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孔子惡「似而非者」,下列選項,何者非其所惡(《論語》)?
(A)佞 
(B)惠 
(C)鄭聲 
(D)莠。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1268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亂其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

【用戶】xu4uap3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筆記

【用戶】Agatha You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孟子回答:鄉愿是個聰明的人,做人處世八面玲瓏、面面俱到,文質彬彬,逢人恭維有禮。一心只會討好別人,取悅別人來塑造自己忠厚老實、公正廉潔、與世無爭的形象,騙取別人對他的好感,希望人人說他是好人。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只顧自己的利益,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親和好人的樣子,不敢說實話,不敢論是非,罔顧道義。這種人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之輩,這種偽君子的假好人,表面看起來是好人,其實是騙取民心、不忠不義、同流合污的壞人,對社會國家沒有益處,所以孔子討厭他,稱呼他為「德之賊」。(原文)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

【用戶】Sarah Shiu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孟子曰:「孔子曰: 惡似而非者:  惡莠,恐其亂苗也;(莠,音有。 孟子又引孔子之言以明之。莠,似苗之草也。)  惡佞,恐其亂義也;(佞,才智之稱,其言似義而非義也。)  惡利口,恐亂其信也;(利口,多言而不實者也。)  惡鄭聲,恐其亂樂也;(鄭聲,淫樂也。樂,正樂也。)  惡紫,恐其亂朱也;(紫,閒色。朱,正色也。)  惡鄉原,恐其亂德也。(鄉原不狂不獧,人皆以為善,有似乎中道而實非也,故恐其亂德。)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斯無邪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