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 王老師備課時,知道接下來自然課的教學單元是「認識昆蟲」。王老師決定第一節課先以「昆蟲生態」的微距影片引導學生關注與討論,再帶領學生前往科學博物館參觀有關昆蟲標本的展覽,學生對於近距離觀察昆蟲都感到有趣且有真實感,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能仔細觀察並做紀錄,也能主動向博物館的引導人員提問問題。請問:王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引發了學生的哪一種動機?
(A)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B)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
(C)抑制動機(controlled motivation)
(D)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89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蓉蓉要上榜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重點在「學生對於近距離觀察昆蟲都感到有趣...

【用戶】近藤 唯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Deci 與 Ryan(2000)主張將自主程度較低的外在調整與內攝調整合稱為受抑制動機(controlled motivation);將自主程度較高的認同調整與內在動機合稱為自主動機(autonomous motivation)。自 主動機是指個人行為出於自願與自由選擇;受抑制動機則是指個人行為受壓迫與約束產生 (Vansteenkiste, Zhou, Lens, & Soenens, 2005)。Shahar、Henrich、Blatt、Ryan 與 Little(2003)認 為評估自我決定程度的品質時,區分受抑制與自主動機比區分外在與內在動機來的重要資料來源http://epbulletin.epc.ntnu.edu.tw/upload/journal/prog/a3ae693d_20170904.pdf

【用戶】蓉蓉要上榜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重點在「學生對於近距離觀察昆蟲都感到有趣...

【用戶】近藤 唯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Deci 與 Ryan(2000)主張將自主程度較低的外在調整與內攝調整合稱為受抑制動機(controlled motivation);將自主程度較高的認同調整與內在動機合稱為自主動機(autonomous motivation)。自 主動機是指個人行為出於自願與自由選擇;受抑制動機則是指個人行為受壓迫與約束產生 (Vansteenkiste, Zhou, Lens, & Soenens, 2005)。Shahar、Henrich、Blatt、Ryan 與 Little(2003)認 為評估自我決定程度的品質時,區分受抑制與自主動機比區分外在與內在動機來的重要資料來源http://epbulletin.epc.ntnu.edu.tw/upload/journal/prog/a3ae693d_2017090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