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詩中所傳達的心境,最符合的選項是:
(A)自得其樂
(B)潔身自愛
(C)孤芳自賞
(D)貴古賤今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38993
統計:A(294),B(140),C(4200),D(37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102初等

用户評論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唐朝-劉長卿聽到七絃琴上洋溢著美妙的琴聲,如流水一般清脆動人,他靜靜地聽著這首風入松的曲子,深深地沉醉在那淒清動人的音樂中。雖然他很喜歡這種古老的曲調,但是,現在的人已經大都不再彈奏了,他覺得非常感嘆!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

【用戶】olra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語譯:清脆激越的琴聲發自七弦古琴,我靜靜地欣賞這首帶有淒清寒意的「風入松」古調。雖然我喜愛這類古樸的老曲子,只可惜知音太少,當世之人大都不再彈了。關鍵: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孤芳自賞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泠泠七(007)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詩中所傳達的心境,最符合孤芳自賞的意思。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唐朝-劉長卿聽到七絃琴上洋溢著美妙的琴聲,如流水一般清脆動人,他靜靜地聽著這首風入松的曲子,深深地沉醉在那淒清動人的音.....看完整詳解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泠泠七(007)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詩中所傳達的心境,最符合孤芳自賞的意思。

【用戶】米開朗基羅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自得其樂也無不可

【用戶】有疑問到沒疑問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古調雖然自己喜愛,但曲高和寡。今人多不彈,只能孤芳自賞。因為曲高和寡和孤芳自賞,沒有知音比較像難過的心情,用自得其樂感覺不妥。參考:畢竟成了“古調”,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懷着高雅情致來欣賞,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讚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飀飀青絲...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唐朝-劉長卿聽到七絃琴上洋溢著美妙的琴聲,如流水一般清脆動人,他靜靜地聽著這首風入松的曲子,深深地沉醉在那淒清動人的音.....看完整詳解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泠泠七(007)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詩中所傳達的心境,最符合孤芳自賞的意思。

【用戶】米開朗基羅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自得其樂也無不可

【用戶】有疑問到沒疑問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古調雖然自己喜愛,但曲高和寡。今人多不彈,只能孤芳自賞。因為曲高和寡和孤芳自賞,沒有知音比較像難過的心情,用自得其樂感覺不妥。參考:畢竟成了“古調”,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懷着高雅情致來欣賞,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讚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飀飀青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