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題組】3. 毒樹果實理論

【評論內容】118. 察言觀色 注音一式 ㄔㄚˊ |ㄢˊ ㄍㄨㄢ ㄙㄜˋ 漢語拼音 ch  y n  u n s注音二式 ch  y n gu n s相似詞 鑑貌辨色 相反詞 觀察人的言語神情而窺知對方心意。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紅樓夢˙第三十二回:「寶釵見此景況,察言觀色,早知覺了八分。...

【評論主題】8. 謀事

【評論內容】1. 細大不捐 注音一式 ㄒ|ˋ ㄉㄚˋ ㄅㄨˋ ㄐㄩㄢ 漢語拼音 x  d  b  ju n 注音二式 sh  d  b  jiu n大小兼容並收,皆不拋棄。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評論主題】3. 禍不單行

【評論內容】23. 繃裂 注音一式 ㄅㄥˋ ㄌ|ㄝˋ 漢語拼音 b n  li注音二式 b ng li 脹到極限而撐裂。如:「他腿上的紗布繃裂開了。」32. 天崩地裂 注音一式 ㄊ|ㄢ ㄅㄥ ㄉ|ˋ ㄌ|ㄝˋ 漢語拼音 ti n b n  d  li注音二式 ti n b ng d  li 形容巨大的聲音。如:「地震時,只聽到一陣天崩地裂的聲響,隨即土石紛紛崩落。...

【評論主題】1. 蓊鬱

【評論內容】

五言古詩 感遇四首之二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評析】: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 抒發詩人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 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 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 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

【評論主題】1.不「盡」相同

【評論內容】出兵去偷襲遠處的國家,這是從來都沒聽過的!出兵到這麼遠的地方,軍隊兵疲馬困,遠處的國家如果有防備,豈不是無功而返?

【評論主題】3. 何嘗:

【評論內容】答案是C

【評論主題】2.「恣」意

【評論內容】

《石鐘山記》是中國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的一篇散文,寫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5年)夏。當時,蘇軾由黃洲到汝州上任,在途中路過石鐘山,考察了石鐘山得名的由來,說明認識事物需要「目見耳聞」,而不能主觀臆斷。

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餘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

【評論主題】周密《武林舊事〄觀潮》:「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湧銀為郭,江橫

【評論內容】略譯如下: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楊誠齋詩云「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浙江的錢塘潮,是天下的宏偉景觀。  從農曆的十六日至十八日,是它最壯盛的時際。  當遠望海潮由浙江入海口湧起,看來只像一條銀色的線;  不久潮水逐漸迫近,就像白玉城牆、大雪高嶺般連著天際奔湧而來,  潮濤的聲音大得有如急發的雷聲,震動搖撼,激浪四射,  彷彿要吞噬了天空、沐浴炙陽,潮湧來勢極其雄偉豪壯。  楊萬里的詩中所述「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指的正是如此。    每歲,...

【評論主題】大華研究時人及孔子、老子對「荊人遺弓」的反應,找到的原文是︰「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上列文字,以現代標點符號斷句,

【評論內容】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荊人遺弓語譯如下:

有位楚國人遺失了弓,卻不肯去尋找,說:「楚國人遺失的,讓楚國人得到它,又何必去尋找呢?」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把『楚國』去掉就可以了。」老子聽到這件事後,說:「再把『人』去掉就可以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荊楚人丟失了弓,並不去尋找,人家問起德時候,他卻說: 荊楚的人丟了東西,又被荊楚的人得到,這沒有損失啊!何必去找呢。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後,認為這個荊楚人不夠有大局觀念,太局限於荊楚,所以說,把荊(楚國)去掉,老子知道了這件事和孔子的評價之後,說,不如把人也去掉。所以後世說老子才是最心無所掛的人。

內文分析:

 文中顯示,荊人所言是以「荊人」為中心的世界觀...

【評論主題】一、請扼要說明下列可以替代傳統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SDLC)的發展方法:(每小題 5 分,共 25 分)【題組】⑴雛型法(Prototyping)

【評論內容】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禮記•學記》) 尊敬教師,才能重視他傳授的道理;能看重道理,然後百姓才能專心求學。所以君王在兩種情形之下不把臣子當做下屬看待:當臣子裝扮神靈受祭祀的時候,不把臣子當做屬下看待;當臣子當君王老師的時候,不把臣子當做屬下看待。

【評論主題】四、一重3公噸之貨車,發動機效率0.5,車頭橫截面積3.0平方公尺,輪與路面之摩擦係數0.03 ,欲以40公里/小時之速度,由甲地至乙地,其間多爲上坡2 %之道路,則其所需之馬力爲 多大? (20分)

【評論內容】2. 幀  部首 巾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注音一式 ㄓㄥˋ漢語拼音 zh n注音二式 j ng量詞。計算照片、字畫等的單位。明˙張自烈˙正字通˙巾部:「今人以一幅為一幀。」如:「這是一幀仕女圖。」

【評論主題】【題組】參考值(reference values)的建立

【評論內容】

四順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四順 政治所以能施行,是因為能順從民心;政治所以廢弛,是因為違背了民心.老百姓不喜歡憂傷勞苦,我就使他們安樂;老百姓不喜歡貧窮卑賤,我就使他們富貴;老百姓怕危險不安,我就使他們安全生存;老百姓怕後代滅絕,我就使他們生...

【評論主題】三、如圖所示為一 6 m 厚土層無限長邊坡橫斷面,其下方為不透水岩石地盤,地下水位於地表下 1.5 m 處,坡面斜度為 2:1(H:V),土壤有效摩擦角φ′為 30o,有效凝聚力c′為 20 kPa,

【評論內容】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註釋」識之:記住它。識,記住。朱子說又讀如字,作「知」解。前者謂不言而記在心,後者謂不言而心解,以前說近是。「語譯」 (一)孔子說:「默悟所學而記在心裡,研究學問決不厭煩,教導人家始終不懈怠,這幾件事在我來說,有什麼難呢?」

【評論主題】三、Ar 氣在 25℃(1 atm),體積由 500 cm3恆溫膨脹到 1000 cm3,再恆容加熱到 100℃。假設 Ar 為理想氣體(Cp = (5/2)R),欲計算此等過程的總熵(entropy

【評論內容】1. 水獺注音一式 ㄕㄨㄟˇ ㄊㄚˋ漢語拼音 shu  t注音二式 shu i t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囓齒目。體長三尺,頭扁而短,尾長,足短,趾間有蹼,穴居河岸,夜出食魚。其皮毛柔細,色深褐,頗貴重。

【評論主題】下列「」中的字音何者正確?(甲)「黜」惡:ㄔㄨˋ(乙)「樂」盤遊:ㄩㄝˋ(丙)十思「疏」ㄕㄨ (丁)宮殿「苑」囿:ㄨㄢˇ(戊)「數」引至臥內:ㄕㄨㄛˋ(己)「殂」逝:ㄘㄨˊ (A)甲戊己 (B)乙丙丁

【評論內容】1. 勸善黜惡注音一式 ㄑㄩㄢˋ ㄕㄢˋ ㄔㄨˋ ㄜˋ漢語拼音 qu n sh n ch  注音二式 chiu n sh n ch  獎勵善人,懲誡做奸犯科的人。見「勸善懲惡」條。漢書˙卷六˙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31. 苑囿注音一式 ㄩㄢˋ |ㄡˋ漢語拼音 yu n y u注音二式 yu n y u花園。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勝,荒淫相越。」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去侈靡,卑官館,壞苑囿,填池塹。」1. 諫太宗十思疏注音一式 ㄐ|ㄢˋ ㄊㄞˋ ㄗㄨㄥ ㄕˊ ㄙ ㄕㄨˋ漢語拼音 ji n t i z n  sh  s  sh注音二式 ...

【評論主題】【題組】⑶配置圖三,處理數為 12,每個區集共同的處理數為 4,以 A, B, C, D 來代表,非共同處理數為 7,則以 t, u, v, w, x, y, z 來代表。請問此為何種設計之配置圖?(

【評論內容】【影影綽綽】注音一式|ㄥˇ |ㄥˇ ㄔㄨㄛˋ ㄔㄨㄛˋ注音二式yng yng chu chu相似詞相反詞解釋隱隱約約、模糊不真切的樣子。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我不知怎的,但沒人在房裡,心中只害怕,恰似影影綽綽有人在我跟前一般。紅樓夢˙第一一六回:寶玉一見,喜得趕出來,但見鴛鴦在前,影影綽綽的走,只是趕不上...

【評論主題】「昔者以○取士,士雜○而不志於○,今也以○取士,士知求○而不務○。」(蘇軾.日喻)句中空格處依次分別為: (A) 經術、學、道、聲律、道、學 (B) 經術、道、學、聲律、學、道 (C) 聲律、道、學、

【評論內容】過去以詩賦取士,讀書人只重視聲律等雜學,而不重視對道的追求;如今以經術來錄取士子,學者只知空談義理(道),而不注重實學。渤海吳彥律君,是一個有志於學道的人,正要參加進士考試,我寫下《日喻》來勉勵他。

【評論主題】27. 關於下引文字的解說,敘述正確的選項是:「能以草木之生死為生死,始可與言灌園之樂;否則,一灌再灌之後,無不畏途視之矣。殊不知草木欣欣向榮,非止耳目堪娛,亦可為藝草植木之家助祥光而生瑞氣

【評論內容】能以草木之生死為生死,始可與言﹝才能跟他談﹞灌園之樂,不﹝否﹞則一灌再灌之後,無不畏途視之矣﹝沒有不視為畏途的﹞。殊不知草木欣欣向榮,非止耳目堪娛﹝不只自家賞玩、耳目一新﹞;亦可為藝﹝種植﹞草植木之家﹝也可以促成蒔花養草的居家環境﹞,助祥光而生瑞氣﹝助長、滋生平和祥瑞之氣﹞。不見生財之地,萬物皆榮﹝你沒瞧見大地哺育一切,萬物都生氣蓬勃嗎﹞;退運之家,群生不遂﹝走黴運的,週遭生物都長得不順遂﹞

【評論主題】14. 凡是在語文中,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意象,按輕 重、小大、低高、淺深、少多、弱強、內外、疏親 等遞升或遞降的一種修辭技巧,叫做層遞。下列文句何者沒有使用層遞修辭?(A)故古之人君,量而不

【評論內容】所以古代的君主有推辭而不願意做的,像許由、務光就是。有做了人君之後又離開的,像堯、舜就是。有起先不想做,到後來又脫不開的,像大禹就是。

【評論主題】明李贄之文學主張 (A)性靈說 (B)童心說 (C)肌理說 (D)神韻說

【評論內容】

李贄(1527-1602),明朝晉江(福建泉州)人。始姓林,名載贄;後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在〈自贊〉一文中剖析自己:「其性偏急,其色矜高,其詞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見親熱。」見其高蹈任我,不拘禮俗,又適如鄰家小子,天趣橫生。

有明一代詩學,李孟陽、何景明等前後七子宗法復古,取徑盛唐;袁宏道等公安派刻求獨創,標目性靈;二派流蔽遂見,前者膚熟,後者俚僻。鍾惺等竟陵派乃起而欲矯二者之失,意欲於古人詩中探求精神,然而取徑更狹。而李贄具有有獨到眼光關注民間文學,能夠感受民間意向,令人激賞。

在〈童心說〉(《焚書》第3卷)中有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

【評論主題】)陶公勸勤陶侃在廣州日,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於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習勞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嘗出遊,見人持未熟稻一

【評論內容】陶侃在廣州日,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  人問其故,答曰:  「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習勞耳。」

  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嘗出遊,見人持未熟稻一把,侃曰:「用此何為?」  對曰:「行道所見,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采人稻!」  執而鞭之,以是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

  陶侃在廣州的時候,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頭從書房裡搬到房外;  到了晚上,又把磚頭一疊疊運到屋裡。  人們看到他每天這樣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陶侃嚴肅地說:我雖然身在南方,但心裡想的是收復中原。  如果閒散慣了,將來國家需要我的...

【評論主題】蘇軾《東坡志林》:「王彭嘗云:『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______ 。」缺空處最適宜填入? (A)君

【評論內容】王彭曾經說過:「街巷中的小孩淘氣,家裡人對他們很厭煩,就給點錢,讓他們坐在一起聽人講古代故事.講到三國時,孩子聽說劉玄德(劉備)失敗,皺眉蹙額,甚至有流淚的;聽說曹操打敗仗,就高興得高唱痛快。」由此可知,君子小人,經過了百代也不會斷絕的!

【評論主題】荀子子道篇「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人之大行也。」句中『 』應是: (A) 積善成德 (B)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C)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D) 手足胼

【評論內容】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則儒道畢矣。雖堯舜不能加毫末於是矣。

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愛兄長,這是人的小德。對上順從,對下厚道,這是人的中德。順從正道而不順從君主,順從道義而不順從父親,這是人的大德。至於那志向根據禮義來安排,說話根據法度來措辭,那麼儒家之道也就完備了;即使是舜,也不能在這上面有絲毫的增益了。

孝子所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故可以從命而不從,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於從不從之義,而...

【評論主題】〈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一文中有云:「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其中「麀」的音義為(A)ㄌㄨヽ,雄鹿(B)ㄅㄧˇ,牡鹿(C)ㄧㄡ,雌鹿(D)ㄔㄣˊ,牝鹿

【評論內容】1. 翬翟 注音一式 ㄏㄨㄟ ㄉ|ˊ 漢語拼音 hu  d注音二式 hu i d 翬、翟,皆為五彩花紋的雉雞。據說雉雞雌雄相守而不犯分,故在皇后的車子和服裝都畫有翬、翟的圖形,象徵婦女的美德。用以借指皇后的車服。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

【評論主題】荀子子道篇「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人之大行也。」句中『 』應是: (A) 積善成德 (B)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C)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D) 手足胼

【評論內容】入孝出弟(悌),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最高的道德)也。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此指禮義)使,則儒道畢矣。雖堯舜不能加毫末於是矣。

孝子所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修治),孝子不從命乃敬。故可以從而不從,是不子(未盡兒子本份)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忠)也;明於從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忠厚),以慎行之,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此之謂也。故勞苦彫萃(憔悴)而能無失其敬,災禍、患難而能無失其義,則不幸不順見惡(不能得到父母順心而見惡)而能無失其愛,非仁人莫能行。《詩》曰:「孝子不匱(窮乏)。」此之謂也。

【評論主題】〈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一文中有云:「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其中「麀」的音義為(A)ㄌㄨヽ,雄鹿(B)ㄅㄧˇ,牡鹿(C)ㄧㄡ,雌鹿(D)ㄔㄣˊ,牝鹿

【評論內容】1. 聚麀 注音一式 ㄐㄩˋ |ㄡ 漢語拼音 j  y u 注音二式 ji  y u麀,牝鹿。聚麀本指獸類父子共一牝的行為。語出禮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後比喻亂倫。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父子同牝,謂之聚麀。...

【評論主題】有關《史記‧管晏列傳》之敘述,下列何者為是?(A)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後小白立為桓公,管仲佐之以霸。(B)管仲富擬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深以為侈。(C)《晏子春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

【評論內容】

越石父︰「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語譯︰

越石父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委屈,碰到知己就得以伸展受到尊重。」

【評論主題】【請閱讀後回答問題】原文: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疎;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既耕亦以種,實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迴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汎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

【評論內容】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迴故人車。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翻譯

  夏初之際草木茂盛,圍繞著屋子的群樹,枝葉繁茂四布。  鳥兒托身叢林而自得其樂,  我寓居在綠樹環繞的草廬,也自尋其趣。  既是耕田,也完成了播種,耕作之餘悠閒地讀起書來。  居住在幽深僻遠的村巷,與外界不相往來,  即使是前來探訪的老朋友,也只好駕車掉轉而去。  獨自高興地酌春酒而飲,採摘園中的蔬菜而食。  初夏的陣陣和風伴著一場小雨從東而至。  廣博的閱覽穆天子傳,瀏覽山海經圖。  在低首抬頭閱覽兩書的頃刻,便可縱覽宇宙的奧妙,  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評論主題】12. 下列成語之出處何者正確:(A)「四面楚歌」出於漢書 ‚(B) 捉襟見肘」出於老子 ƒ(C) 「無後為大」出於孟子 „(D) 「發憤忘食」出於詩經

【評論內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源出十三經注疏《孟子•離婁上》。全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係不孝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後嗣為最嚴重。虞舜不稟告父母就娶妻,就是因為怕他不通情理的父母不許,斷絕了後嗣。所以君子們認為舜的不告知雙親,和稟告是一樣合乎禮法的。 據漢代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家裏又窮,子女不想辦法掙錢,是二不孝。如果沒有了父母,但兒子不願娶妻生子擔負起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不能為家庭延續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評論主題】23.下列各組成語,何者意思最為相似?(A)剪燭西窗/秉燭夜遊(B)集腋成裘/杯水車薪(C)合浦珠還/完璧歸趙(D)廟堂之器/樗朽之材

【評論內容】6. 樗朽之材 注音一式 ㄕㄨ ㄒ|ㄡˇ ㄓ ㄘㄞˊ 漢語拼音 sh  xi  zh  c i 注音二式 sh  shi u j  ts i比喻平庸無用之材。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亦作「樗材」...

【評論主題】請選出「」中的字音各不相同的選項? (A)羊「質」虎皮 / 懷文抱「質」(B)簞瓢屢「空」 / 「空」山寂月 (C) 一「葉」知秋 /「葉」公好龍 (D) 曲肱而「枕」/「枕」戈待旦。

【評論內容】1. 葉公好龍 注音一式 ㄕㄜˋ ㄍㄨㄥ ㄏㄠˋ ㄌㄨㄥˊ 漢語拼音 sh  n  h o l n注音二式 sh  g ng h u l ng古人葉子高喜歡龍,家裡全用龍來雕飾。天上的龍知道此事,特到葉公家的窗口窺視。葉公見了真龍,卻嚇得面無人色。典出漢˙劉向˙新序˙雜事。後以葉公好龍比喻表裡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於真。...

【評論主題】孟子說:「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著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試問此句中賊字四見,做動詞用的有幾處: (A)一個 (B)二個 (C)三個 (D)四個。

【評論內容】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齊宣王問孟軻先生說:「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討伐殷紂,這有這樣的事情嗎?」

孟軻先生回答說:「古書上有記載。」

齊宣王說:「做臣子去殺君主,這樣可以嗎?」

孟軻先生說:「違背政治基本道理的人,叫做賊;違反社會正義的人,叫做殘。違反社會正義,又違反政治管理基本原則的人,叫做獨裁者。我只知道,武王消滅了獨裁者紂王,不認為他殺死君主。」

【評論主題】26.古文閱讀測驗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鴈者。田氏視之,乃歎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次,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

【評論內容】

物類平等 列子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鴈者,田氏視之,乃歎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鴈,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  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次,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噆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物類平等 列子齊國田氏在庭中祭路神,賓客有千人之多。座席中有人進獻魚和鵝,田氏看了,就感嘆地說:「上天對待人真夠優厚了!生長了五穀、魚鳥,來給人食用。」賓客們都同聲附和。有個鮑氏的小孩子年紀才十二歲,也在座席中,走到田氏面前說:「不像您所說的那樣。天地萬物,與我們同時生存,都是同類。同類之間,應沒有貴賤的分別,只是以形體的大小、智力的高低,而相互剋制、相互食用;並不是相互為對方而生。人取可吃的來吃,哪是上天為人而生長這些東西呢?況且蚊蚋叮咬人的皮膚,虎狼吃人的肉,那不就是上天為蚊蚋而生人的皮膚,為虎狼而生人的肉了嗎?」

【評論主題】「壎箎相和」是形容?(A)夫妻情深(B)情景交融(C)兄弟親愛友善(D)貪贓枉法

【評論內容】1. 壎箎相和注音一式 ㄒㄩㄣ ㄔˊ ㄒ|ㄤ ㄏㄜˋ漢語拼音 x n ch  xi n  h注音二式 shi n ch  shi ng h壎、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壎箎相和語本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箎」句下孔穎達˙正義:「其恩亦當如伯仲之為兄弟,其情志亦當如壎箎之相應和。」比喻兄弟友善和睦...

【評論主題】【題組】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 「羅家」指少年(B) 成語「自投羅網」源出於此(C)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意思接近於「苛政猛於虎」(D) 利劍比喻權位

【評論內容】

樂府詩 野田黃雀行 作者:曹植 魏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綱,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註:本篇是悼友之作。曹丕即位後,

對曹植所親近的朋友加以迫害,

如丁儀、丁翼等都被殺,而曹植都不能解救。

這詩就是以少年捎網救雀為喻,

抒寫自己不能解救朋友危難的悲憤之情。

譯:高大的樹木常招惹淒厲的風,

大海揚起了滔滔的波濤。

鋒利的寶劍沒有握在手裡,

又何必結交許多朋友呢?

你沒有看見籬笆間的黃雀嗎?

見了鷂鷹就慌張得自投羅網了。

張網的人捕得黃雀十分高興,

少年看見黃雀落網便悲傷。

拔出寶劍除去羅網,黃雀就得以高飛。

飛呀飛,直飛到天上去,

然...

【評論主題】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汨陵谷;雲亦靈怪矣哉!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

【評論內容】雜說一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於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汨陵谷。雲亦靈怪矣哉!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龍呼氣形成了雲,雲本來不會比龍更有靈性。但是龍卻會搭乘著雲氣,在沒有邊際的天空之間可以到達盡頭。接近日月,遮蔽日光,感應雷電的震動,神妙的有各種變化,下噢,淹沒陵谷。雲不也是精靈神怪嗎!雲啊,是龍牠的能才讓它有靈的啊。假設龍是有靈性的,那就不是因為雲而有靈性。龍如果沒有雲則沒有辦法彰顯牠的神奇靈性。如果失去牠所依靠的,實在是不可以。真奇了啊!龍所依靠的,正是牠自己所做來的。易經說:「雲是龍出來的。」既然叫做龍,雲就是從那來的。

【評論主題】21.下列哪一個成語的說明是錯誤的?(A)殚見洽聞:指學識豐富(B)恆河沙數:比喻數量眾多(C)杳如黃鶴:比喻一去不返(D)官樣文章:形容文章氣勢恢宏,無人可比

【評論內容】7. 殫見洽聞注音一式 ㄉㄢ ㄐ|ㄢˋ ㄒ|ㄚˊ ㄨㄣˊ漢語拼音 d n ji n xi  w n注音二式 d n ji n shi  w n殫,盡。洽,遍。殫見洽聞指見聞廣博,學識豐富。文選˙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啟發篇章,校理秘文。...

【評論主題】19()下列那一個選項的解釋是錯誤的?(A)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取法別人,須量力而行。(B)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其人皆有備而來,非等閒之輩。(C)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只

【評論內容】當我們訂定了一個極高的目標,或許只能達到中等的標準;而訂定了一個中等的目標,或許只能達到低等的標準。

【評論主題】27.下列「 」中的字,何者音、義都正確?(A)「燔」百家之言:音ㄈㄢ,焚燒也。 (B)「逡」巡而不敢進:音ㄑㄩㄣ,因懷疑而猶豫不決。(C)「銛」於鉤戟長鎩:音ㄊ一ㄢˊ,銳利。 (D)「挽」首係頸:音

【評論內容】2. 銛  部首 金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4注音一式 ㄒ|ㄢ漢語拼音 xi n注音二式 shi n挖土的器具。說文解字:「銛,臿屬。」漢˙王充˙論衡˙幸偶:「或為劍戟,或為鋒銛。」捕魚的器具。廣韻˙平聲˙鹽韻:「銛,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為銛也。』」姓。如宋代有銛朴翁。鋒利、銳利。唐˙元稹˙開元觀閒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結盟金劍重,斬魅寶刀銛。」聊齋志異˙卷二˙紅玉:「一短刀,銛利如霜。...

【評論主題】26. 《大學》:「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此章節所強調君子的修養工夫是?(A)慎獨 (B)齊家 (

【評論內容】原文】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譯】所謂誠意,就是不欺騙自己。就像討厭不好的氣味、愛好美好的顏色一樣,這叫做自快自足、毫不造作。所君子獨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可隨便。小人平時專作壞事、無惡不做;見到君子,便躲躲藏藏帝掩飾自己的壞處,而表現自己的好處。可是別人看來,好像看見他的肺肝一樣,這樣的遮掩,又有什麼好處呢?這就叫做內心真實,也就表現在外。所以君子獨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可隨便啊!曾子說:「十隻眼睛在注視著你,十隻手在指著你,這真是很可怕的呀!」財富可以把房子裝飾得漂亮,美德可以潤澤己身,內心坦然,身體自然安泰。所以君子一調要做到內心的意念都能真實無妄。

【評論主題】40.《文心雕龍》稱何種經典「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隱」?(A)《周禮》 (B)《儀禮》 (C)《春秋》 (D)《孝經》

【評論內容】 夫《易》惟談天,入神致用。故《系》稱旨遠辭文,言中事隱。韋編三絕,固哲人之驪淵也。《書》實記言,而訓詁茫昧,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故子夏歎《書》“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照灼也。《詩》主言志,詁訓同《書》,攡風裁興,藻辭譎喻,溫柔在誦,故最附深衷矣。《禮》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條纖曲,執而后顯,采掇片言,莫非寶也。《春秋》辨理,一字見義,五石六鷁,以詳備成文;雉門兩觀,以先后顯旨;其婉章志晦,諒以邃矣。《尚書》則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春秋》則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隱。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評論主題】23、蘇東坡先生的(青玉案〜和賀方囘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云:『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黄犬、隨君去;(A)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B)作箇歸期天定

【評論內容】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犬、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鴛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語譯

三年來,你睡覺都夢見回故鄉吳中去的路,如今你回家,我叫一條能傳書的黃狗跟了你去,希望能得到你到家後的音信。你若到了松江呼喚小渡口的船隻時,請別讓水上的鴛鴦、白鷺受驚,要知道那四橋一帶,都是我曾經留下過足跡的地方。

我從《輞川圖》那樣令人動心的畫中看著春天將暮時的景色,常常會想起過著悠閒歸隱生活的高人王右丞的詩句。我如果也確定個歸故鄉去的日期,老天爺也一定會允許的罷!那時,我身上穿的春季衣衫,還是我在杭州時陪伴我的小蠻縫製的,...

【評論主題】5.下列各「」裡的字讀音正確的是(A)蹇侘「傺」而含慼:ㄔˋ (B)儒學「寖」衰:ㄑㄧㄣ (C)「撙」節開支:ㄘㄨㄣˇ(D)補苴「罅」漏:ㄈㄨ。

【評論內容】1. 寖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注音一式 ㄐ|ㄣˋ漢語拼音 j n注音二式 j n漸漸。同「浸」。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寒往暑來,日月寖疏。」1. 補苴罅漏注音一式 ㄅㄨˇ ㄐㄩ ㄒ|ㄚˋ ㄌㄡˋ漢語拼音 b  j  xi  l u注音二式 b  ji  shi  l u補苴,補綴。罅漏,縫隙。補苴罅漏指補好裂縫,堵住漏洞。比喻彌補事物的缺失。唐˙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評論主題】賀人當選民意代表,送匾額題辭時宜用:(A)寶婺星明(B)讜言偉論(C)為國干城(D)近悅遠來。

【評論內容】3. 讜論侃侃 注音一式 ㄉㄤˇ ㄌㄨㄣˋ ㄎㄢˇ ㄎㄢˇ 漢語拼音 d n  l n k n k n 注音二式 d ng lu n k n k n讜論,正直的言論。讜論侃侃指議論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無所畏懼。宋˙蘇舜欽.祭滕子京文:「往在諫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

【評論主題】47. 下列成語及其解釋何者正確﹖(A)「河汾門下」比喻及門子弟眾多(B)「息壤在彼」比喻違背諾言(C)「殺彘教子」引申為父母教子無方(D)「蹊田奪牛」比喻罪重罰輕很不恰當

【評論內容】 1. 蹊田奪牛 注音一式 ㄒ| ㄊ|ㄢˊ ㄉㄨㄛˊ ㄋ|ㄡˊ 漢語拼音 x  ti n du  ni注音二式 sh  ti n du  ni u蹊,踐踏。牽牛的讓牛踩了別人田地,結果被人將牛奪走。語本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後以蹊田奪牛比喻懲罰過重。明史˙卷二○六˙解一貫傳:「宏不去,則有持祿保位之誚,璁、萼不去,亦冒蹊田奪牛之嫌。...

【評論主題】37.「當昔全盛之時車掛□人駕□廛閈□地歌吹□天」。以上為鮑照(蕪城賦)一段,空格應填入:(A)轊/肩/撲/沸(B)轅/肱/漫/瀰(C)轂/胷/流/泛(D)轡/腓/入/升

【評論內容】4. 廛閈注音一式 ㄔㄢˊ ㄏㄢˋ漢語拼音 ch n h n注音二式 ch n h n住宅、房舍。文選˙鮑照˙蕪城賦:「廛閈撲地,歌吹沸天。」新唐書˙卷一六六˙杜佑傳:「佑為開大衢,疏析廛閈,以息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