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小美是三年級的女生,常在教室內吼叫,拍打桌子,用手打人。她可以學習語文,對於數學不但缺乏學習興趣,干擾行為也特別嚴重。張老師針對她的行為收集資料,記錄每次事件發生的時間、行為模式、次數、可能的原因和處理的結果,以探討改變行為的方法。張老師所採用的方法是?
(A)生態評量
(B)課程本位評量
(C)動態評量
(D)功能性評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77778
統計:A(1),B(0),C(1),D(7),E(0)

用户評論

【用戶】小周老師出任務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功能性評量一、定義功能性評量乃是一種蒐集行為資料並分析其行為過程的評量方式,目的是經由有效地蒐集資料與分析,增進行為支持或介入的效果和效率。功能性評量乃在確定問題行為對行為者所產生的影響,藉由運用各種方式找出行為的前因與後果;其主要運用的方式之一便是利用功能性分析對個案進行評量,系統地操弄環境事件,以實驗證實這些事件是控制特定行為的前因,或維持特定行為的後果。主要的分析變相包括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後果(consequences)。二、特徵1. 找出行為的功能性目的,然後教導等值功能的適當行為。2. 了解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操弄變相對問題行為進行分析,直接提出合宜的介入方案。3. 把問題行為當成一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