),相同行業的企業聯合組成的組織。同業公會會監察會員的商業運作,並發出指引(規例)。 古羅馬時代,手工業聯盟稱作Collegia,相當「會社」的意思。這些「會社」兼具社交與經濟的功能。例如說,商人的會社能跟政府交涉獨賣權利。對國家命脈關係重大的行業,比如小麥,其會社能享有某些稅賦的豁免權。「會社」在祭祀他們守護神明的節慶上,也會舉辦團體盛宴。「會社」裡也有些成員不是工人,而是贊助該行業的重要公民,「他們把一國之中的影響力施與會社,以換取『守護恩公』這樣的社會榮銜。」 羅馬帝國分裂後,原有的手工業聯盟繼續發展,演變為較成熟的「Ars」。 歐洲早期的同業公會一般都基於平等互助的原則基礎上建立。約在1100年,歐洲同業公會逐漸開始向現代意義的商業聯盟轉變。到了18世紀末,同業公會開始成為商業發展的阻礙。讓·雅克·盧梭、亞當·斯密等人對同業公會激烈抨擊。19世紀之後,同業公會走向衰落。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Q、中古時期城市中的基爾特的組織特性? A、自羅馬「會社」到哥德與日耳曼蠻族入侵時代,帝國大部分城市從六世紀到九世紀都荒無人煙,可能任何社區裡的工人數目都不足以組成行會組織。等到行會組織再次出頭時,已經改用日耳曼語的字眼「基爾特」(guild,同業公會)了;這個字的字根可能與gelt相同,意思指的是「錢」。中世紀時,同行工人的基爾特本來是以喪葬社團的形式而展開的。織工、銅匠、皮革工甚至娼妓都希望死時不只保證得到基督教的葬禮,還要有禱告及彌撒,以便魂魄能夠安息。基爾特成長茁壯,變成公會,也規範行業的創新。各個職能階段--學徒、熟練工及師傅--就創設出來了。每個基爾特都有自己的守護聖人,聖人的祭拜日當天擺宴。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中古城市最早的組織是「行會」(Guild,直譯為「基爾特」),就是同業公會。行會又分為商人行會和工人行會(Craft Guild)。行會統一規定物價、品質、訂定工作條件等,消除惡性競爭。行會對於會員還有福利救濟措施,會員不幸傷殘或死亡,本人或寡婦子女都可得到照顧。甚至行會還有「會館」,提供會員聚會、娛樂消遣。行會也有熱衷於宗教慶典和建造教堂、醫院、孤兒院等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