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4. 請詳讀下列二文,並回答問題。曹植〈説疫氣〉:「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

【評論內容】(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強烈的傳染病不斷蔓延。幾乎家家户户都經歷着喪失親人的悲痛,哀傷的號泣聲不時傳來。有的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族俱亡。有人認為,疫氣是鬼神帶來的。而遭遇這次災難的人,都是粗衣惡食、荊舍蓬門的貧苦百姓啊!想想那些華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貴人家,像這樣染病的情況卻很少。這是因為陰陽失衡,寒暑錯位,所以會產生瘟疫。而無知的人卻用懸符的方法來驅穢,也是很可笑的事情啊!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

【評論主題】(甲)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來。(乙)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獨成眠。(丙)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

【評論內容】

黯黯ㄢˋ ㄢˋ:

1.昏暗不明。如: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

2.心神暗淡的樣子。如: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的意思如下:劉禹錫調任和州刺史,在南下時經過西塞山,眼前景物使他聯起三國兩晉的歷史:晉之王濬南伐吳國的金陵,鐵鎖橫江亦無法阻擋北方的水師,吳王只有舉旗投降。如今,四海一家,大唐統一天下,但是殘存的堡壘仍滲出蕭瑟淒涼之意。

【評論主題】9.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甲)歲月如留 (乙)束之高閣(丙) 建步如飛(丁)辯才無礙(A)甲乙(B)乙丙(C)甲丁(D)乙丁。

【評論內容】

1.歲月如流:形容時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

2.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亦作「置之高閣」。

3.健步如飛:形容人步行的速度像飛行一般快速。

4.辯才無礙:能言善道

【評論主題】「前兩天,她不小心遺失了皮夾,今天有一位好心人將皮夾送還,□□□□的快樂,讓她整天心情都很愉悅。」上句缺空處宜填入何成語?(A)失之交臂 (B)失魂落魄 (C)得不償失 (D)失而復得

【評論內容】

失之交臂:

錯失良機。語本《莊子.田子方》。例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你卻失之交臂,真是可惜!

【評論主題】小華做事不認真,只是表面應付一下,我們可以用哪一個成語來形容他?(A)閉目塞聽 (B)敷衍塞責 (C)茅塞頓開 (D)塞翁失馬

【評論內容】(A)閉目塞聽: 閉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一個人與外界事.....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4、下列孟子言論與對應詩文的相關說明,選出有誤者(A)「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句中周公所欲效法的對象即曹丕所言「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之人物(B)「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聖人即〈賣柑者言

【評論內容】

篇名:離婁下(二十)

主題:論古人

返回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 旨酒:美酒。

2.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與不及。

3. 立賢無方:舉用賢才,不論他是何種出身。方,類。

4.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富足,但對待人民的態度仍像照顧傷病一般。此指文王愛民之深。

5. 望道而未之見:文王行事已合大道,但他卻視同未見,仍然渴望大道的來臨。此指文王求道之殷切。而,如。

6.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身邊的朝臣,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通「褻」,狎昵(音ㄋㄧˋ)。邇,音ㄦ...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層遞修辭法?(A)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B)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C)代之興衰,俗之文野

【評論內容】

(C)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取自連橫的〈台灣通史序〉

歷史是「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可以記載「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因此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

【評論主題】下述提稱語和信封的啟封詞,何者適用於師長?(A)如晤/惠啟 (B)台安/敬啟 (C)函丈/鈞啟 (D)道鑒/大啟。

【評論內容】

D:宗教界用「道鑒」(提稱語)

       教育界用「道啟」(啟封詞)

 

http://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e/chin_e2.htm

【評論主題】4、下列孟子言論與對應詩文的相關說明,選出有誤者(A)「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句中周公所欲效法的對象即曹丕所言「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之人物(B)「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聖人即〈賣柑者言

【評論內容】

篇名:離婁下(二十)

主題:論古人

返回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 旨酒:美酒。

2.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與不及。

3. 立賢無方:舉用賢才,不論他是何種出身。方,類。

4.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富足,但對待人民的態度仍像照顧傷病一般。此指文王愛民之深。

5. 望道而未之見:文王行事已合大道,但他卻視同未見,仍然渴望大道的來臨。此指文王求道之殷切。而,如。

6.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身邊的朝臣,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通「褻」,狎昵(音ㄋㄧˋ)。邇,音ㄦ...

【評論主題】9.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甲)歲月如留 (乙)束之高閣(丙) 建步如飛(丁)辯才無礙(A)甲乙(B)乙丙(C)甲丁(D)乙丁。

【評論內容】

1.歲月如流:形容時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

2.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亦作「置之高閣」。

3.健步如飛:形容人步行的速度像飛行一般快速。

4.辯才無礙:能言善道

【評論主題】「前兩天,她不小心遺失了皮夾,今天有一位好心人將皮夾送還,□□□□的快樂,讓她整天心情都很愉悅。」上句缺空處宜填入何成語?(A)失之交臂 (B)失魂落魄 (C)得不償失 (D)失而復得

【評論內容】

失之交臂:

錯失良機。語本《莊子.田子方》。例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你卻失之交臂,真是可惜!

【評論主題】小華做事不認真,只是表面應付一下,我們可以用哪一個成語來形容他?(A)閉目塞聽 (B)敷衍塞責 (C)茅塞頓開 (D)塞翁失馬

【評論內容】

(A)閉目塞聽:

閉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一個人與外界事物全然斷絕。如:「為了考上大學,他決定閉目塞聽,專心唸書。」

【評論主題】4、下列孟子言論與對應詩文的相關說明,選出有誤者(A)「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句中周公所欲效法的對象即曹丕所言「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之人物(B)「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聖人即〈賣柑者言

【評論內容】

篇名:離婁下(二十)

主題:論古人

返回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 旨酒:美酒。

2.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與不及。

3. 立賢無方:舉用賢才,不論他是何種出身。方,類。

4.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富足,但對待人民的態度仍像照顧傷病一般。此指文王愛民之深。

5. 望道而未之見:文王行事已合大道,但他卻視同未見,仍然渴望大道的來臨。此指文王求道之殷切。而,如。

6.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身邊的朝臣,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通「褻」,狎昵(音ㄋㄧˋ)。邇,音ㄦ...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層遞修辭法?(A)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B)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C)代之興衰,俗之文野

【評論內容】

(C)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取自連橫的〈台灣通史序〉

歷史是「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可以記載「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因此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

【評論主題】下述提稱語和信封的啟封詞,何者適用於師長?(A)如晤/惠啟 (B)台安/敬啟 (C)函丈/鈞啟 (D)道鑒/大啟。

【評論內容】

D:宗教界用「道鑒」(提稱語)

       教育界用「道啟」(啟封詞)

 

http://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e/chin_e2.htm

【評論主題】12. 下列各經典文句,請依文意判斷其學派歸屬,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是?甲、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

【評論內容】

(甲)選自:莊子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

文意:

聖人就不是這樣的,六合之外的事,存而不論,六合之內的

事,聖人也只是加以論列而不評議。

春秋史書是記載先王的事蹟的,聖人給以評議而不爭辯。

所以分別就有不分別,辯論就有不辯論。這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聖人心裡了悟得很透徹,很全面,眾人卻是固執一己之

見和別人爭辯以相誇耀。

(乙)選自:韓非子

從是觀之,則聖人之治國也,固有使人不得不愛我之道(有 辦法使別人不得不盡忠於我),而不恃人之以愛為我也(而 不憑恃著別於忠愛於我)。恃人之以愛為...

【評論主題】11. 以下關於宋詞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宋詞原為配合隋唐以來,新興音樂而產生之詩歌,傳唱民間,故稱「曲子詞」,又伴樂歌唱而作,又名「樂府」,以「婉約」為正宗,代表詞人如:周邦彥、歐陽脩;「豪

【評論內容】

(B)故用韻部份,無嚴格規定 →用韻依照詞牌而定

(C)59-90字為「中調」或可稱為「慢」、「慢詞」→「引」、「近」

    「長 調」,或可稱為「引」、「近」→「慢」、「慢詞」

(D)屬「中調」作品→長調

【評論主題】4. 下列選項中的敘述,何者沒有使用被動句式? (A)都督見委,自當效勞 (B)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C)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 (D)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評論內容】

(A)

都督「見」委,自當效勞

都督委派我,應當要效勞(孔明借箭)

(B)

是以見放 

所以被放逐

(C)

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那裡定要口才呀!專用口快來對付人,只易討人厭。我不知雍是否得稱為仁,但那裡定要口才呀!

(D)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 受制於人。

我不能拿全吳之地,數十萬之眾來受曹操的制約。

【評論主題】2.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者為: (A)當共「戮」力王室/「蓼蓼」者莪/自余為「僇」人 (B)溝「澮」皆盈/外「燴」師傅/「膾」炙人口 (C)胡亂「揣」測/策馬「遄」征/「耑」此奉懇 (

【評論內容】

(A)

戮力:(ㄌㄨˋ)合力、努力。例:同心戮力

蓼蓼:(ㄌㄨˋ ㄌㄨˋ)植物茁壯長大的樣子。例: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僇人:(ㄌㄨˋ ㄖㄣˊ)有罪受辱的人。

(B)

澮:(ㄎㄨㄞˋ)細小的水流。例:溝澮

燴:(ㄏㄨㄟˋ)一種以勾芡過的濃汁澆淋在食物上的烹飪方法。例:燴飯

膾炙人口:(ㄎㄨㄞˋ ㄓˋ)形容受人讚賞的詩文,或流行一時的事物。

(C)

揣測:(ㄔㄨㄞˇ ㄘㄜˋ)推測、猜想、預料。

遄征:(ㄔㄨㄢˊ ㄓㄥ)疾走、快行。

耑:(ㄓㄨㄢ)特地。同「專」。如:「耑送」

(D)

雊:(ㄍㄡˋ)雄雉鳴叫。

痀僂:(ㄐㄩ ㄌㄡˊ)背脊屈曲,即駝背。

劬:(ㄑㄩˊ)辛勤、勞苦。例:劬勞

【評論主題】1. 下列各組「 」內的字,字義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故日月不過,四時不「忒」 (B)今京不「度」,非制也/蓋君子審己以「度」人 (C)愛其母,「施」及莊公/使之西面事秦

【評論內容】

(A)

忒,音ㄊㄜˋ,解釋:過分、過甚。通「太」。例:忒謙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對於只能困守錦屏風後的深閨女子來說,眼前如此美好的風光,也只是白白糟蹋了。

不忒:不變。

【評論主題】86. 依赫斯特(P. H. Hirst)的分析哲學觀點,合理的課程規畫,應包括以下哪些成份?(A)方法、內容與目標 (B)知識、信念與態度 (C)科目與學科內容 (D)問題與研究方法

【評論內容】

 赫斯特 (P.H.Hirst)

l 認為博雅教育的目的在培養理性的人,方法則以獲取各獨特類型的知識為主

l 泛指三種不同型式及內容的教育活動

1.古希臘自由民主的教育

2.通識教育

3.強調個人應有相當的自主能力來替自己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做抉擇

l 指出七種不同獨特形式的知識構成博雅教育的主軸:自然科學、數學、有關人的科學、歷史、宗教、文學及藝術、哲學;

恰如中國儒家所提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V.S

赫欽斯Hutchins 

l 提倡另一種形式的博雅教育,這博雅教育也具有通識教育的性質,主張以閱讀西方經典作品為主要教育內容及方法。

l 他對Dewey的生活教育大感恐慌,擔心流為「職業主義」及「反智主義」

l 主張...

【評論主題】69. 相較於低教學自我效能的老師,一個老師如果有高的教學自我效能,比較會與以下哪一種行為或現象並存?(A)轉介特殊學生 (B)學生成績進步 (C)獨立教學 (D)喜歡傳統教學

【評論內容】

有關於高效能的教學師必須具備的要件,Ashton等人(1983)研究指出,高效能教師在教學行為上的特徵如下:

1.低效能教師認為低成就學生對教室情境和班級常規會構成威脅,高效能教師並不以為然。2.低效能教師以潛在的分裂(potential disruption)來定義學生行為,高效能教師則較少以負面情緒和學生互動。3.低效能教師較偏向將教學焦點集中在高成就學生的身上,高效 能教師則否。4.低效能教師情向將班級學生依能力高低來排序,並給予差別待遇(如對高能力學生給予較多的教導、較多互動的機會、讚美和回饋,以及較多的作業)。5.高效能教師在學期初和學期末會在班級訂立明確的期望和工作的程序,並執行前述的期望。6.高效能教師會讓學生處於工作的狀...

【評論主題】62. 下列有關精熟目標與表現目標比較的敘述,何者正確?(A)持表現目標者,較相信才能可以透過練習和努力而逐漸發展(B)持精熟目標者,對於課程教材的學習較可能是受內在動機所驅使(C)持表現目標者,較會

【評論內容】最佳解!Hsinyi She 國一下 (2018/07/02) 30

呂佳欣 高一下 (2013/03/13) 539 Elliot et al 建議簡易的區分精熟目標和表現目標並不能充分描述學生的學習動機,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將學習目標區分為「趨向表現目標」和「逃避表現目標」。 ◎趨向表現目標:個體將積極主動地超越別人並展現他們的能力(即接近表現目標,表現優於其他人的能力) ◎逃避表現目標:反映出消極的動機,以避免失敗,並盡量避免表現出愚笨或能力不佳的樣子。 Elliot(1999)將『精熟─表現』向度與『趨向─逃避』向度融合成四類成就目標。 1.趨向精熟目標:勇於嘗試冒險,不斷追求成長。 2.趨向表現目標:追求勝過他人,證明自身能力。→在意自己是否贏...

【評論主題】64. 「一開始全班級對一個大主題進行探討,然後把這個主題分成幾個次主題以便小組使用,學生可依自己的興趣選組或者教學者依學生的學習成就分組,每一小組進一步地把次主題再分成若干小主題給各個組員。每一個組

【評論內容】最佳解!馬自達 高一下 (2010/02/04) 125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是最容易實施的一種方法,應用廣,效果最好。強調異質性的分組,了解個別學生進步情形,作為小組績效之考量。強調組內同學需要協助其他成員進步,較適用在技能目標的達成上。

教學流程:全班授課:教師對全班同學直接教學,強調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分組學習:教師將學生做異質性分組,以同儕指導的形式一起學習,精熟單元教材並監控確保學生有效進行合作學習實施測驗:教師舉行隨堂測驗,評鑑學生學習表現,提供學習回饋和獎勵進步者計算個人進步分數:教師依照學生過去的成績建立一個基本分數,再將隨堂測驗的原始成績轉換為...

【評論主題】30. 英語教師在共同分析上學年各次段考學生的表現後,為了加強學生的句子語意理解、篇章大意理解及日常生活應用,並提升精熟程度及持續精進不懈,合作設計具挑戰性的系列自編教材及學習單。英語教師的作法,最符

【評論內容】

黃光雄,2000

課程選擇的十項原則

(一)練習原則:提供學生練習某一行為的機會,該行為的學習才有可能產生。

(二)效果原則:學生要能從目標行為的學習經驗中,獲得滿足感,否則學習的情形將無法持續。

(三)能力原則:課程難度應稍高於學生程度,有挑戰的學習,促使其潛能獲得發展。

(四)彈性原則:許多特定的經驗可以達成同一個目標。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應安排多面向的各種情境,以引導學生可欲的學習經驗。這就是所謂課程選擇的變通多元性。

(五)經濟原則:使同一個學習經驗可以達成數個學習目標。

(六)動機原則:教師教學應關注學生動機。

(七)適當原則:選擇學習經驗應該考慮到學習經驗的材料適切性、方法的適切性、時間的適切性與情境的適...

【評論主題】24. 下列哪一項不是艾德佛(Alderfer)所提出的 ERG 理論,強調的需求項目呢?(A)生存需求 (B)關係需求 (C)社會需求 (D)成長需求

【評論內容】ERG 理論艾德佛(Alderfer,1969)將需求層次理論的五個需求併成「生存、關係及成長」三個需求。這三層次之英文字首為ERG,故以其命名之。ERG生存需求(existence)物質可以滿足生存的需求,在工作環境中,生存的需求可藉由報酬、福利和愉快的環境而獲得滿足。這些需求很少被人所注意,尤其在供給充足的情境下。關係需求(relatedness)與重要他人共同分享思想與情感,可使關係需求獲得滿足。ERG理論的基本主張之一,人們有傳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給別人的需求,同時也需求對方的回饋。成長需求(growth)個體希望在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能發展自己的創造才能。基本論點1.每一層次需求的滿足愈少,則愈希望能夠獲取滿足。

2.愈低層次需求愈被滿足,則愈希望...

【評論主題】2.下列選項中的詞語,何者完全正確?(A)恢複、告誡、感人肺腑、不求聞答 (B)炮製、籠絡、獨攬大權、鞠躬盡粹(C)懷柔、苦衷、忘自匪薄、引喻失義 (D)耽溺、弔詭、截然不同、猥自枉屈

【評論內容】

引喻失義:

1.

援引例證而有所不當。《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

兩物不相似而誤以為相似。

【評論主題】1.下列選項,何者讀音完全相同?(A)集「腋」成裘/「液」體/「謁」見 (B)「蜚」聲中外/「翡」翠/「誹」謗(C)振聾發「聵」/櫥「櫃」/「潰」爛 (D)「鎩」羽而歸/「煞」尾/「霎」時

【評論內容】

煞尾:

收尾。這件事就此煞尾,別再提了。北曲套數中最後的一支曲子。煞尾因宮調不同而體裁有別。

【評論主題】(甲)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來。(乙)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獨成眠。(丙)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

【評論內容】

黯黯ㄢˋ ㄢˋ:

1.昏暗不明。如: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

2.心神暗淡的樣子。如: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的意思如下:劉禹錫調任和州刺史,在南下時經過西塞山,眼前景物使他聯起三國兩晉的歷史:晉之王濬南伐吳國的金陵,鐵鎖橫江亦無法阻擋北方的水師,吳王只有舉旗投降。如今,四海一家,大唐統一天下,但是殘存的堡壘仍滲出蕭瑟淒涼之意。

【評論主題】4、下列孟子言論與對應詩文的相關說明,選出有誤者(A)「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句中周公所欲效法的對象即曹丕所言「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之人物(B)「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聖人即〈賣柑者言

【評論內容】

篇名:離婁下(二十)

主題:論古人

返回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 旨酒:美酒。

2.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與不及。

3. 立賢無方:舉用賢才,不論他是何種出身。方,類。

4.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富足,但對待人民的態度仍像照顧傷病一般。此指文王愛民之深。

5. 望道而未之見:文王行事已合大道,但他卻視同未見,仍然渴望大道的來臨。此指文王求道之殷切。而,如。

6.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身邊的朝臣,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通「褻」,狎昵(音ㄋㄧˋ)。邇,音ㄦ...

【評論主題】(甲)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來。(乙)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獨成眠。(丙)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

【評論內容】

黯黯ㄢˋ ㄢˋ:

1.昏暗不明。如: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

2.心神暗淡的樣子。如: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的意思如下:劉禹錫調任和州刺史,在南下時經過西塞山,眼前景物使他聯起三國兩晉的歷史:晉之王濬南伐吳國的金陵,鐵鎖橫江亦無法阻擋北方的水師,吳王只有舉旗投降。如今,四海一家,大唐統一天下,但是殘存的堡壘仍滲出蕭瑟淒涼之意。

【評論主題】4、下列孟子言論與對應詩文的相關說明,選出有誤者(A)「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句中周公所欲效法的對象即曹丕所言「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之人物(B)「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聖人即〈賣柑者言

【評論內容】

篇名:離婁下(二十)

主題:論古人

返回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 旨酒:美酒。

2.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與不及。

3. 立賢無方:舉用賢才,不論他是何種出身。方,類。

4.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富足,但對待人民的態度仍像照顧傷病一般。此指文王愛民之深。

5. 望道而未之見:文王行事已合大道,但他卻視同未見,仍然渴望大道的來臨。此指文王求道之殷切。而,如。

6.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身邊的朝臣,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通「褻」,狎昵(音ㄋㄧˋ)。邇,音ㄦ...

【評論主題】48.以下題辭何者不適用於體育運動界:(A)積健為雄 (B)矯若游龍 (C)妙手回春 (D)百步穿楊。

【評論內容】

A.積健為雄:

本指詩文內涵充實,才能外顯浩大。後用來指平日累積鍛鍊,成就強健的體魄。常用來勉勵運動員。

【評論主題】【題組】46.「恃惠子之知我也」,「惠子」指何人?(A) 楊修 (B) 惠施 (C) 施惠者 (D) 受惠者

【評論內容】【原文】   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23],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24],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ㄩˊ魚)揚大 義[25],彰示來世也。昔揚子雲先朝執戟(ㄐㄧˇ即)之臣耳[26],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 金石之功[27],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 山,將以傳之同好,非要(ㄧㄠ腰)之皓首[28],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29]。  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 【注釋】 [23]往:以物送人。[24]擊轅之歌:野人之歌。[25]揄揚...

【評論主題】3. 生年不滿百 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題組】(1).本詩所表現的人生態度與下列何者所表達

【評論內容】

《生年不滿百》之十五 

 

【譯文】人生只有短短的數十載歲月,卻常常懷著有千年的愁憂。及時行樂卻怨白晝短夜晚長,那為何不執火燭夜晚遊樂。韶光易逝太匆匆行樂要即時,時不我予又怎可等到來年。愚笨的人錙銖必計吝嗇守財,逝世兩手空空被後人嗤笑。世間那有像王子喬駕鶴升天,難以期待那種日子的到來。

【評論主題】3.「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意義與以下哪一選項相近?(A)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C)學不可以已(D)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

【評論內容】(C)學不可以已:學習不可停止。http://ananedu.com/chinese/reading/05.html(D)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指面對牆壁。目無所見。比喻不學無術。亦作“面牆而立”。http://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7%89%86%E9%9D%A2%E8%80%8C%E7%AB%8B

【評論主題】19.以下何者所述與專心致志無關?(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B)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C)用志不紛,乃凝於神。(D)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評論內容】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 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四句的翻譯是不專心致志 就沒有明徹通達的智慧不集中精神 就沒有顯著的功效

惛惛 指的是精誠專一昭昭 指的是 明白顯豁赫赫的意思是 顯著 盛大

【評論主題】33. 「一片□心、直搗□龍、金□輝煌、月□風清」空格依序應填入何種顏色?(A)灰、黑、紫、白(B)紅、青、藍、黃(C)赤、紅、翠、黑(D)丹、黃、碧、白。

【評論內容】

直搗黃龍:

宋時名將岳飛討伐金人,金兵屢敗,多來歸降。岳飛銳不可擋,乃以直抵金人都城黃龍府與部下相激勉。後用以指直接攻入敵人都城要地。

【評論主題】21.下列各文句皆出現數字,何者是以相乘的結果作為意義?(A)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范舉人出門謝了孝(B)台下觀眾七零八落,非常冷清(C)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戲侮(D)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評論內容】

(D)三國演義˙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九ㄐㄧˇㄡ五ㄨˇ之ㄓ尊ㄗㄨㄣ注釋:指帝王的尊位。九五:人君之象。九數為陽。易經乾卦以六個爻(─)合成(││││││)(註:請轉90度看),從下向上數,第五位的陽爻謂之九五。易繫辭云:王者居九五富貴之位。後世因以九五稱天子之位。(八卦上的橫線,長的全線─稱為陽爻(ㄧㄠˊ),斷開的兩段線--稱為陰爻)

【評論主題】43.「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強調環境對一個人影響深遠,下列何句不屬於這個旨意?(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仁者安仁,智者利仁(C)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D)入芝蘭之

【評論內容】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1.是因為不仁者沒有自我克制的能力,久處窮困之中,容易為非作歹;而長處安樂,就會驕奢淫逸。仁者安於仁與德行之中,實踐了仁德就可以安心。知者通過利用仁德,實行仁德對自己有好處而實行仁德。

 

https://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71200793

【評論主題】45. 「一個人的生態和心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朋友圈決定的。朋友使我們耳軟,朋友使我們盲從,朋友使我們變得比自己更好或更壞,因此,選擇朋友就是選擇人生,重組朋友就是重組人生」,下列何者與前述文字有相同

【評論內容】

(C) 行行鄙夫志,曖曖內含光

 

行行鄙夫志:見識淺薄的人,常常表現出剛強的樣子。行行,剛強的樣子。

 

曖曖內含光:有才德的人,只求內在充實,不求表面的虛榮。曖曖,指光輝暗藏的樣子。

 

( ㄏㄤˋ )「行」行鄙夫志               

(  曖  ) 「ㄞˋ ㄞˋ」內含光

【評論主題】38. 《孫子‧謀攻篇》以高超的謀略使敵國屈服為內容,其中論及知勝之法有五,下列何者非〈謀攻篇〉所論知勝謀略:(A)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B)上下同欲者勝 (C)以虞待不虞者勝 (D)民心淳厚者勝

【評論內容】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卒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

【評論主題】38. 《孫子‧謀攻篇》以高超的謀略使敵國屈服為內容,其中論及知勝之法有五,下列何者非〈謀攻篇〉所論知勝謀略:(A)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B)上下同欲者勝 (C)以虞待不虞者勝 (D)民心淳厚者勝

【評論內容】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所以,預見勝利有五個方面: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勝;知道根據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採取對策者,勝;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願一致、同心協力的,勝;以有充分準備來對付毫無準備的,勝;主將精通軍事、精於權變,君主又不加干預的,勝。以上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

【評論主題】11. 託人轉達信件,信封繕寫稱謂,皆有定式。信封中路應當是:(A) 託致人與受信人都寫 (B) 只寫受信人(C) 只寫託致人 (D) 都不用寫

【評論內容】託 交信定式※託人轉達信件,信封繕寫稱謂,皆有定式。1.託人親交者,中路託致人與受信人宜並寫,但託致人一行,應縮小擠緊,受信人一行,仍宜自上排列到底,以資分別。2.右路不寫受信人地址,只寫「敬祈」、「敬煩」等字樣。3.中路託致人用適當稱謂,下加「面交」、「吉便帶致」等字樣,如「某某學長面交」、「某某兄吉便帶致」……等。受信人則用本人應稱之稱謂,如「某某家兄親啟」、「家嚴大人安啟」等。4.左路發信人應具名,或加對託致人稱謂,下附懇託字樣,如「某某敬託」、「弟某某拜干」……等。5.託人飭役送達之信,右路仍書「敬祈」等字,中路右行應提行書明「飭交」字樣,而受信人則用送信人稱呼,如「敬祈飭交某某先生啟」。派專人投送之信件,右路寫「專呈」、「即送」等字樣;候回信者,可於左路上端寫「候覆」、「請片」字樣。回信交送信人帶回者,不寫地址,右路寫「覆呈」、「藉呈」等字樣,中路寫「某某先生惠啟」……等。

【評論主題】14.a <管晏列傳>,下列內容何者為非:(A) 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晏子也。」(B) 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C) 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D) 曰:「四維不張,國乃滅

【評論內容】

史記:「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管鮑之交

管仲說:「從前我窮困的時候,曾經與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我經常自己多拿一些,鮑叔不認為我貪財,因為他知道我很貧窮。我曾經替鮑叔謀書事情而使他更加窘迫,鮑叔不認為我愚笨,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有不利。我曾經幾次做官幾次被君主貶逐,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因為他知道我沒有遇上好時機。我曾經三次打敗仗而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因為他知道我家中有年邁的母親。公子糾爭奪君位失敗,召忽自殺,我被因禁,遭受侮辱,鮑叔不認為我沒有羞恥之心,因為他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評論主題】(甲)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來。(乙)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獨成眠。(丙)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

【評論內容】

黯黯ㄢˋ ㄢˋ:

1.昏暗不明。如: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

2.心神暗淡的樣子。如: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的意思如下:劉禹錫調任和州刺史,在南下時經過西塞山,眼前景物使他聯起三國兩晉的歷史:晉之王濬南伐吳國的金陵,鐵鎖橫江亦無法阻擋北方的水師,吳王只有舉旗投降。如今,四海一家,大唐統一天下,但是殘存的堡壘仍滲出蕭瑟淒涼之意。

【評論主題】4、下列孟子言論與對應詩文的相關說明,選出有誤者(A)「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句中周公所欲效法的對象即曹丕所言「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之人物(B)「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聖人即〈賣柑者言

【評論內容】

篇名:離婁下(二十)

主題:論古人

返回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 旨酒:美酒。

2.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與不及。

3. 立賢無方:舉用賢才,不論他是何種出身。方,類。

4.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富足,但對待人民的態度仍像照顧傷病一般。此指文王愛民之深。

5. 望道而未之見:文王行事已合大道,但他卻視同未見,仍然渴望大道的來臨。此指文王求道之殷切。而,如。

6.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身邊的朝臣,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通「褻」,狎昵(音ㄋㄧˋ)。邇,音ㄦ...

【評論主題】(甲)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來。(乙)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獨成眠。(丙)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

【評論內容】

黯黯ㄢˋ ㄢˋ:

1.昏暗不明。如: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

2.心神暗淡的樣子。如: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的意思如下:劉禹錫調任和州刺史,在南下時經過西塞山,眼前景物使他聯起三國兩晉的歷史:晉之王濬南伐吳國的金陵,鐵鎖橫江亦無法阻擋北方的水師,吳王只有舉旗投降。如今,四海一家,大唐統一天下,但是殘存的堡壘仍滲出蕭瑟淒涼之意。

【評論主題】9.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甲)歲月如留 (乙)束之高閣(丙) 建步如飛(丁)辯才無礙(A)甲乙(B)乙丙(C)甲丁(D)乙丁。

【評論內容】

1.歲月如流:形容時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

2.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亦作「置之高閣」。

3.健步如飛:形容人步行的速度像飛行一般快速。

4.辯才無礙:能言善道

【評論主題】小華做事不認真,只是表面應付一下,我們可以用哪一個成語來形容他?(A)閉目塞聽 (B)敷衍塞責 (C)茅塞頓開 (D)塞翁失馬

【評論內容】

(A)閉目塞聽:

閉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一個人與外界事物全然斷絕。如:「為了考上大學,他決定閉目塞聽,專心唸書。」

【評論主題】4、下列孟子言論與對應詩文的相關說明,選出有誤者(A)「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句中周公所欲效法的對象即曹丕所言「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之人物(B)「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聖人即〈賣柑者言

【評論內容】

篇名:離婁下(二十)

主題:論古人

返回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釋

1. 旨酒:美酒。

2.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與不及。

3. 立賢無方:舉用賢才,不論他是何種出身。方,類。

4.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富足,但對待人民的態度仍像照顧傷病一般。此指文王愛民之深。

5. 望道而未之見:文王行事已合大道,但他卻視同未見,仍然渴望大道的來臨。此指文王求道之殷切。而,如。

6.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身邊的朝臣,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通「褻」,狎昵(音ㄋㄧˋ)。邇,音ㄦ...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層遞修辭法?(A)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B)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C)代之興衰,俗之文野

【評論內容】

(C)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取自連橫的〈台灣通史序〉

歷史是「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可以記載「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因此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

【評論主題】下述提稱語和信封的啟封詞,何者適用於師長?(A)如晤/惠啟 (B)台安/敬啟 (C)函丈/鈞啟 (D)道鑒/大啟。

【評論內容】

D:宗教界用「道鑒」(提稱語)

 教育界用「道啟」(啟封詞)

 

http://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e/chin_e2.htm

【評論主題】【題組】依照〈文石賦〉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購之無謂兮,棄之何傷!」可知文石並非生活必需品。(B)「質瑩瑩而不駁」,旨在強調品質純正,沒有參雜贗品。(C)「不追琢而自麗,不粉飾而成鮮。」

【評論內容】

考察文石的初始,蘊葳並深埋在璞石中。等到技藝不凡的工匠的研磨精製,才由不起眼的石頭變成有文彩的石玉。顏色清淡而不會太過華麗,形狀多呈有稜有突的,少有方形的。無法點石成金,無法拿來當飯吃,無法拿來當圖章刻篆文,無法當祭祀用的香爐,無法用來做成練丹製藥,無法做成文房用的硯台。為什麼大家相爭取,趨附的人極多,使它的價值經常上漲呢?如果買來無所謂,那把它丟棄也沒什麼妨礙啊!  文石有點不高興,自己辯解說:「你不來接受我,那我來跟你宣講一番。我聽過君子不會以完不完美,來指責別人,不埋沒別人的微小的賢能。況且我本是純美無雜的東西,出自於天然,本質透明光潔而不會顏色雜亂,本性硜硬而恆保堅實。不用太過琢磨,就...

【評論主題】【題組】 ⑵請繪製 Beverton-Holt 型親仔關係曲線圖。 (5分)

【評論內容】

(D)「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映襯。

 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評論主題】2.STP是指【 】℃、【 】atm,其mol V=【 】;NTP是指【 】℃、【 】atm,其mol V=【 】。

【評論內容】

衛石駘卒,無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後者,曰:「沐浴佩玉則兆。」五人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焉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人卜以龜為有知也。龜非有知,石祁子自知也。祁子行善政,有嘉言,言嘉政善,故有明瑞。使時不卜,謀之於眾,亦猶稱善。何則?人心神意同吉凶也。

文章來源:

http://ctext.org/pre-qin-and-han/zh?searchu=%E5%8D%92%E7%84%A1%E9%81%A9%E5%AD%90%E6%9C%89%E5%BA%B6%E5%AD%90%E5%85%AD%E4%BA%BA%E5%8D%9C%E6%89%80%E4%BB%A5%E7%82%BA%E5%BE%8C%E8%80%85%E6%9B%B0%E6%B2%90%E6%B5%B4%E4%BD%A9%E7%8E%89%E5%89%87%E5%85%86%E4%BA%94%E4%BA%BA

【評論主題】一、何謂當量濃度?如何配製成 0.5N 之硫酸鈉(Na2SO4)(分子量 142)水溶液 100 毫升?(10 分)

【評論內容】

(A)怙惡不悛:

注音:ㄏㄨˋ ㄜˋ ㄅㄨˋ ㄑㄩㄢ 釋義:有過惡卻不肯悔改。也作「怙惡不改」。

(C)波詭雲譎:

注音:ㄅㄛ ㄍㄨㄟˇ ㄩㄣˊ ㄐㄩㄝˊ

釋義:形容如雲層波浪般變幻莫測。

(D)撙節:

注音:ㄗㄨㄣˇ ㄐㄧㄝˊ

釋義:節省、節約。

【評論主題】【題組】誘導交通量(Induced Traffic)

【評論內容】

牽攣乖隔

ㄑ|ㄢ ㄌㄨㄢˊ ㄍㄨㄞ ㄍㄜˊ

攣,繫。乖隔,分離。全句是說心相繫、身相離。

比喻彼此思念,互相牽掛,但是卻分隔兩地。

【評論主題】修辭法中的「借代」係指運用與本體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本體,以營造鮮活生動的文章,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借代」的用法?(A)六軍不發無奈何,婉轉「蛾眉」馬前死。(B)幾杯「黃湯」下肚,他立刻色瞇瞇地露出原形

【評論內容】

暮春獨遊曲江 (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春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這是唐朝李商隱的“暮春獨遊曲江”。這首詩描寫的是李義山與情人別離後,獨自舊地重遊的心情。

翻譯

在荷葉初生的春天,我和你偶然相遇。但春愁已經隱隱而生。在荷葉枯黃的秋天,別離的愁思,終於來臨。深深的知道,這份情將永遠與自己同在,在悵惘中,只能獨自站立江頭,傾聽那永不休止的流水聲。

 

【評論主題】下列《論語》中文句,何者可與孟子所謂「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的旨意相互闡發?(A)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B)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

【評論內容】

(A)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子夏說:雖然小道必有可觀之處,但如致遠,惟恐滯礙難通,所以,君子不為。

 

(B)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說:“君子不能從小處得到賞識,但卻可以成大器;小人不能成大器,但卻可以從小處得到賞識。”

【評論主題】下列選項中的數字,何者不指實際數量?(A)號物之數謂之「萬」。(莊子〈秋水〉) (B)牛馬「四」足謂之天。(莊子〈秋水〉)(C)「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莊子〈秋水〉) (D)「五」帝之所連,「三

【評論內容】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

 

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

五帝所續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於這毫末般的天下呢!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40903070

【評論主題】33.在語文中,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的,叫做「對襯」。下列何者是屬於「對襯」?(A)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B)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C)先帝知臣謹慎

【評論內容】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此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詞語,加以   描寫。  A.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入若耶溪)   B.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鄭愁予 錯誤)   C.立在城市的飛塵裡,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張曉風行道樹)(2)對襯:對於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   容描寫。  A.得意莫歡欣,失意莫苦惱。(何仲英 享福與吃苦)    B.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   (陳之藩謝天)    C.自由世界最大的缺點:是有錢不能共享;共產社會最大的優點:是有    苦必須同當。(英國邱吉爾名言)(3)雙襯:針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