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有關「詮釋—理解」的教育研究取向之敘述,何者正確?
(A) 著重在可量化的變項間之關係探討
(B) 強調「事實與價值」二分,以及方法的普遍性
(C) 注重「歷程模式」,重視師生溝通與互動中的意義交流
(D) 偏重「工具理性」與技術導向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45192
統計:A(7),B(16),C(155),D(6),E(0)

用户評論

【用戶】chun27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教育研究取向的發展 1. 經驗--分析:(實證主義)--強調 「價值與事實」的二分--方法的普遍性--易走向 「工具性」和 「規範性」,忽略現象背後的意義和價值「理論」的 「窄化」 2. 詮釋--理解:(精神科學)--含了現象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及日常語言分析等學說--深入解析教育現象背後的意義,重視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相互主體性」關係)--過度強調「主體意識」,方法論和認識論易呈現獨斷色彩à「相對主義」--忽略社會、文化背後的意識型態,對表現出衝突、矛盾和對立的現象或價值,有忽略的傾向。 3. 社會批判:(批判理論)--了解背後的意識型態和宰制關係--以「歷史--社會」為整體性的觀點--批判過程中所釐出的教育「規則」à來指引教育行動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