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往往有得」意謂:
(A)得見天地山川景色
(B)得見珍異的草木蟲魚
(C)捕獲鳥獸,待價而沽
(D)領悟為學治事的人生道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43818
統計:A(385),B(189),C(54),D(10550),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一)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者。有至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1.段旨  抒此次遊覽之感(感想一)。2.注釋有嘆焉:在對不能盡興遊洞這件事有所感慨。焉,代名詞,於是(「是」稱代盲目  隨人出洞而不能盡興這件事)。無不在:指廣泛地思考、探求。在...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1. 文體「記」:本篇屬「雜記體」的遊記,兼具記遊與議論,是遊記文的變格。

【用戶】yang223300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原文: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往不在也。語譯:古人能靜觀萬物深思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