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76.下列哪一個題目的難度值(P),代表該題對學生而言,是最困難的?(A).20 (B).50 (C).90 (D)1.00

【評論內容】難度值(P)→Pass 。通過率越低(.20),表示越難。

【評論主題】43.下列唐人詩句何者不是用漢代典故入詩?(A)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籿有懷〉)(B)朱門無復張兯子,灞亭誰畏李將軍。(駱賓王〈帝京篇〉)(C)行人刁斗風沙暗,公

【評論內容】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

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

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

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于余亦何有...

【評論主題】48.宋明理學家之間有一所謂道統傳授心法,請問是指?(A)格致誠正修齊治平(B)存天理,滅人欲(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D)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評論內容】

  中華文化道統思想主要係指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正統思想。然而「道統」二字的涵義分別為何?通常吾人認為「道」即是指一種「理」,合稱道理,亦即是有主張,有原則的思想內涵。「統」則是指事物的延緒,經由歷史的傳承,形成「系統」之謂也。易經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因而,道統之道乃是形而上的,乃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原理。依據韓愈的《原道》乙文,道統的道是指孔孟所言之「仁義道德」。其言:「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但是道統之「道」,至宋儒程朱二人,則將「中庸」從《禮記》中抽取出來,認為「中庸之道」乃是孔門傳授之道(心法),因此,道統之道亦有「中道」之說。茲就道統之內涵與道統之...

【評論主題】42.下列說明,何者錯誤?(A)八股: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大結(B)三通:《通典》、《文獻通考》、《通志》(C)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

【評論內容】

六才子書是由明末金聖歎(1608年—1661年)所評定。

第一才子書:莊子所著《莊子》

第二才子書:屈原所著《離騷》

第三才子書:司馬遷所著《史記》

第四才子書:杜甫的《杜甫詩》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所著《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原書一百回,刪定為七十回。

第六才子書:王實甫所編《西廂記》

◎口訣:離騷 莊子 史記 水滸傳 西廂記 杜詩(口訣:你裝屎在水箱肚)

【評論主題】40.下列書籍的收錄標準,何者有誤?(A)《昭明文選》: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瀚藻(B)《文章辭類纂》:其體本乎古,其指近乎經(C)《四庫全書》:離經畔道,顛倒是非者,掊擊必嚴,懷詐挾私熒惑視聽者,屏斥必

【評論內容】

(B):真德秀《文章正宗》

  正宗云者,以後世文辭之多變,欲學者識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錄文章者眾矣,若杜預摯虞諸家,往往堙沒弗傳,今行於世者,惟梁《昭明文選》、姚鉉《文粹》而已,繇今眡之二書所錄,果皆得源流之正乎!

  由此可見其編書緣由,在於欲使學者辨源流之正。此外,文章不只是學之一事,文人學習文章,除了想登上金榜,一展抱負,也求窮理致用,因此其「輯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其體本乎古,其指近乎經者,然後取焉,否則辭雖工亦不錄。」可見其選文嚴格,完全以「理」為主,呈現出宋代尚理精神,這是本書的宗旨,卻也是此書無法廣為流傳的成因,《四庫全書》以為此書:《左傳》、《國語》以下至唐末之作,其持論甚嚴,大意于論理而不論文。……顧炎武《日知錄》亦曰:「……故德秀雖名儒,其說亦卓然成理,而四五年來,自講學家外,未有尊而之者,豈非不近人情之事,終不能強行天下歟?」

  因此,強調義理是本書特色,卻也因此忽略作品的文學性分析,故謂「大意于論理而不論文」,使全書帶有深厚理學家氣味,因此無法廣傳於世。

【評論主題】18. 下列各題辭之使用,何者正確?(A)「五世其昌」賀新婚 (B)「弄瓦徵祥」賀生男(C)「陶朱媲美」賀遷居 (D)「斗山安仰」賀壽辰

【評論內容】(B)弄瓦徵祥:祝人生女帶來吉祥。(C) 陶朱媲美:用於祝賀人商店開業的賀辭。陶朱,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楚國人。

【評論主題】49.翠玉白菜是我國珍貴國寶,玉匠在白菜上雕了活靈活現的螽斯,用以祝福多子多孫。請問這是採用自何書之典故:(A)《莊子》 (B)《詩經》 (C)《楚辭》 (D)《戰國策》

【評論內容】「翠玉白菜」原陳設於永和宮,但種在一個海棠花形小琺瑯盆裡,其旁尚搭配紅色珊瑚靈芝。其原為一塊半灰白半翠綠的輝玉,玉匠巧妙地利用玉質本來的顏色,雕成一顆筋脈分明、栩栩如生的白菜,其上則雕刻螽斯和蝗蟲。螽斯也就是俗稱的「紡織娘」,紡織娘因為繁殖力很強,在古代是被當做多子多孫的吉祥象徵,《詩經.周南》即言:「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評論主題】47.下列成語所關連的人物,何者有誤:(A)司空見慣:劉禹錫 (B)藏諸名山:司馬遷(C)光風霽月:周敦頤 (D)才高八斗:謝靈運

【評論內容】(A)司空見慣:劉禹錫  唐朝時代,劉禹錫是一位呤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他中了進士后,就在京都長安做監察御史;因為他放蕩不羈,所以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為蘇州刺史。蘇州刺使罷任后,有一天到杜鴻漸家飲酒。李司空紳在座,召女樂(歌妓)作陪助興。劉禹錫喝得酩酊大醉,席上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云鬟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意謂這樣美好的歌妓,李司空見得多了,便覺得平常,卻叫我蘇州刺史想念腸斷。司空見慣劉禹錫是唐代的著名詩人,雖然有才華,但得不到皇帝重用,只能擔任『江南刺史』這種小官。有一次,他去參加由司空(官名)李紳舉辦的宴會。宴會場面非常豪華,有歌舞的...

【評論主題】45.朝會時,校長頒發各類得獎學生,並題辭祝賀,下列何者題錯了:(A)演講比賽:辯同河瀉 (B)作文比賽:卓犖不凡(C)書法比賽:玉潤珠圓 (D)音樂比賽:陽春白雪

【評論內容】(C)玉潤珠圓:潤:細膩光滑。象珠子一樣圓,象玉石一樣光潤。比喻歌聲宛轉優美,或文字流暢明快。

【評論主題】31.關於下列小說,其作者配對正確者為:(A)《官場現形記》:吳沃堯 (B)《三俠五義》:俞樾(C)《封神演義》:湯顯祖 (D)《孽海花》:曾樸

【評論內容】(A)《官場現形記》:李寶嘉(B)《三俠五義》:石玉崑(C)《封神演義》:許仲琳

【評論主題】26.古人對仗有借對之法,包括借音為對,借義為對,請問下列詩句何者不屬於借對:(A)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C)漢苑風煙催客夢,雲臺洞穴接郊扉 (D)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

【評論內容】

「借對」為古人詩文中的一種對仗方法,可分兩類:

(1)借音為對。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如 唐 孟浩然《裴司士員司戶見尋》詩:「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楊」音「羊」,藉以與「雞」相對。又如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音同「紅」,藉以與「白」相對。

(2)借義為對。即一句中的某字有兩個以上的意義,詩中用的是甲義,而借其乙義或丙義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如唐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詩中「尋常」義為「平常」,但古時八尺為尋,倍尋為常。此即以其長度單位義與數位「七」、「十」相對。又如唐李商隱《令狐八拾遺綯見招》詩:「漢苑風煙催客夢,雲臺洞穴接郊扉。」詩中「漢」為朝代名,但「漢」又有星漢之義,此即藉以與「雲」相對。

【評論主題】17.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新詩集《亂都之戀》,作者是:(A)賴和 (B)楊華 (C)楊雲萍 (D)張我軍

【評論內容】

《亂都之戀》:

1、張我軍創作的新詩集,1925年12月出版,是台灣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

2、「亂都」是指1923年前後的北平。當時正值奉直軍閥開戰,北平城內外人心惶惶,故曰亂都。那時,張我軍在北平高等師範學校辦的補習班裡學習。在這期間,與同班同學羅文淑發生了愛情。兩人相愛至深,但遭到了羅文淑父母的堅決反對。女方家長強迫羅文淑與張我軍斷絕關係,另嫁他人。羅文淑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和張我軍雙雙從北平私奔到台灣,終成夫妻。張我軍創作的這一組詩反映了他們當時與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

3、張我軍的詩內容充實,感情真摯,行文明白流暢。但是過於散文化,有的作品幾乎就是散文的分行排列。表達的外露也損害了詩的耐讀性。不過還是有些作品取得了內容和形式的較好的結合,例如附錄中的〈弱者的悲鳴〉,張我軍在詩中從大自然中攝取了兩個形象——黃鶯和白雲作為弱者的代表和象徵,然後將詩人的意願和感情通過它們傳達給讀者,讀者從這兩個形象聯想開去,便能想起當時處於日本蹂躪下的台灣人,詩意濃烈。

【評論主題】13.下列各選項中的「白」字,哪一個指顏色?(A)不「白」之冤 (B)浮一大「白」 (C)冰清雪「白」 (D)「白」忙一場

【評論內容】(A)不白之冤:白:搞清楚。沒有得到辯白或洗刷的冤屈。(B)浮一大「白」:浮:違反酒令被罰飲酒;白:罰酒用的酒杯。原指罰飲一大杯酒。後指滿飲一大杯酒。

【評論主題】12.下列各「」中的詞語,用法正確的是:(A)待人接物必頇謙恭有禮,不可「故步自封」(B)本來原有昏憒的病,加以今夜「神出鬼沒」,更叫他不得主意(C)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所以穿搭衣服要如「沐猴

【評論內容】

神出鬼沒:語本淮南子˙兵略:「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形容行動快速,變化莫測。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孔明真有神出鬼沒之計:吾不能及也!」紅樓夢˙第九十七回:「本來原有昏憒的病,加以今夜神出鬼沒,更叫他不得主意。」亦作「神出鬼入」。

【紅樓夢˙第九十七回】摘錄:

  寶玉定了一回神,見賈母王夫人坐在那邊,便輕輕的叫襲人道:「我是在那裡呢?這不是做夢麼?」襲人道:「你今日好日子,什麼夢不夢的混說!老爺可在外頭呢!」寶玉悄悄的拿手指著道:「坐在那裡的這一位美人兒是誰?」襲人握了自己的嘴,笑的說不出話來,半日纔說道:「那是新娶的二奶奶。」眾人也都回過頭去,忍不住的笑。寶玉又道:「好糊塗!你說『二奶奶』...

【評論主題】7.下列各成語的相關說明,何者正確?(A)「和光同塵」喻懷才不遇 (B)「一時瑜亮」喻各懷鬼胎(C)「行雲流水」喻無拘無束,漂泊不定 (D)「退避三舍」喻對人讓步,不與之爭

【評論內容】(A)和光同塵:1、鋒芒內斂與世無爭,而與囂雜塵俗相融合。2、比喻與世浮沉,隨波逐流或同流合汙。(B)一時瑜亮:同時代兩個可以互相抗衡的傑出人才。

【評論主題】6.下列哪個詞語意思與其他三者不同?(A)得意忘形 (B)樂不可支 (C)心花怒放 (D)欣喜若狂

【評論內容】(A)得意忘形:1、因高興而物我兩忘。2、取其精神而遺其形式。(B)形容快樂到了極點。

【評論主題】5.下列何者是雙聲疊韻衍聲複詞?(A)叮噹 (B)繾綣 (C)浪蕩 (D)徘徊

【評論內容】

ㄑㄧㄢˇ ㄑㄩㄢˇ 繾綣:情意纏綿不忍分離的樣子。

【衍聲複詞】

一、定義:

據《中國文法講話》:「構成這類複詞,不是以意義相結合的,它們純粹是由於聲音的關係,增加一個音節,總比不增加,唸起來悅耳些、好聽些。」

二、類別:

1、雙音節衍聲複詞──即所謂的「連綿字」:「合兩個音節而成一個詞,只有單一的意義」。如「葡萄」。

a.雙聲雙音節衍聲複詞──如「參差」。

b.疊韻雙音節衍聲複詞──如「螳螂」。

c.非雙聲疊韻的雙音節衍聲複詞──如「茉莉」。

2、疊字衍聲複詞:

a.不疊不能用的疊字衍聲複詞──如「滔滔不絕」之「滔滔」。

b.不疊也能用的疊字衍聲複詞──如「輕輕放下」之「輕輕」。

3、帶詞頭的衍聲複詞:

...

【評論主題】2.下列各選項「」中的字,哪一組的字音兩兩相同?(A)「逡」尋/嚴「峻」 (B)「邂」逅/公「廨」(C)荒「蕪」/「嫵」媚 (D)「坊」間/「彷」彿

【評論內容】(A)ㄑㄩㄣ/ㄐㄩㄣˋ(B)ㄒ一ㄝˋ/ㄒ一ㄝˋ(公廨:官署。)

【評論主題】47-48 為題組閱讀下文後,回答 47-48 題。嗟夫!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物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

【評論內容】

《秋聲賦》/歐陽脩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1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2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3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4,煙霏雲斂5;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6,砭7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8而爭茂,佳木蔥籠9而可悅;草拂10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11。

  夫秋,...

【評論主題】【題組】46. 下列有關本文的論述,敘述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雖壯,見舟則畏之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看過船(B)北方學沒者所以溺水的原因,是地理環境不同(C)學道必須身體力行,不能只是向老師請益而已(D

【評論內容】

【原文】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爲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爲日也。日之與鍾、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嚐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盤與燭也。自盤而之鍾,自鍾而之龠,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意之,皆求道之過也。

  然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謂致?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

【評論主題】40.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這闕詞的內容與作者生平經歷、人生態度密切相關

【評論內容】

南唐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意譯:

南唐開國以來,已有將近四十年的歷史,我們曾經擁有三千餘里大好山河。宮殿非常壯麗,鑲鳳的殿閣,鵰龍的宮樓,連接著雲天;庭院非常優雅,珍奇的樹木,名貴的花卉,恰似煙霧擁聚,藤蘿交纏。我在這樣豪華安逸的宮廷中生活,哪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一旦做了俘虜,在哀愁苦惱中消磨歲月,多病腰瘦,鬢髮也斑白了。最讓我難堪的是,想當年金陵淪陷之際,我倉皇辭別祖先家廟,宮廷裡的歌舞班子猶為我演奏著別離歌。我激動難過得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對著身邊的宮...

【評論主題】36.「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悶來長鋏為誰 彈?當年射虎,將軍何在?冷淒淒霜凌古岸。」(張可久賣花聲客況)此首元曲中,包含四位人 物,除了王粲外,依序還包括哪些人物?(A)陶潛/田文/李廣

【評論內容】

《張可久 賣花聲 客況》

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悶來長鋏為誰彈?當年射虎,將軍何在?冷凄凄霜凌古岸。

【翻譯】

登上高樓北望,我想起了當年不得志的王粲;賦閒家居,我又想起了當年隱居於東山的謝安;心思苦悶,就想起了當年寄食孟嘗君門下的馮諼,他彈鋏而歌有人賞識,我又向誰去彈呢?再想想那能射虎、能用兵的李廣,如今又在哪裡?只剩下冷冷清清的霸陵河岸。

【評論主題】32. 自古以來,與「方位」相關的語詞有其特定的用法與意涵。如古代「左」有「貶降」之意、「右」有「尊崇」之意。下列與「方位」相關詞彙敘述,錯誤的是哪一選項?(A)「東宮」為古代太子居住處所,故做為「太

【評論內容】

西賓:

1、舊時賓位在西,故稱。常用為對家塾教師或幕友的敬稱。

2、複姓。傳說黃帝之母為西賓氏。

【說明】

西賓、西席是漢代對教師的尊稱,其中還有這麼一段典故:漢明帝劉莊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坐次以靠西牆(西邊),面向東方為尊。漢明帝給桓榮安排坐西南面東的坐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從此,「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也稱「西賓」。

【評論主題】21. 下列各組「 」中的讀音,完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率爾操「觚」:ㄏㄨˊ/酩「酊」大醉:ㄉㄧㄥ(B)赤壁「鏖」兵:ㄠˊ/痛下針「砭」:ㄅㄧㄢˇ(C)面面相「覷」:ㄑㄩˋ/唐「棣」之華:ㄌㄧˋ(

【評論內容】

(A)

1、率爾操「觚」:(ㄍㄨ)。不加思索,揮筆成文。形容文思捷速。亦比喻不多考慮,草率作文。

2、酩「酊」大醉:(ㄉ一ㄥˇ)。形容醉得很厲害。

(B)

1、赤壁「鏖」兵:(ㄠˊ)。鏖兵,雙方戰爭激烈,死傷眾多。赤壁鏖兵指漢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軍在赤壁與曹操苦戰,最後大破曹兵,形成三國鼎立的事。後亦用以比喻歷經艱苦奮戰,終於獲取勝利。亦作「鏖兵赤壁」。

2、痛下針「砭」:(ㄅ一ㄢ)。(1)比喻規勸過失。(2)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治療方法。

(C)1、面面相「覷」:(ㄑㄩˋ)。互相對視而不知所措。形容驚懼或詫異的樣子。

2、唐「棣」之華:(ㄉ一ˋ)。唐棣:一種植物,屬薔薇科,落葉灌木。

【評論主題】17. 揚雄《法言》:「羊質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下列成語意旨與之最切近的是哪一選項?(A)虛應故事(B)虛張聲勢(C)虛有其表(D)虛憍恃氣

【評論內容】

【原文】

或曰:「有人焉,自雲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門,升其堂,伏其幾,襲其裳,則可謂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質非也。」「敢問質。」曰:「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通「悅」,喜悅),見豺而戰(通「顫」,害怕、顫抖)。」,忘其皮之虎矣。」(漢.揚雄《法言.吾子》)

【翻譯】

有人問揚雄說:「有一個人自稱姓孔,字仲尼。他進了孔子的家門,登上了廳堂,趴在孔子的桌子上,還穿上孔子的衣服,那麼這個人就可以叫做孔子了嗎?」

揚雄回答說:「雖然他的外表看起來很像,但他的本質根本不是孔子。」那個人又問:「甚麼是本質?「揚雄回答說:「就好像一隻羊披著老虎皮,假裝是老虎,但還是改不了羊的本性,本質仍然是羊,看到青草就高興,看到殘暴的野獸豺,還是嚇的全身顫抖,根本就忘了它身上披了一張老虎皮啊!」

【評論主題】16. 下列「 」內的各字,讀音正確的是哪一選項?甲、敬請「哂」納:ㄒㄧ乙、風聲鶴「唳」:ㄌㄧˋ丙、冒大不「韙」:ㄕˋ丁、命運多「舛」:ㄔㄨㄢˇ戊、「稗」官野史:ㄅㄞˋ己、因「噎」廢食:ㄧㄝ庚、怙惡不

【評論內容】(甲)敬請「哂」納:ㄕㄣˇ。餽贈禮物時,請人接受的客氣話。(丙)冒大不「韙」:ㄨㄟˇ。韙,是。犯天下之不韙,指不顧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認為錯的事。

【評論主題】36.「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悶來長鋏為誰 彈?當年射虎,將軍何在?冷淒淒霜凌古岸。」(張可久賣花聲客況)此首元曲中,包含四位人 物,除了王粲外,依序還包括哪些人物?(A)陶潛/田文/李廣

【評論內容】

《張可久 賣花聲 客況》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悶來長鋏為誰彈?當年射虎,將軍何在?冷凄凄霜凌古岸。

【翻譯】

登上高樓北望,我想起了當年不得志的王粲;賦閒家居,我又想起了當年隱居於東山的謝安;心思苦悶,就想起了當年寄食孟嘗君門下的馮諼,他彈鋏而歌有人賞識,我又向誰去彈呢?再想想那能射虎、能用兵的李廣,如今又在哪裡?只剩下冷冷清清的霸陵河岸。

【評論主題】33.《文心雕龍》有「附會」之說,而「何謂附會?謂總 文理,統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 不越者也。」(《文心雕龍•附會》)據此,則其所謂「附會」,與今日之何者相關?(A)修辭 (B)章法

【評論內容】

【原文】何謂附會①?謂總文理②,統首尾,定與奪③,合涯際④,彌綸⑤一篇,使雜而不越⑥者也。若築室之須基構⑦,裁衣之待縫緝⑧矣。夫才量⑨學文,宜正體制,必以情志為神明⑩,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然後品藻玄黃,摛振金玉,獻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綴思之恒數也。

【注釋】①附會:附辭會義。附辭,調整辭語,使語言不混雜重複。附,附著。會義,安排情意,使情意有條理不顛倒。②文理:文章義理,指主題。③與奪:給予、剝奪,即取捨。④涯際:邊際,指文章的節與節之間。⑤彌綸:包舉,概括。⑥雜而不越:複雜而不鬆散,內容豐富而結構嚴密。雜,內容文辭豐富多樣。越,超越,散亂。⑦基構:基本結構。⑧緝:一種縫法,一...

【評論主題】30.《搜神記•卷九》記:「王莽居攝,東郡太守翟義, 知其將篡漢,謀舉義兵。兄宣,教授諸生,滿堂。群 鵝雁數十在中庭,有狗從外入,嚙之,皆死。驚救 之,皆斷頭。狗走出門,求不知處。宣大惡之。數曰,莽夷

【評論內容】

【原文】王莽居攝,東郡太守翟義,知其將篡漢,謀舉義兵。兄宣,教授諸生,滿堂。群鵝雁數十在中庭,有狗從外入,齧之,皆死。驚救之,皆斷頭。狗走出門,求,不知處。宣大惡之。數日,莽夷①其三族。

【譯文】王莽攝政,東郡太守翟義知道他要篡奪漢朝政權,計畫興起義兵討伐他。翟義的哥哥翟宣,是傳道授業的先生,弟子很多。他家裡有幾十隻鵝,養在庭院中,有一條狗從外面進來,把鵝都咬死了。家裡人慌忙去救鵝,鵝都被咬斷了頭。狗跑出門去,找不到它去了哪兒。翟宣感到非常厭惡。幾天後,王莽誅滅了他家三族。

【注釋】①夷:殺。

【評論主題】26.「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漆水,漆水暴益,荊人弗 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 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 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呂氏春秋.察今》)

【評論內容】

【原文】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呂氏春秋‧察今》

【翻譯】

  楚國人想襲擊宋國,就派人先去測量澭水的深淺做好標誌。但澭水突然大漲,楚國不曉得,依舊按原來測量的標誌在深夜裏偷渡。結果被淹死一千多人,楚軍萬分驚恐。原來測量時是可以渡過去的,現在河水已經上漲了,而楚國人還是按照舊的標誌渡河,因此遭到了失敗。

【解析】

  河水時漲時落,不斷變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運動變化之中,人們的思想也應該相應地變化發展。如果老是停留在一點上,頭腦僵化,那就一定會碰釘子。

【評論主題】23.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 惨悽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其中「款款」一詞,與下列文句中「款款」一詞的用法最接近?(A)穿花蝴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B)王法條條誅濫官

【評論內容】

(A)徐緩貌。

   唐杜甫《曲江》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B)每條、每項。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四折: 王法條條誅濫官,明刑款款去貪殘。

(C)形容動作輕巧緩慢。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滴珠嘆了一口氣,縮做一團,被吳大郎甜心媚語,輕輕款款,扳將過來。

(D)誠懇、忠實。

   《楚辭‧卜居》:吾寧悃悃欵欵樸以忠乎?

【評論主題】20.《論語.衛靈公》記子曰:「君子貞而不諒。」意謂君子?(A)堅持信念而不改初衷 (B)顧全大節而不拘小信 (C)專意讀書而不求甚解 (D)重視事功而不顯迂腐

【評論內容】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注釋】

  貞:一說是「正」的意思,一說是「大信」的意思。這裡選用「正」的說法。

  諒:信,守信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於小信。」

【評析】

  前面孔子曾說過:「言必信,行必果」這不是君子的作為,而是小人的舉動。孔子注重「信」的道德準則,但它必須以「道」為前提,即服從於仁、禮的規定。離開了仁、禮這樣的大原則,而講什麼「信」,就不是真正的信。

【評論主題】19.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書》教也;□□□□, 《樂》教也;□□□□,《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春秋》教也。」(《禮記.經 解

【評論內容】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譯文】   孔子說:到了一個國家,可以看出那裡教化施行的情況。如果人們的為人溫柔厚道,就是施行《詩》教的結果;如果人們通達事理並了解古代歷史,就是施行《書》的結果;如果人們知識廣...

【評論主題】16.下列有關我國史學典籍的敘述,何者有誤?(A)《史記》為司馬遷所作,創立我國正史以「紀傳 體」寫作的體例。(B)《戰國策》非一人一時所作,今所見為北宋曾鞏、 南宋姚宏校補,書中内容反映了戰國時代的

【評論內容】

《史通》,唐劉知幾撰,首部有系統的史學理論專著,全書內容主要評論史書體例與編撰方法,以及論述史籍源流與前人修史之得失。

【評論主題】15.《詩經•小雅•蓼莪》有「鉼之罄矣,維罃之恥。鮮 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之言,此段文字顯示人子 何種感慨?(A)生活貧困,供養無主 (B)無法終養,不願獨活 (C)國破家亡,靦顏借命 (D)樽盡

【評論內容】

《詩經‧小雅‧蓼莪》

一、題解要點

1、出處:本詩選自詩經小雅。

2、體裁:抒情詩。

3、主旨:感念父母養育的恩德,自己不能終養父母為憾。

4、詩眼:不卒。

二、要句解析

1、要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語譯:父母期望我是長得又高又大的莪菜,可是我不是莪菜,

     卻是個不成材的青蒿,可憐的父母啊?生育我是多麼的勞苦。

  句旨:自己是庸材,不是父母期望中的美材。

2、要句: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語譯:酒瓶空了,是酒甕的羞恥。孤兒活在世上,還不如早些死了好!

  句旨:哀嘆不能及時孝養父母。

3、要句: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

【評論主題】14.下列「故」字用法,何者與「故人具雞黍」之「故」 相同?(A)昭伯問家「故」,盡對 (B)乃散家產,賙贍親「故」(C)公語之「故」,且告之悔(D)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評論內容】

(A)意外的事情、事件。

如:「變故」、「事故」、「家庭多故」。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昭伯問家故,盡對。」杜預.注:「故,事也。」

(B)好友、舊識。

如:「沾親帶故」、「一見如故」。隋書.卷七十.李密傳:「乃散家產,賙贍親故。」

(C)原因、根由。

如:「托故」、「無緣無故」、「不知何故」。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D)仍舊、依然。

史記.卷四.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唐.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三:「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評論主題】13.下列各組選項「」内的字,何者讀音完全相同?(A)「瓠」巴鼓瑟/「刳」木為舟/「匏」瓜徒懸 (B)意忉怛而「憯」惻 /蚊虻「噆」膚/浸潤之「譖」(C)蟊賊内「訌」/「鬨」然秀發/遍覽八「紘」而觀四

【評論內容】(A)ㄏㄨˋ /  ㄎㄨ / ㄆㄠˊ

1、瓠巴:楚國人,擅長鼓瑟。每鼓瑟時,樂曲動聽悅耳,鳥必飛舞,魚群必躍出水面而聽之。

2、匏瓜徒懸: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繫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

(B)ㄘㄢˇ / ㄐ一ㄝ / ㄗㄣˋ

1、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憂勞的樣子。音ㄉㄠ ㄉㄚˊ)而憯惻:看到這些景物,引發我心中無限的感傷而悲痛。

2、浸潤之譖:指讒言如水之滲透,積久而逐漸發生作用。

(C)ㄏㄨㄥˊ / ㄏㄨㄥˋ / ㄏㄨㄥˊ 

【評論主題】12.《商君書•更法》記商鞅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 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伏羲神農教而不誅,黃 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 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曱器備各便 其

【評論內容】

原文: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伏羲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君無疑矣。」

翻譯:

  公孫鞅說:「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應該去效法哪個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襲,又有什麼禮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農教化不施行誅殺,黃帝、堯、舜雖然實行誅殺但卻不過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時代,他們各自順應時勢而建立法度,根據國家的具體情況制定禮制,禮制...

【評論主題】11.孟子論王道之始,多次提到「時」的觀念,以下解 釋,何者正確?(A)斧斤以「時」入山林--指春季萬物生長之時(B)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適當宰殺時機 (C)不違「農時」——謂春耕、夏耘、秋

【評論內容】

更正:

(A)斧斤以「時」入山林:按一定的時令採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B)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雞、豬和狗一類家畜,不錯過它們的繁殖時節。

(D)百畝之田,勿奪其「時」:一百畝的田地,不要佔奪(種田人的)農時。

【評論主題】7.《莊子•寓言》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 出,和以天倪。」其中「重言」是指?(A)重複出現的言詞 (B)慎重表達的言詞 (C)引用他人的言詞 (D)意在言外的言詞

【評論內容】翻譯: 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

【評論主題】4. 史家「四長」,依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的觀點,其重要性之排序,下列選項何者正確?(A)史才、史學、史識、史德 (B)史識、史學、史才、史德(C)史德、史學、史識、史才 (D)史學、史才、史德、

【評論內容】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

1、史的目的在賦予新意,有事實才能說到意義,有意義才有價值,有價值才有史著中描述的活動

2、求得真事實的五個方法

(1) 鉤沉法:沉沒的事實,重新尋出,不分古今,越尋越多。Ex.俾斯麥日記、清水街保甲日記。

(2) 正誤法:古人記錯,透過尋找新史料或稽考過程中予以更正。

(3) 新注意:前人未用過的新材料,未必是新出土,有時視作者的「慧眼」

(4) 搜集排比法:散亂的排列組合中找出脈絡,這就是史家的工作與責任

(5) 聯絡法:ex.明末清初的士大夫精神與辛亥革命間的關係

3、予以新意義:發潛闡幽。Ex.周公封建只是當時較適用而已?王安石並非只是後世所看的聚斂之臣;汪精衛非以往所視的漢奸而是...

【評論主題】21. 以下哪一選項為晚清的譴責小說?(A)《紅樓夢》、《聊齋志異》(B)《歧路燈》、《浮生六記》(C)《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D)《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評論內容】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劉鶚《老殘遊記》、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孽海花》。

【評論主題】「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逕,深山何處 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王維過香積寺)關於本詩之寫作特色,下列選項之敘述,何者不適當? (A) 懸疑側寫 (B) 虛實映

【評論內容】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虛實映照)

古木無人逕,深山何處鐘?(懸疑側寫)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借景寓情)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借景寓情)

原文翻譯:

還不知這個有名香積寺,走幾裏就入雲繞的山峰。古樹的叢林中杳無人跡,深山的空谷裏隱隱鳴鐘。大石擋流水泉聲似幽咽,夕陽餘輝抹遍幽冷青松。傍晚水潭顯得空闊隱秘,安禪制服那私慾的毒龍。

解釋:

過:訪問。

不知:表示作者以前未曾去過,現在去現找。

古木:古樹的林木。

危石:高聳的石頭。

薄暮:傍晚。

空潭:空闊幽靜的水潭。

曲:曲折隱秘的地方。

安禪:安靜的打坐,進入禪定。

毒龍:佛教故事中有毒龍居水潭中害人,高僧以佛法制服了它,使它遠去、永不傷人。這裏用毒龍比喻塵俗間的各種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