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6. 教科書如同「特洛伊木馬」,在美麗堂皇的包裝裡,以排他性的方式傳遞特定群體的知識,包括歐洲中心、白人中心、男性中心、上層菁英的觀點,導致扭曲學習者的心靈。請問上述說法較符合以下哪一種概念的內涵?
(A)課程政治
(B)課程工學
(C)課程轉化
(D)課程美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49219
統計:A(3116),B(252),C(681),D(110),E(0)

用户評論

【用戶】lichunsyen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課程政治強調教科書是一種文化產物,它反映主流社會的價值規範,潛藏著社會的權力結構。Fiske(1989)認為,「知識」絕非(向來也都不是)中立的,它所呈現的「真實」不可能客觀且符合所有人的經驗。「知識」即是「權力」,知識的運行與散佈是社會權力分配的一環。社會權力關係的核心任務就是建構一種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常識」,這個常識是一個偏斜的人造物,是一個虛假的「社會真實」。它阻斷真知的來源,掩蓋自己的專斷和不正確,並且盡其可能地向社會大眾灌輸這個由權力建構出來的「真理」。總之,無所不在的權力總是試圖在社會裡建構一個「真實」,並且使這個真實被接受且暢通無阻地運行在社會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科書是一種強而有力的...

【用戶】pa pa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B)工學模式課程將教學目標及科目過度分化,如此很容易忽視與地方社區狀況有關之目標,學生也少有發展自身目標之機會。(C)課程轉化(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係指將具有價值的抽象理念,依據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原則,逐步規劃成為具體、可行的教材,以供教師有效教學、學生有效學習的過程。(D)課程美學據 Vallance(1991)的觀點,「『課程的美學探究』(aesthetic inquiry to curriculum)即是對課程情境中的美感特質進行系統性的探究」。既然以社會學角度探究課程稱為課程社會學,那麼,由美學角度進行的課程探究即可稱為「課程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