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5.看到別人做某行為時得到增強或懲罰,也能有學習效果。這是以下何種學習?
(A)替代學習
(B)楷模學習
(C)制約學習
(D)認知學習。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20293
統計:A(8408),B(1576),C(225),D(4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社會學習論-觀察學習、代理學習、98南區班都拉社會學習論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觀察學習指個體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範例),即可獲得學習。日常生活中,小女孩見媽媽塗口紅,趁媽媽不在時也自己塗起口紅;男孩學成人抽煙,姿勢與動作可以亂真。這些都是觀察式學習實例。有時教師為了處理蠻不講理的學生而作家庭訪間,竟然發現該學生有位蠻不講理的父親,只好責怪觀察式學習的功能。所謂「上行下效」、「耳濡目染」便是這意思;另外,此一解釋也為教育上經常舉辦的示範教學、觀摩教學以及教學演示等措施,提供了理論根據。觀察學習並不限於個體經由觀察別人行為表現方式(如說話的姿態)而學到別人同樣的行為。在某些情境之下,只憑見到別人直接經驗的後果,亦可在間接中學到某種行為。例如:幼兒見到別的幼兒因打針而恐懼啼哭(直接經驗),他只靠觀察就會學到對打針表現恐懼啼哭(間接經驗)。像此種只從別人的學習經驗即學到新經驗的學習方式,稱之為「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替代學習是不需要親身經過刺激-反應聯結的學習方式,故而班杜拉稱此種學習為勿需練習的學習。

【用戶】Elanor Hao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替代學習是透過他人的成功或失敗來學習,就像題目說的得到增強或懲罰,所謂的"替代性增強",只要增強在別人的身上你自己也可以學到經驗,不一定要親自被增強模仿學習就是學習別人的行為,小孩子模仿楷模的行為,通常楷模都是小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

【用戶】pa pa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社會學習論中的另一概念模仿,是指個體在觀察學習時,對社會情境中某個人或團體行為學習的歷程。模仿的對象稱為楷模(model),家庭中的父母與學校中的教師,一向被視為兒童的楷模人物,因此,教育上素來重視的以身作則,其涵義即在此。四、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社會學習論中的模仿概念指出,學習者對楷模人物的行為進行模仿時,將因學習者當時的心理需求與學習所得(技能抑或概念)的不同,而有四種不同的方式:(一)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直接模仿是一種最簡單的模仿學習方式,人類生活中的基本社會技能,都是經由直接模仿學習來的,諸如幼兒學習使用筷子吃飯與學習用筆寫字等,都是經由直接模仿學習的。(二)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