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7-8 題。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 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乃自刎而死。
【題組】7.關於甲、乙二詩的比較,說明正確的是:
(A)依照文意脈絡推論,三篇詩文寫作先後順序應是:丙→乙→甲
(B)甲乙詩都主張項羽應該捲土重來,不宜輕忽性命,自刎烏江
(C)甲詩認為捲土重來的關鍵在於項羽,乙詩則認為在士兵身上
(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是包羞忍恥的表現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Vali Che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甲─勝敗這種事是兵家難以預料的事,但是能忍受失敗和恥辱纔是男兒。江東的子弟人才濟濟,如果項羽願意重返江東,可能還會捲土重來。乙─經過戰爭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爲了項羽而捲土重來?丙─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讓您稱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么!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么,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又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僅憑借項羽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對臉兒,于是把項羽指給王翳看:“這才是項王。”于是項王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征求我的腦袋,我送你個人情吧!”說完便自刎而死。摘自:https://www.chinesewords.org/poetry/72716-456.html以下為個人依照上文推測(A)順序:甲>乙>丙(B)捲土重來→甲(D)知恥重義的性格

【用戶】JayB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A)丙→甲→乙甲:唐代杜牧〈題烏江亭〉

【用戶】皇冠會掉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A)依照文意脈絡推論,三篇詩文寫作先後順序應是:丙→甲→乙甲:公元841年,杜牧《題烏江亭》乙:公元1054年,王安石《題烏江亭》丙:司馬遷《史記》中第七卷項羽本紀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B)甲乙詩都主張項羽應該捲土重來,不宜輕忽性命,自刎烏江  只有甲甲:勝敗這種事是兵家難以預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敗和恥辱纔是男兒。 江東的子弟人才濟濟, 如果項羽願意重返江東,可能還會捲土重來。乙:經過戰爭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爲了項羽而捲土重來?V(C)甲詩認為捲土重來的關鍵在於項羽,乙詩則認為在士兵身上(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是包羞忍恥的表現    心懷羞愧楚漢相爭,項羽被漢軍困在垓下,四面楚歌。後項王帶領騎士衝殺,退到烏江西岸。烏江亭長勸項羽渡江回到江東,據地為王。項羽笑曰:「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自刎而死。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以無顏見江東父老指心懷羞愧,沒臉見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