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下列文句,何者運用了「以聲寫愁」的筆法?
(A)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B)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C)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D)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66316
統計:A(117),B(1646),C(74),D(6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鄭愁予 卑亞南蕃社、古時候年齡代稱

用户評論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絕句(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根據杜甫的人生經歷,這首絕句是在安史之亂平定後,詩人重返成都草堂時,寫下的千秋佳作。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金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後兩句寫的是靜景。西嶺積雪,是遠景;「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停泊在門前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這是近景。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在學術界,有人則將這四句詩解讀為「風」「花」「雪」「月」四景;有的則聯想成「春」「夏」「冬」「秋」四季。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贈花卿  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題解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詩人時在成都。“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對地位和年輩較低者的一種客氣稱呼。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過功。杜甫《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說的就是他。但他居功自傲,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這首詩可能是在花敬定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即興之作,詩中描寫了宴樂之盛,委婉地諷刺他恃功驕恣。句解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錦官城裡管弦交奏,一天到晚響個不停。音樂聲一半散入江風,一半散入雲層。開篇兩句運筆工麗絕巧,使人真切地...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聽箏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傳說中唐時郭子儀之子郭暖,家有一箏伎名叫鏡兒,不僅技藝出衆,而且美貌絕倫。 一次,郭暖宴客,當時李端也在座,眼見鏡兒美貌,又聽得箏聲宛如仙樂,不覺心醉神迷。這種失態被郭暖從旁察覺,他卻並不生氣,說:「李君如能以箏爲題,賦詩一首,讓大家高興,我就將佳人賞與你。」李端聞言,隨即應聲吟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郭暖聽了大喜,忙將席上金玉器皿及鏡兒送給李端。《聽箏》是聽箏者對彈箏女子的一種描述,前三句寫人、物的美麗,給讀者一個很完美的藝術空間。後兩句則是詩人對彈箏女子的一種詩意化和美化的描寫,可能是彈箏女子有某些地方出現失誤,詩人並不嗔怪,反而說是為了想要使周郎光顧,才有意出錯的。全詩輕鬆活潑,含蓄幽默,有不可多得的小品意境。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絕句(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根據杜甫的人生經歷,這首絕句是在安史之亂平定後,詩人重返成都草堂時,寫下的千秋佳作。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金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後兩句寫的是靜景。西嶺積雪,是遠景;「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停泊在門前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這是近景。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在學術界,有人則將這四句詩解讀為「風」「花」「雪」「月」四景;有的則聯想成「春」「夏」「冬」「秋」四季。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贈花卿  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題解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詩人時在成都。“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對地位和年輩較低者的一種客氣稱呼。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過功。杜甫《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說的就是他。但他居功自傲,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這首詩可能是在花敬定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即興之作,詩中描寫了宴樂之盛,委婉地諷刺他恃功驕恣。句解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錦官城裡管弦交奏,一天到晚響個不停。音樂聲一半散入江風,一半散入雲層。開篇兩句運筆工麗絕巧,使人真切地...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聽箏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傳說中唐時郭子儀之子郭暖,家有一箏伎名叫鏡兒,不僅技藝出衆,而且美貌絕倫。 一次,郭暖宴客,當時李端也在座,眼見鏡兒美貌,又聽得箏聲宛如仙樂,不覺心醉神迷。這種失態被郭暖從旁察覺,他卻並不生氣,說:「李君如能以箏爲題,賦詩一首,讓大家高興,我就將佳人賞與你。」李端聞言,隨即應聲吟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郭暖聽了大喜,忙將席上金玉器皿及鏡兒送給李端。《聽箏》是聽箏者對彈箏女子的一種描述,前三句寫人、物的美麗,給讀者一個很完美的藝術空間。後兩句則是詩人對彈箏女子的一種詩意化和美化的描寫,可能是彈箏女子有某些地方出現失誤,詩人並不嗔怪,反而說是為了想要使周郎光顧,才有意出錯的。全詩輕鬆活潑,含蓄幽默,有不可多得的小品意境。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絕句(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根據杜甫的人生經歷,這首絕句是在安史之亂平定後,詩人重返成都草堂時,寫下的千秋佳作。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金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後兩句寫的是靜景。西嶺積雪,是遠景;「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停泊在門前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這是近景。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在學術界,有人則將這四句詩解讀為「風」「花」「雪」「月」四景;有的則聯想成「春」「夏」「冬」「秋」四季。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贈花卿  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題解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詩人時在成都。“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對地位和年輩較低者的一種客氣稱呼。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過功。杜甫《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說的就是他。但他居功自傲,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這首詩可能是在花敬定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即興之作,詩中描寫了宴樂之盛,委婉地諷刺他恃功驕恣。句解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錦官城裡管弦交奏,一天到晚響個不停。音樂聲一半散入江風,一半散入雲層。開篇兩句運筆工麗絕巧,使人真切地...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聽箏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傳說中唐時郭子儀之子郭暖,家有一箏伎名叫鏡兒,不僅技藝出衆,而且美貌絕倫。 一次,郭暖宴客,當時李端也在座,眼見鏡兒美貌,又聽得箏聲宛如仙樂,不覺心醉神迷。這種失態被郭暖從旁察覺,他卻並不生氣,說:「李君如能以箏爲題,賦詩一首,讓大家高興,我就將佳人賞與你。」李端聞言,隨即應聲吟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郭暖聽了大喜,忙將席上金玉器皿及鏡兒送給李端。《聽箏》是聽箏者對彈箏女子的一種描述,前三句寫人、物的美麗,給讀者一個很完美的藝術空間。後兩句則是詩人對彈箏女子的一種詩意化和美化的描寫,可能是彈箏女子有某些地方出現失誤,詩人並不嗔怪,反而說是為了想要使周郎光顧,才有意出錯的。全詩輕鬆活潑,含蓄幽默,有不可多得的小品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