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由寇漢等人(Cohen,March,&Olsen1972)所提出的垃圾桶決定模式,主要係認為組織所處的決定情境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目標模糊、方法不明確、參與者流動性大等,而呈現看似有組織但卻是無組織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組織就像是一個由下列哪四股動力交組而成的垃圾桶??
(A)參與者、問題、解決方案、選擇機會
(B)學習者、決策規準、問題、備選方案
(C)決策者、備選方案、選擇機會、資源
(D)?決策者、環境、問題、解決方案。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34315
書單:垃圾桶模式、垃圾桶模式、後英雄式領導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原始垃圾桶模式決策過程是由Cohen, March & Olsen等學者於1972年所設計,以「有限理性」並加入結構性限制後來看組織決策。Cohen等運用電腦來模擬如大學有組織之無政府狀況的決策行為過程,描述組織機關在目標模糊、決策技術不明確及決策者偏好不?定的模糊決策情境之下的決策行為。垃圾桶模式視組織之選擇機會(或選擇場合)為一個垃圾桶,參與者藉由參與選擇機會來解決環境所產生之各種問題,而決策是這些問題、參與者、選擇機會與選擇方案等四種要素近似於隨機碰撞的結果。

【用戶】鄭雅方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一、源起  美國學者James G. March及Cohen D. Olson兩人在《組織模糊與選擇》(1976)一文中提出垃圾桶決策模式。二、意義  兩位學者認為,機關組織的決策通常並非是經過理性思考計算之後的結果,實際上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亦認為機關組織如同一個由問題、解決問題的替選方案、參與者、及選擇機會四者混合而成的垃圾桶,這個機關最後所產生的決策如何,端視問題是否正好碰到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是否符合參與者的利益、以及決策者是否有機會同時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案而定。  此模式認為組織決策並無次序性,各決策要素間,例如問題、參與者、解決方案、選擇機會等,彼此間並無一致的邏輯演變關係,決策的形成只是機會所造成的。

【用戶】Yoshiki Li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組織沒有決策者==群龍無首==垃圾桶模式所以有儲備和決策的都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