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王老師擔任學年主任,經常邀請同一個學年老師分享教學方法與策略,形成老師互相支持與專業成長的氣氛。這種做法能提升老師們下列何種動機?
(A)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
(B)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
(C)投射調整(introjection regulation)
(D)集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48311
統計:A(60),B(140),C(129),D(6036),E(0)

用户評論

【用戶】SYU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 :由羅特 Rotter提出的控制信念,分成內在控制觀(凡事操之在己)、外在控制觀(凡事操之在天)。(B)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 :德威克 Dweck 提出學生的目標取向分成學習目標與表現目標學習目標:學生自信心較強,偏好選擇具冒險性的學習活動。表現目標:學生內在動機較弱,重視能力表現,容易因重複失敗而產生焦慮。(C)投射調整(introjection regulation) :外在動機的類型之一。外在動機內化程度由低到高分別為 外在調整>投射調整>認同調整>統整調整。(D)集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 : 集體效能感是一種自我信念,指自身評估執行某行為時所具有的信心程度。 

【用戶】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A  控制信念Rotter 羅特 控制信念 分為 內控與外控,內控者認為成功屬於內在能力與努力(人定勝天)外控者認為成功與外在因素有關(運氣、工作能力)B 表現目標 Elliot(1999)將『精熟─表現』向度與『趨向─逃避』向度融合成四類成就目標。 1.趨向精熟目標:勇於嘗試冒險,不斷追求成長。 2.趨向表現目標:追求勝過他人,證明自身能力。→在意自己是否贏過班上同學3.逃避精熟目標:避免犯錯,逃避學習更深的知識。4.逃避表現目標:維持公眾形象,避免無能之指責。→不要墊底D 集體效能集體效能是指團體成員對團體能力的判斷或對完成即將到來的工作的集體能力的評價。  班杜拉將集體效能感界定為“團體對組織和實施產生一定水平的成就所需...

【用戶】chi chi li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針對 4F 提出疑惑「工作能力」應該是「內控」,「凡事操之在己」、「與自己能力與努力有關」,你的定義也是這麼闡釋,但是歸在「外控」。這方面是否有小瑕疵?

【用戶】s295566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引用    An-chin Chien(資料來源)*不同動機類型的自主程度  低                                                                                                              高完全沒有自主性有一些自主性(外在動機)高度自主無動機外在調整內射/投射調整認同調整統合調整內在動機沒有內外在的動機,與非常負向的結果有關動機是由環境所創造出的行動理由,沒有任何自主性的外在動機動機是來自內化但具有壓迫性的動機來自好學生的角色、了解事情是有用或是重要的外在動機的行為與個體相協調且是整合的動機出自於興趣與愉悅感的心理需求輟學酬賞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