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便是說明學習應重視:
(A)準備
(B)反思
(C)自動
(D)興趣。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11111
統計:A(25),B(156),C(608),D(22),E(0)

用户評論

【用戶】Malone Li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朱熹對此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整句翻譯,便是 孔子說:一個人不到他傾全力去嘗試了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會去啟示他的。不到他盡全力想要表達其內心的想法,卻想不到合適言詞的程度,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如果不能舉一反三,我就不會多說些什麼。

【用戶】Malone Li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朱熹對此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整句翻譯,便是 孔子說:一個人不到他傾全力去嘗試了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會去啟示他的。不到他盡全力想要表達其內心的想法,卻想不到合適言詞的程度,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如果不能舉一反三,我就不會多說些什麼。

【用戶】Malone Li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朱熹對此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整句翻譯,便是 孔子說:一個人不到他傾全力去嘗試了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會去啟示他的。不到他盡全力想要表達其內心的想法,卻想不到合適言詞的程度,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如果不能舉一反三,我就不會多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