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依據 K. Dabrowski 的情意發展階段,下列哪些活動較屬於高層次統整階段的教學內容?
甲、關懷社區落實環境保護
乙、擔任志工貫徹服務理念
丙、獨立思考進行自主學習
丁、剖析道德公平正義案例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2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賀霆宇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K. Dabrowski - 過度激動特質及正向非統整理論高層次代表著對社會、環境、群體等達到無私的境界

【用戶】kakaoliu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K. Dabrowski 的情意發展階段階段一:初級統整階段(Primary Integration)個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缺乏同情與自我檢核的能力,也沒有太多的責任感,當事情不對勁時總是先苛責別人,也沒有什麼企圖心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因此,內心是沒有衝突的,也就是處在一種統整的狀態下。在社會情境中,他們通常以暴力的方式取得權力。階段二:單一階層的非統整階段(Unilevel Disintegration)處在這階段的人們,其價值導向完全受社會主流的影響,他們內心有時雖想背離社會的道德而掀起一波小小的漣漪(內心的衝突是平面性的),但 終究會顧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放棄,因此,常被社會的道德觀所左右。此階段內心的衝突只是輕微的,最後在道德的考量下還是會放棄自己的想法。階段三:自發性的多階層非統整階段(Spontaneous Multilevel Disintegration)在此階段的情緒發展中,個體感到內心的衝突是垂直性的、階層性的。有一股衝動想達到更高一層的目標, 和第二案階段只起了漣漪似的衝突是不同的。他們會質疑社會的價值是否正確,而非像第二階段時只一味地屈服於主流價值觀。此時,其內心較第二階段更充滿了焦慮、憂鬱、自卑,然而,因為有自主因素(前述的第三種因素)的督促,使個體在經歷憤怒、焦慮、不安等多層衝突的同時也出現了對人的同情、更高的道德意識、責任感與自我評鑑 的能力。然而,此階段他們可以預見自己將來能達到什麼境界,但此時卻沒有能力做到。這正是 Dabrowski 認為的正向卻非統整的時期,雖然蛻變是痛苦的,但個體經一番價值的再統整後,就可發展至第四階段。以資優生而言,其情緒發展和普通生不同之處正是從此階段開始。階段四:組織化的多階層非統整階段(Organized Multilevel Disintegration)此階段和 Maslow 所提的自我實現是同等級的。 此階段中,個體已經走向自我實現的坦途上:他們已找到如何達成自己理想的方法、有高度的責任感、判斷力、能同情別人、對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也有自主性、 有自知的能力等,在社會上,他們往往是有影響力的個體。階段五:第二階段統整期(Secondary Integration)在這階段中,前述四階段內心的理想終於征服了社會的一般價值觀,內心的衝突解除了,透過自我實現的過程而達到情緒發展中最理想的境界。 而原來的非統整階段也再次達到統整。達到這階段的人們,他們的生命是為了服務人群而來的。*注意:只有第一和第五階段是統整的因此判斷題目所述:「高層次統整階段」指的是第五階段。而甲、關懷社區落實環境保護&乙、擔任志工貫徹服務理念皆有服務人群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