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下列成語的解釋,何者不正確:
(A)趨庭之教:父親的教誨
(B)功名自矜:個性保守,不求名聲
(C)尚友古人:與古人神交
(D)無物相之:沒有外力幫助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65943
統計:A(75),B(678),C(165),D(140),E(1)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功名自矜-有些功名就在那邊洋洋得意,自以為是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趨庭之教:原指孔鯉快步穿過庭院時,孔子教兒子孔鯉學詩學禮的故事。今形容「父親對子女的教導」。例句:身為晚輩應虛心領受趨庭之教。

【用戶】盧妍蓁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挑出下列各組詞語中,完全無錯別字的選項: (A)哀矜勿喜/青青子矜/不矜名節 (B)學不躐等/蜂擁而上/形影相弔 (C)往哲是與/死傷殆盡/同仇敵慨 (D)跬步千里/蹶角受化/撫弦登埤 - 金門縣96學年度國民中學正式教師暨代理代課教師聯合甄試試題答案:B(A)青青子衿;(C)同仇敵愾;(D)撫弦登陴*往哲是與: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意思是:迷失道路後能知道回來,這是古代聖賢也稱讚的。往哲:先哲,前賢;與:贊許。*不矜名節:本来就是为了仕途通达,不在乎个人的名节 矜-愛惜这是李密为了说明自己真的很愿为当朝做事,不是以名节自矜,李密作为前朝旧臣,身份特殊,当朝皇帝请他出仕,虽然他因为祖母重病,不能出仕,但...

【用戶】盧妍蓁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  典故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陳亢問伯魚:「你父親有沒有特別傳授給你什麼?」伯魚說:「沒有啊。一次他一個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經過。他問我:『學詩了嗎?』我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能掌握說話的技巧。』我就回去學詩。一次他又一個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經過。他問我:『學禮了嗎?』我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能立足於社會。』我就回去學禮,就聽過這兩次。」陳亢回去高興的說:「我今天問了一件事,卻得到三方面的收穫:知道了詩的作用,知道了禮的作用,也知道君子並不偏愛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