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楊老師覺得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教師角色中「授業與解惑」的部分,逐漸被網際網路所取代,因此,她的教學越來越著重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網路,搜尋知識、解決問題。楊老師的教學最符合下列何種教師哲學觀?
(A)柏拉圖(Plato)「洞穴隱喻」的師生對話模式
(B)布伯(M. Buber)的「吾-汝」關係的師生互動模式
(C)諾丁絲(N. Noddings)關懷倫理學的師生關係模式
(D)李歐塔(J.-F. Lyotard)「後現代處境」的教學模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92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玫淇王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柏拉圖的洞穴的隱喻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the Republic)第七卷裡,試圖用洞穴之喻(The Allegory of the Cave)來說明人追求善的過程。在這個比喻中,有一群囚犯在地下洞穴裡,囚犯的雙手被縛,背對洞穴出口坐著,只能看著洞穴裡面前方牆上經由身後的地下光源(火炬)所映射出來的幻影;接著他們其中一人終能辨識出其中的虛假,因而走出洞穴接觸陽光。剛走出洞穴的這名囚犯,一開始不習慣強烈的光線,使他無法直視光源,分辨事物的真假,於是他必須先從影子、水中倒影開始,然後才能認識到幻象和真實事物的差別。直到最後,他能夠直視太陽 - 最高的善本身。在這個隱喻裡,柏拉圖用洞穴代表物質世界或經驗世界,洞外世界則代表著理型界,而光(...

【用戶】玫淇王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柏拉圖的洞穴的隱喻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the Republic)第七卷裡,試圖用洞穴之喻(The Allegory of the Cave)來說明人追求善的過程。在這個比喻中,有一群囚犯在地下洞穴裡,囚犯的雙手被縛,背對洞穴出口坐著,只能看著洞穴裡面前方牆上經由身後的地下光源(火炬)所映射出來的幻影;接著他們其中一人終能辨識出其中的虛假,因而走出洞穴接觸陽光。剛走出洞穴的這名囚犯,一開始不習慣強烈的光線,使他無法直視光源,分辨事物的真假,於是他必須先從影子、水中倒影開始,然後才能認識到幻象和真實事物的差別。直到最後,他能夠直視太陽 - 最高的善本身。在這個隱喻裡,柏拉圖用洞穴代表物質世界或經驗世界,洞外世界則代表著理型界,而光(...

【用戶】Luminit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Plato「洞穴隱喻」的師生對話模★1★類★數...

【用戶】kacaw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A)柏拉圖(Plato)「洞穴隱★」...

【用戶】Love Rock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師生對話模式會傾向用問題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