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王小明被醫院鑑定為徐動型腦性麻痺,請問他的身心障礙類別為何?(A) 智能障礙(B) 腦性麻痺(C) 肢體障礙(D) 多重障礙

【評論內容】腦性麻痺的分類及各類型的特性   腦性麻痺所引起的困擾各式各樣,每一個患者會有不一樣的症狀,有些人患有一種以上的腦性麻痺症狀(稱混合型)類型痙攣型(50%-60%)無動型(手足徐動型20%-25%)舞蹈型(5-10%)軟弱型(肌無力型)損傷部位大腦皮質腦幹基底核小腦不清楚特性肌肉張力比正常高不一定,隨時在變不一定,隨時在變但變化不大過低外觀及姿勢体型較弱小。肢体僵硬,背弓。上肢常呈變曲,下肢呈內收,半彎曲及內旋之剪力式型態。体型較瘦。全身有不隨意的動作。臉部表情怪異。嚴重者左右不對稱。沒有明顯的不正常姿勢。沒有特別的不正常姿勢。運動功能運動發展遲緩。肢.....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7資源班教師建議普通班教師在課程設計初始,考量班上學生的異質性,運用適合學生個別特質與能力的多元教材呈現、多元學習表現及多元選擇和參與機會。請問這屬於何種課程模式的應用?(A)合作教學 (B)全方位

【評論內容】

一、前言

課程參與的第一步是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互動,對於一般無障礙的學生而言並無問題。但是對於生理、感官、認知有障礙的學生,這可能就是他們所面臨的第一個絆腳石。

 

二、全方位課程設計定義

為了使所有學生參與課程,老師必須有一個彈性的課程,使不同能力及背景的學生皆可達到學習目標。如建築學中無障礙環境設計的構想。

 

美國特殊教育協會定義UDL(Universal Design fornLearning):指教材與活動設計能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達成其學習目標,無論學生有聽、說、讀、看、行動、寫字等能力的差異。UDL應有彈性,提供上述不同能力學生替代性與選擇性,以符合學習需求。

 

三、全方位設計的理念

(一)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學習特質上的差異是...

【評論主題】46下列哪一種教學法可以達成普通學生與身心障礙學生的融合與學習?(A)直接教學法 (B)協同教學法 (C)多層次教學法 (D)小組合作學習法

【評論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最主要的概念就是透過異質性分組,

讓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幫助能力弱的學生一起學習。

【評論主題】34發展遲緩兒童的特教鑑定基準,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A)未滿六歲之兒童(B)至少有兩項以上發展領域顯著遲緩(C)其障礙類別無法確定者(D)其鑑定依兒童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資料綜合研判

【評論內容】

類似題:教甄◆學前特教組- 106 年 - 106年中區策略聯盟幼兒園-學前特教試題#63809

26. 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n13 條,發展遲緩幼兒之鑑定應依那些資料綜合研判之?n

(A)兒童發展及適應行為評估

(B)兒童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n

(C)多元智能及適應行為評估

(D)多元智能及社區生態評估

【評論主題】46有關耳聲傳射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甲)源自耳蝸的內毛細胞(乙)耳聲傳射檢查正常者,不會有輕度以上的傳導型聽損(丙)操作簡便,經常作為聽力篩檢的檢查工具(丁)以第五波的潛時與振幅估算聽力閾值(A)

【評論內容】

人是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聲音或聽覺是人類學習的基本條件之一,尤其是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聽覺是個絕對必要的條件。人類聽覺具有驚人的效率,可聽的頻率範圍約是20Hz到20000Hz之間,在如此大的聽力動態範圍,又具有高靈敏度與精細分辨能力,所以對聽覺生理學的探討就成了熱門的研究方向。

耳聲傳射,早在1978年即被發現。什麼是耳聲傳射呢?簡單的說,它是耳蝸內的一種主動機制,源於外毛細胞的主動調節作用,所以檢測耳聲傳射即可瞭解外毛細胞的功能,同時也可推測出耳蝸的聽覺功能。耳聲傳射的分類:

1.自發性耳聲傳射:不需外界刺激,由耳蝸自動發射,由於自發性耳聲傳射的聲波很微弱,主觀上不易察覺,所以不能視為病理狀態。

2.誘發性耳聲傳射...

【評論主題】46. 以下何者是屬於促進課程層次融合的做法?(A)提供無障礙的通道 (B)提供肢障學生輪椅(C)教導無口語學生使用溝通圖卡溝通 (D)教導學障生使用電腦文書軟體寫作業

【評論內容】

課程層次融合,連結到特生與普生在課程上的融合。

電腦文書軟體的使用,為普生需學習的技能課程,

因此判定特生使用文書軟體書寫為課程層次上的融合。

【評論主題】10李老師想瞭解任教班上學生是否具有團隊合作能力,下列哪一種方式最適切?(A)口試 (B)紙筆測驗 (C)社交測量 (D)觀察與軼事記錄

【評論內容】

D-透過觀察與軼事記錄更能明白學生之社交、團隊能力。

A-無法實質觀察

B-無關

C-僅作為評量,無法得知團隊能力

【評論主題】27.根據我國新修訂「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下列何者符合自閉症鑑定標準之歸類?(A)將「社會互動困難」與「溝通困難」合併為一項標準(B)將「社會互動困難」與「溝通困難」分立為兩項標準(C)

【評論內容】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第12條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十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造成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鑑定標準如下:

一、顯著口語、非口語之溝通困難者。

二、顯著社會互動困難者。

三、表現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者。

*****目前: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102.09.02)

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致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者。前項所定自閉症,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顯著社會互動及溝通困難。

二、表現出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

【評論主題】33.小芬是國小六年級書寫障礙的學生,抄寫及閱讀理解沒有問題,惟寫作文時常詞不達意且簡短。下列哪一項輔具較能協助小芬的學習?(A)電子鍵盤 (B)語音辨識系統 (C)文書處理軟體 (D)文字轉語音系統

【評論內容】

補充(B)選項:有許多學障生寫作時詞不達意或簡短,在輸出上有困難,但是若要他口述反而可以很流暢,甚至還能主持活動、演講等(在學校遇見過這類學生)。

因此語音辨識系統能將口述聲音轉譯為文字,確實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這是因為書寫還包含字怎麼寫,很多書寫障礙生字不會寫,就會想要用替代自己會書寫的文字去寫作,就變成詞不達意了。

BY個人經驗

【評論主題】27.根據我國新修訂「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下列何者符合自閉症鑑定標準之歸類?(A)將「社會互動困難」與「溝通困難」合併為一項標準(B)將「社會互動困難」與「溝通困難」分立為兩項標準(C)

【評論內容】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第12條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十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造成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鑑定標準如下:

一、顯著口語、非口語之溝通困難者。

二、顯著社會互動困難者。

三、表現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者。

*****目前: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102.09.02)

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致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者。前項所定自閉症,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顯著社會互動及溝通困難。

二、表現出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

【評論主題】38. 下列哪一個目標是較實際可行的個別化教育計畫目標?(A)小玉在校表現良好達 80% (B)小方開門成功機會達 75%(C)大華會準時參與每週的課外活動 (D)阿芳會表現出適合她程度的體適能

【評論內容】

我是這樣理解,因為其實每個選項都很不完整,

雖然C沒有說清楚去哪裡參加甚麼課外活動

(可能已經預先思考每週就只有那幾堂固定的課外活動,例如課後社團)

不過B也沒說好在哪裡開甚麼們(教室的?廁所的?推還是拉還是轉手把..?)

相較之下,AB選項的百分比較不具體,每週準時比較明確,才選C。

但題目真的不太完備:(

【評論主題】29. 抽象概念的教學是聽障教育最大的挑戰,學生對於事件的了解常停留在事件的表象,無法進入其深層涵義。請問教師在教學時,可應用何種方式加強對抽象概念的教學?(A)使用圖片、具體物品等提示 (B)運用生

【評論內容】

我是這樣思考,抽象概念很難教,譬如「忌妒」是一種情感表現。

所以忌妒無法用圖片、具體物品等提示(A錯)

用閱讀也很難幫助聽障者理解,例如維基上這樣解釋:

「妒忌又稱忌妒、嫉妒,是一種人與人關係性的體現;是人的一種情感表現。由於怨恨且察覺他人享有之利益,並欲將其占為己有,因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與心理狀態。」我覺得對於聽障者感受不深(D錯)

比較難分的是B、C,但角色扮演因為不是真實感受,所以也無法切身體會忌妒的意義。所以C被我刪掉了。

最後就是B,使用學生可能發生的情境舉例較有機會解釋忌妒(親子、友情、愛情等)

【評論主題】22. 以下哪些描述符合多層次課程/教學?甲、讓多障生在自然課,以動作機能訓練為學習目標乙、讓無口語的學生使用手勢來回答問題丙、異質小組上課丁、數學課為不同年段相近認知能力學生,設定相同學習目標戊、社

【評論內容】

X甲、讓多障生在自然課,以動作機能訓練為學習目標

-多層次教學概念應為讓多障生在自然課調整學習的內容或方法,而不是改教學領域

O乙、讓無口語的學生使用手勢來回答問題

-老師問問題時,有口語學生直接回答,無口語學生使用手勢回答,屬於多層次的調整作法

O丙、異質小組上課

-一群學生各項能力有差異(異質小組),教師卻對不同學生使用不同層次的教學。

X丁、數學課為不同年段相近認知能力學生,設定相同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應依據其年段的領域目標來調整。

O戊、社會課簡化智障學生的學習目標 

-同一堂社會課,智障學生的目標簡化符合多層次

*太心機了,選項竟然沒有乙丙戊...

【評論主題】32在評估與輔導自閉症學生的學習上,強調為學生建構適合的環境、依據學生的需要與能力,持續且彈性的調整協助的程度,此種策略稱為?(A)思想泡 (B)心智理論的應用 (C)鷹架理論的應用 (D)結構化教學

【評論內容】

「為學生建構適合的環境、依據學生的需要與能力,持續且彈性的調整協助」:為學生搭鷹架,從旁協助,並調整協助多寡,適時褪除。

 

*蘇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ev S.nVygotsky, 1896~1934)對認知發展提出一種與皮亞傑(JeannPiaget, 1896~1980)認知發展論不同的理論。在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中,最受重視的是他倡議的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所謂「近側發展區」指介於兒童自己獨自表現所能達到的能力水準,與經由別人給予協助後可能達到的能力水準,此二種水準之間的一段差距。在這種情形下,別人給予兒童的協助,包括成人的協助或的互動等社會支持,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促進發展的作用。

根據維高斯基的這種觀點,布魯納、...

【評論主題】46下列哪一種教學法可以達成普通學生與身心障礙學生的融合與學習?(A)直接教學法 (B)協同教學法 (C)多層次教學法 (D)小組合作學習法

【評論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最主要的概念就是透過異質性分組,

讓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幫助能力弱的學生一起學習。

【評論主題】37資源班教師建議普通班教師在課程設計初始,考量班上學生的異質性,運用適合學生個別特質與能力的多元教材呈現、多元學習表現及多元選擇和參與機會。請問這屬於何種課程模式的應用?(A)合作教學 (B)全方位

【評論內容】

一、前言

課程參與的第一步是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互動,對於一般無障礙的學生而言並無問題。但是對於生理、感官、認知有障礙的學生,這可能就是他們所面臨的第一個絆腳石。

 

二、全方位課程設計定義

為了使所有學生參與課程,老師必須有一個彈性的課程,使不同能力及背景的學生皆可達到學習目標。如建築學中無障礙環境設計的構想。

 

美國特殊教育協會定義UDL(Universal Design fornLearning):指教材與活動設計能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達成其學習目標,無論學生有聽、說、讀、看、行動、寫字等能力的差異。UDL應有彈性,提供上述不同能力學生替代性與選擇性,以符合學習需求。

 

三、全方位設計的理念

(一)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學習特質上的差異是...

【評論主題】34發展遲緩兒童的特教鑑定基準,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A)未滿六歲之兒童(B)至少有兩項以上發展領域顯著遲緩(C)其障礙類別無法確定者(D)其鑑定依兒童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資料綜合研判

【評論內容】

類似題:教甄◆學前特教組- 106 年 - 106年中區策略聯盟幼兒園-學前特教試題#63809

26. 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n13 條,發展遲緩幼兒之鑑定應依那些資料綜合研判之?n

(A)兒童發展及適應行為評估

(B)兒童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n

(C)多元智能及適應行為評估

(D)多元智能及社區生態評估

【評論主題】31根據社會學習(或社會認知)論的觀點,認為一個人可能由於經歷行為的環境制約、增強、處罰和錯誤的認知,往往導致?(A)自閉行為 (B)干擾行為 (C)攻擊行為 (D)焦慮行為

【評論內容】

社會學習理論主張攻擊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三種影響因素,分別為發生行為時是增強或懲罰的環境條件、行為的本身及個人的認知變項等(Bandura,1973;1983),由此三個因素交互影響以及個體過去的社會成長經驗,而產生攻擊行為。

 

Bandura (1983)認為情境的誘發因素影響個體的攻擊行為,他並從攻擊行為的起源、誘發因素、維持因素等三方面來說明攻擊行為的模式。

(一)攻擊行為的起源:觀察學習、增強作用、結構的決定。

(二)攻擊的誘發因素包括:

1.示範的影響(modelingninfluence):當事人看到他人表現出攻擊行為未被禁止時,也間接觀察學會攻擊行為。

2.嫌惡的處理(aversiventreatment):當事人遭遇身體傷害、言語恐嚇、辱罵、負增強、挫折等嫌...

【評論主題】47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不正確?(A)使用活動增強物 (B)使用次級增強物 (C)增強高頻率行為 (D)增強低頻率行為

【評論內容】

又稱老祖母法則:你寫完功課才能出去玩!

因為小孩不愛寫功課(表示好好寫功課是低頻率行為),因此要增強此行為。(D)

出去玩是活動和次級增強(A、B)

【評論主題】43針對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的教學,強調讓學生從學習特定的社會技巧、扮演主動的角色、演練社會技巧,並實際類化到現實生活中。教學者需注意學生的動機、情緒、先備知識,以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此種教學策略是依據哪

【評論內容】

文意判斷

*從學習特定的社會技巧、扮演主動角色、演練社會技巧,並實際類化到現實生活中:行為

*教學者需注意學生的動機、情緒先備知識:認知

【評論主題】40針對聽覺障礙學生的聽能訓練,若依聽知覺發展設計編序教材,下列何者的順序較為適切?(A)聲音區辨、覺察、確認、理解(B)聲音覺察、區辨、確認、理解(C)聲音理解、區辨、覺察、確認(D)聲音確認、區辨

【評論內容】

聽能訓練四階段

察覺:有聲音嗎?

分辨:兩個聲音一樣嗎?如--區辨「喇叭聲」和「人車噪音」

確認:可以從幾個聲音認出這個聲音嗎?如--聽到「喇叭聲」和「人車噪音」,選出對應的圖片

理解:了解聲音的意思嗎?如--知道在「人車噪音」中聽到「喇叭聲」,表示要閃躲或靠邊

資料來源:陳穎的特教考題

【評論主題】29小美是三年級的女生,常在教室內吼叫,拍打桌子,用手打人。她可以學習語文,對於數學不但缺乏學習興趣,干擾行為也特別嚴重。張老師針對她的行為收集資料,記錄每次事件發生的時間、行為模式、次數、可能的原因

【評論內容】

功能性評量

一、定義

功能性評量乃是一種蒐集行為資料並分析其行為過程的評量方式,目的是經由有效地蒐集資料與分析,增進行為支持或介入的效果和效率。功能性評量乃在確定問題行為對行為者所產生的影響,藉由運用各種方式找出行為的前因與後果;其主要運用的方式之一便是利用功能性分析對個案進行評量,系統地操弄環境事件,以實驗證實這些事件是控制特定行為的前因,或維持特定行為的後果。主要的分析變相包括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後果(consequences)。

二、特徵

1. 找出行為的功能性目的,然後教導等值功能的適當行為。

2. 了解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操弄變相對問題行為進行分析,直接提出合宜的介入方案。

3. 把問題行為當成一種語言...

【評論主題】28王老師是二年級普通班導師,她發現班上的小昆在教室內無法聽從指令、專心上課。除愛說話外,常攻擊、嘲弄同學;在操場上卻是身手矯捷,步履輕快毫無問題。他的能力並未反應在表現的成績上,無論學校或回家作業很

【評論內容】

輔導工作三級預防:

(一)初級預防-發展性輔導

  針對一般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進行一般輔導。由全體教師負責,包含調整上課方式、作業方式等,輔導處負責諮詢工作。

(二)次級預防-介入性輔導

  普通班老師進行補救教學,提供補充教材等;輔導處教師針對瀕臨偏差行為邊緣之學生進行個別諮商或團體輔導。

(三)三級預防-處遇性輔導

  特教老師提供特殊教育服務,針對偏差行為及嚴重適應困難學生進行專業之矯治諮商及身心復健。進行危機小組的實際操作。可轉介至社區心輔、法警、醫療等專業人員協助。

*整理自摩友

 

(A)調整教學方式(如:分組教學)、作業內容、作業份量或方式---初級預防

(B)協助學生參加課後補習或轉介醫療資源---次級或三級

(C)有...

【評論主題】5. 特殊教育對象中的聽覺障礙學生若領有身心障礙證明,在新制身心障礙類別中應為哪一類?(A)第一類 (B)第二類 (C)第三類 (D)第七類

【評論內容】

ICF一個是身體系統功能與活動參與;另一個是背景因素,包括環境與個人因素,總共四個向度所組成。ICF將身體由頭部往下分為八個身體大部分編碼,而每個對應的身體部位都有相對應的身體功能,而在個人系統的評估部分,不只考量障礙者的身體功能限制,也將外在環境與身體功能之間的互動作為判別指標。所以,重點在於身體結構或功能的損傷是否使「活動」受到侷限,「參與」受到限制。

**轉貼摩友阿昀老師分享超強記憶:

l 第一類:神經、精神、心理

能在第1的就是 精神 或 神經 心理不同反響(我是想都稱為神了,自然是在第1位)

l 第二類:眼、耳相關的感官構造

2 想到天鵝2。看天鵝湖表演,需要用到→眼睛、耳朵感官限制。

l 第三類:聲音與語...

【評論主題】46有關耳聲傳射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甲)源自耳蝸的內毛細胞(乙)耳聲傳射檢查正常者,不會有輕度以上的傳導型聽損(丙)操作簡便,經常作為聽力篩檢的檢查工具(丁)以第五波的潛時與振幅估算聽力閾值(A)

【評論內容】

人是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聲音或聽覺是人類學習的基本條件之一,尤其是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聽覺是個絕對必要的條件。人類聽覺具有驚人的效率,可聽的頻率範圍約是20Hz到20000Hz之間,在如此大的聽力動態範圍,又具有高靈敏度與精細分辨能力,所以對聽覺生理學的探討就成了熱門的研究方向。

耳聲傳射,早在1978年即被發現。什麼是耳聲傳射呢?簡單的說,它是耳蝸內的一種主動機制,源於外毛細胞的主動調節作用,所以檢測耳聲傳射即可瞭解外毛細胞的功能,同時也可推測出耳蝸的聽覺功能。耳聲傳射的分類:

1.自發性耳聲傳射:不需外界刺激,由耳蝸自動發射,由於自發性耳聲傳射的聲波很微弱,主觀上不易察覺,所以不能視為病理狀態。

2.誘發性耳聲傳射...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課程層次融合,連結到特生與普生在課程上的融合。nn

電腦文書軟體的使用,為普生需學習的技能課程,

因此判定特生使用文書軟體書寫為課程層次上的融合。

【評論主題】46. 以下何者是屬於促進課程層次融合的做法?(A)提供無障礙的通道 (B)提供肢障學生輪椅(C)教導無口語學生使用溝通圖卡溝通 (D)教導學障生使用電腦文書軟體寫作業

【評論內容】

課程層次融合,連結到特生與普生在課程上的融合。

電腦文書軟體的使用,為普生需學習的技能課程,

因此判定特生使用文書軟體書寫為課程層次上的融合。

【評論主題】5. 下列哪一項教學法是實證為本的實作(evidence-based practice)?(A) 誘發式溝通法 (B) 寵物療法 (C) 單一嘗試教學法 (D) 感覺統合訓練

【評論內容】

感覺統合(英語: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個體將自己身體和週遭環境接觸的訊息,透過各種感覺系統,

例如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平衡覺(vestibular sense)、筋肉關節感(proprioceptive sense)等,送達腦幹部位作統合,分析;

如此中樞神經系統的各部位,就能整體工作,使個體能順利地與環境接觸,並作出適當的反應。

(BY 維基)

【評論主題】35. 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 是屬於精神官能症的一種 (B) 更名前稱之為躁鬱症(C) 呈現較多的聽幻覺 (D) 好發年齡在 6 歲之前

【評論內容】

精神官能症,在廣泛的意義上可以指任何引起沮喪的精神失衡。精神官能症屬於功能性心理障礙(functional mental disorder)的一類,病人有痛苦(distress)的感覺但不包括妄想與幻覺與幻聽,其行為也不會讓人在社會上難以接受。其分為焦慮症、恐懼症、神經衰弱、身心症(somatoform disorder)、強迫症、其他或待分類的精神官能症。

VS

思覺失調症(2014年前稱「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精神疾病,症狀為思考方式及情緒反應出現崩潰。目前研究顯示許多生理、遺傳、心理、及環境因素都可成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因子。病者自覺與現實偏離。譬如:對外界事物產生幻覺,被侵害的妄想,思想紊亂,有時候過度興奮,又時候則過度低落。患者大部分是15至25歲青少年。

【評論主題】10李老師想瞭解任教班上學生是否具有團隊合作能力,下列哪一種方式最適切?(A)口試 (B)紙筆測驗 (C)社交測量 (D)觀察與軼事記錄

【評論內容】

D-透過觀察與軼事記錄更能明白學生之社交、團隊能力。

A-無法實質觀察

B-無關

C-僅作為評量,無法得知團隊能力

【評論主題】33.小芬是國小六年級書寫障礙的學生,抄寫及閱讀理解沒有問題,惟寫作文時常詞不達意且簡短。下列哪一項輔具較能協助小芬的學習?(A)電子鍵盤 (B)語音辨識系統 (C)文書處理軟體 (D)文字轉語音系統

【評論內容】

補充(B)選項:有許多學障生寫作時詞不達意或簡短,在輸出上有困難,但是若要他口述反而可以很流暢,甚至還能主持活動、演講等(在學校遇見過這類學生)。

因此語音辨識系統能將口述聲音轉譯為文字,確實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這是因為書寫還包含字怎麼寫,很多書寫障礙生字不會寫,就會想要用替代自己會書寫的文字去寫作,就變成詞不達意了。

BY個人經驗

【評論主題】20.有關百分等級與 T 分數的敘述,下列何者較為正確?(A)二者皆為等距量尺 (B)二者之間無法相互轉換(C)二者皆適用於智力測驗與人格測驗 (D)二者皆需藉由測驗的標準差換算而得

【評論內容】

人格測驗-測量個人性格、動機、情緒等情感性特質認知測驗例如測驗人格中的理性與感性比例,假設A生有極高的理性分析性格,他在理性分析性格中的百分等級就高,但相對他在感性程度上PR就很低。

所以人格測驗中的百分等級能看出人格的差異化,但不是說百分等級高就比較厲害。

*和同學討論後的想法,因為我當初也有同樣的納悶......

【評論主題】27.根據我國新修訂「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下列何者符合自閉症鑑定標準之歸類?(A)將「社會互動困難」與「溝通困難」合併為一項標準(B)將「社會互動困難」與「溝通困難」分立為兩項標準(C)

【評論內容】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第12條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十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造成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鑑定標準如下:

一、顯著口語、非口語之溝通困難者。

二、顯著社會互動困難者。

三、表現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者。

*****目前: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102.09.02)

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致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者。前項所定自閉症,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顯著社會互動及溝通困難。

二、表現出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

【評論主題】8.某國中欲辦理資優方案,學生初選標準為過去相關智能評量結果達百分等級97以上者。班上有學生有意願參加,下列資料何者符合初選的標準?(A)標準九=7(B)T分數=65(C)魏氏IQ=132(D)學期成

【評論內容】

 !!綜合整理 !!

一、標準分數(以受試者分數高於或低於平均數幾個標準差來表示他在團體中的相對地位。)

1、是將原始分數與平均數的距離以標準差為單位表示出來的量表;

2、其基本單位是標準差;

3、常用的標準分數有: Z分數、T分數、標準九分數、離差智商(IQ)等。

二、百分等級97:表示Z分數至少為2

三、T分數:以50為平均數(即加上一個常數50),以10為標準差(乘以一個常數理10),即:T= 50 +10 z (平均數為50,標準差為10);

(B)T為70

(A)標準九分:其量表是個9級分數量表(平均數為5,標準差為2);標準九為9

(C)智商=標準差(15)*Z分數+100(平均數);15*2+100=130,與132接近

(D)不是資優方案評定主要標準

「標準九」的數字:   1、...

【評論主題】19.某重度障礙兒童,今年十二歲,缺乏口語能力,僅能以尖叫或哭聲表達需求,不會走路,僅能坐或臥床,不會表達如廁的需求,只會喝流質的食物。試問對於他的生活適應介入策略,應以下列何項最為優先?(A)進行身

【評論內容】

A. 題幹並無描述該生肢體僵硬,因此按摩不優先介入

B.C.試想學了十二年孩子尚無法站立或吃固體食物,障礙極為重度,應該不會選擇在他12歲時把這視為優先目標;並且他坐臥與喝流質食物尚且安穩,因此這不是優先介入的目標

D.學生以尖叫或哭聲表達需求,難以溝通並且會增加行為問題,故選擇替代性溝通能力為首要目標

【評論主題】17.有關特殊兒童的定義,下列哪一個觀點較適切?(A)生理上具有缺陷 (B)學習上具有特殊需求(C)心理特質具有殊異性(D)統計上屬於常態分配兩極端

【評論內容】

回應疑慮:

題目說明:「特殊兒童」,非專指身心障礙,亦包含資賦優異,

個人認為(A)選項,資賦優異學生生理上不一定有缺陷,故(A)選項不能選。

/

回應樓上:

提供「肢體障礙生」輔具、或是學校設置殘障坡道等等,亦屬學習上的特殊需求(因為幫助他更有利於學習)

【評論主題】王小明被醫院鑑定為徐動型腦性麻痺,請問他的身心障礙類別為何?(A) 智能障礙(B) 腦性麻痺(C) 肢體障礙(D) 多重障礙

【評論內容】

腦性麻痺的分類及各類型的特性

   腦性麻痺所引起的困擾各式各樣,每一個患者會有不一樣的症狀,有些人患有一種以上的腦性麻痺症狀(稱混合型)

類型痙攣型(50%-60%)無動型(手足徐動型20%-25%)舞蹈型(5-10%)軟弱型(肌無力型)損傷部位大腦皮質腦幹基底核小腦不清楚特性肌肉張力比正常高不一定,隨時在變不一定,隨時在變但變化不大過低外觀及姿勢体型較弱小。肢体僵硬,背弓。上肢常呈變曲,下肢呈內收,半彎曲及內旋之剪力式型態。体型較瘦。全身有不隨意的動作。臉部表情怪異。嚴重者左右不對稱。沒有明顯的不正常姿勢。沒有特別的不正常姿勢。運動功能運動發展遲緩。肢体動作緩慢不靈活。平衡反應遲鈍。頭、頸部控制很差。.動作快而猛。不...

【評論主題】八、試舉例,分別說明游離輻射在醫學(兩例)及農業(兩例)的應用及其原理。(15 分)

【評論內容】

模擬取物購物的活動:實際上就是練習從架上拿東西然後購買,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所以稱為模擬,此活動確實符合功能性動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