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日治時期台灣有林癡仙等人創櫟社,「櫟社」一詞實出自:
(A)莊子
(B)孟子
(C)老子
(D)管子書中。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37369
統計:A(625),B(149),C(271),D(157),E(1)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櫟社」創設於一九0一年,次年正式成立。首創人是霧室林家下厝的林俊堂,霧峰林家是清朝台灣中部最大豪族,與北部板橋林家齊名。櫟社由林癡仙、林幼春於西元一九O二年創立,所謂「櫟」即無用之木也,用以自諷所學漢學已不再是科舉科目,變成無用之學問,但另一方面,也引道家之無用之用,雖以文人消遣用的詩歌方式存在,但仍可以為保存漢文化貢獻心力。

【用戶】周汝滄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櫟 ㄌ一ˋ

【用戶】林妍澄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櫟社由林癡仙、林幼春於西元一九O二年創立,所謂「櫟」即無用之木也,用以自諷所學漢學已不再是科舉科目,變成無用之學問,但另一方面,也引道家之無用之用,雖以文人消遣用的詩歌方式存在,但仍可以為保存漢文化貢獻心力。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700350

【用戶】黃雨璇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廖振富〈櫟社詩人作品中的祖國情結及其演變〉閱讀心得黃薇妮「櫟社」之名,取自〈莊子.人世間〉,匠伯見櫟社樹,以為不材之木而不顧之典故。櫟社詩人以棄材朽木自居,說明傳統士子在乙未變局之後的悲涼無奈心態。然而莊子以為櫟社樹因其無用而能存留,就是其所以有用之處,所謂「無用之用」也。櫟社詩人以「櫟」為社名,除了感嘆世局之變,傳統文人已如棄材,不復有用之外,是否可能存在些許「無用之用」的期許?亦即,當日本據台之時,傳統士人晉升管道及其所學已無用,因此詩文創作不再以仕宦科考為前提,而能有所突破,正是藉詩文仕宦「無用」之外,另有其「有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