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進行政策評估時,評估者重視利害關係人的主張、關切與議題之分析,此種觀點最接近下列何種評估類型?
(A)實驗室實驗
(B)實地實驗
(C)社會實驗
(D)回應性評估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14286
統計:A(1),B(1),C(1),D(32),E(0)

用户評論

【用戶】加油! 再加油!! 逆轉勝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關鍵字=利害關係人=回應性,故本題應選(D)回應性評估。教育學者R. Stake(1983: 292)曾表示:「回應性評估是一種犧牲某種測量精準,以換取評估效用的提昇」。然效用之提昇,乃評估者採行一種迥異於過往的探究程序使然。新的探究途徑,主張評估者宜廣博地確認多元利益相關人的觀點,俟藉由渠等推陳出新的資訊,作為回應先前歧見的基礎,歷經相當之折衝後,評估者大抵上即可從曖昧的觀點中限縮歧異,並求得初步共識。此即Guba 與Lincoln(1989)指稱的「詮釋的辯證歷程」(hermeneutic dialectic process)。16 關於第四代回應性評估(responsive evaluation)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C(A)又稱為「回應的-建構性評估」(responsive-constructive evaluation) (B)著重多元利害關係人的內心感受 (C)強調政策評估者對於目標本身價值結構的判斷與評論 (D)重視詮釋的和辯證的方法論

【用戶】不要讚.會被販售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政策評估的標準  根據唐恩(W. Dunn)及波伊斯特(T. Poister)的論點 (應當笑笑充公)1、效能性:政策達成預期結果或影響的程度2、效率性:政策產出與所使用成本間的關係3、充分性:政策目標達成後,消除問題的程度。4、公正性:(1)使個人福利最大化。(2)保障最少量的福利 (3)使淨福利最大化。 (4)使再分配的福利最大化。5、回應性:回應性指政策執行結果滿足標的團體需求、偏好或價值的程度。 效率性與回應性可能相互衝突6、適當性 : 指政策目標的價值、對社會是否合適、及根據的假設的穩當性 

【用戶】寂寞行星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實驗評估--根據林肯和古巴之分析,可分為以下四種階段:1.第一代評估﹕實驗室實驗主要強調「測量」,此時期的評估研究都是在實驗室內完成的。評估的重點在技術性測量工具的提供。而第一代評估的限制即在於過分強調測量角色的扮演,極易導致評估的無效率。2.第二代評估﹕實地實驗主要強調「描述」,除了仍維持測量的特性外,轉而著重描述功能的發揮,認為測量只是評估的手段之一,評估者更應扮演描述者的角色,強調現實生活實地調查的重性。3.第三代評估﹕社會實驗強調「判斷」,研究重點置於社會公平性的議題上。政策評估者不僅要有客觀精神分析實驗對象與場地狀況,對於政策目標本身的價值結構應有所判斷與評論。4.第四代評估﹕回應的-建構性評估著重概念性認知與思考的探討,特別著重政策利害關係人的內心感受。強調評估者應扮演問題建構者的角色,透過與利害關係人的反覆論證、批判或分析的過程,建構出利害關係人對問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