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任教本校國三乙班數學科的陳老師習慣於將試題出得非常難,讓同學們深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將數學讀好,心理學家Seligman M.將這一現象稱之為:
(A)皮馬林效應
(B)習得的無助感
(C)霍桑效應
(D)舌尖現象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7982
統計:A(178),B(15926),C(115),D(35),E(0)

用户評論

【用戶】Delia Sh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4F這位大大~您的紀錄好像不大對勁兒哦!比馬龍效應就是皮馬林效應沒有錯,因為翻譯問題,可能會有很多近似音,不同字的狀況,但舌尖效應可不是比馬龍效應哦!如3F所言,舌尖效應就是舌尖現象。而比馬龍效應則是古希臘時代,有一位技藝絶倫的雕刻師,名叫比馬龍(Pygmalion)。有一天,他的朋友送給他一支潔白如玉的象牙;比馬龍拿到這支象牙後,就開始構思如何利用這支象牙,雕刻出滿意的作品;最後,他決定要利用這支象牙雕出一位冰清玉潔、美如天仙的少女。比馬龍用他那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術,精雕細琢,終於創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少女雕像,仿如一位麗質天生的少女,比馬龍給這個少女雕像取了一個頗富詩意的名字:葛拉蒂雅(Galatea)。許多富...

【用戶】蘇靖婷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個體被制約不產生行為,表現出對環境完全無法控制,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亦無法預測,甚至放棄一切,以逃避負面增強。這種絕望的心境是由制約學習來的,故稱為「習得的無助感」。

【用戶】Keep Happy Mo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皮馬林效應~~還真多種翻譯法

【用戶】小豬老師加油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原本題目:5、任教本校國三乙班數學科的陳老師習慣於將試題出得非常難,讓同學們深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將數學讀好,心理學家Seligman M.將這一現象稱之為: (A)皮馬林效應 (B)習得的無助感 (C)霍桑效應 (D)舌尖現象。修改成為5. 任教本校國三乙班數學科的陳老師習慣於將試題出得非常難,讓同學們深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將數學讀好,心理學家Seligman M.將這一現象稱之為: (A)皮馬林效應 (B)習得的無助感 (C)霍桑效應 (D)舌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