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結構功能論者較傾向以下列何種方式來討論教師專業?
(A)批判專業是否是一種意識型態
(B)探討教師在工作中的心理報酬
(C)依據一套規準來討論教師行業是不是專業
(D)由教師敘說中建構其在工作中所知覺與感受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98813
統計:A(108),B(141),C(2413),D(790),E(1)

用户評論

【用戶】已上岸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結構功能論之角色觀(R.Linton)角色是一種規定的行為期望,而此種規定來自於社會文化。由於文化要素即為規範,故每一地位中之角色,由一組規範所組成,社會規範則是透過角色而具體表現之(引自張承漢,1994)。

【用戶】LIN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角色理論是指對於角色的概念、發展的歷程及角色行使的結果等現象加以解釋與預測的一些原理原則,亦即和人們基於特定的地位與情境等因素有關的行為型態(或角色)加以探討所得的理論。自1930年以來,林頓(Ralph Linton)、米德(G.H. Mead)與莫瑞諾(Jacob Moreno)等分別從人類學、社會學與精神醫學的角度探討角色理論在研究社會體系、人際互動與心理治療中的價值,有關角色的研究一時蔚為風氣,許多學者紛紛投入角色領域的研究,角色概念遂成為社會科學中科際研究的重要概念。功能論者以為角色如同制度與文化等社會事實,是客觀而具體存在的實體,代表社會對某一類人(行動者)的共同期望。而個人之所以表現符合共同期望的行為,則是透過社會化的歷程習得並內化此類共同期望,藉以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與和諧。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