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6 諮商初期應實施知後同意的程序,下列何者不是知後同意的實施方式?(A)書面契約(B)口頭約定(C)專業聲明(D)他人轉述

【評論內容】而實施知後同意的形式,則包括:1.口頭同意2.簽訂契約;3.專業聲明;4.治療過程示範等。根據Haas和Malouf(1995)的觀點,知後同意的實施主要有兩種形式:口頭的及書面的。就書面的方式而言,諸如服務簡介、專業聲明、或知後同意書等,都可作為實施知後同意程序的參考。其中知後同意書的形式是最為完整的作法

【評論主題】6 諮商初期應實施知後同意的程序,下列何者不是知後同意的實施方式?(A)書面契約(B)口頭約定(C)專業聲明(D)他人轉述

【評論內容】而實施知後同意的形式,則包括:1.口頭同意2.簽訂契約;3.專業聲明;4.治療過程示範等。根據Haas和Malouf(1995)的觀點,知後同意的實施主要有兩種形式:口頭的及書面的。就書面的方式而言,諸如服務簡介、專業聲明、或知後同意書等,都可作為實施知後同意程序的參考。其中知後同意書的形式是最為完整的作法

【評論主題】15 關於Adler與Freud觀念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A)dler強調目的論;Freud強調因果關係(B)Adler認為精神官能症是一種學習失敗,扭曲知覺的產品;Freud認為精神官能症有

【評論內容】C 阿德勒強調主觀(像是早年回憶的回憶也不要求真實而是主觀回憶的內容,其會反映出life style).....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5 女性主義治療中強調在人際關係中的相互賦權(mutual empowerment),下列何者不是其特徵?(A)熱情 (B)知識 (C)價值感 (D)成就感

【評論內容】不知道哪裡有,但是從他的精神來看,成就感感覺比較是父權一脈相承下來,追求強壯、表現,而非關係、情感與自我價值這類的,所以就選了D

【評論主題】25 女性主義治療中強調在人際關係中的相互賦權(mutual empowerment),下列何者不是其特徵?(A)熱情 (B)知識 (C)價值感 (D)成就感

【評論內容】不知道哪裡有,但是從他的精神來看,成就感感覺比較是父權一脈相承下來,追求強壯、表現,而非關係、情感與自我價值這類的,所以就選了D

【評論主題】32 那一個測驗最適合測量認知複雜度?(A)角色構念目錄測驗 (B)主題統覺測驗 (C)羅夏克墨漬測驗 (D)畫人測驗

【評論內容】角色構念目錄測驗(Role Construct Repertory test ; Rep)l人如何能知道別人的構念(他怎麼解釋這世界)??lRep測驗架構:由Kelly發展出的衡鑑系統,基於人們如何考量構念的要素,來引導出個人的構念或詮釋世界的方式。人們在思考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時,其信念何運作的。個人構念非存在「位在腦中」,它們是要用來對社會環境賦予意義。l測驗的基本假設:l1.提供給受試者的角色都能反映出其生活中的重要人物。l2.提供給受試者說出的、講的確是其解釋世界的構念;受試者可以用語文表達出其構念,且在測驗情境下可以自在說出其構念。l3.受試者用來提供構念的語詞,能讓實驗者適當地瞭解受試者如何組織過去事件及預...

【評論主題】12 小朋友能夠知道同一個物體在概念的不同階層可以有不同的名稱,例如拉布拉多是狗的一種,而狗又是動物的一種,這在語言學習上是受到那一種學習語言的處理策略所影響?(A)語彙對比侷限(lexical co

【評論內容】

(張欣茂等譯 發展心理學(下) P.568)

 

除了用社會背景線索來推論字的意義,兩歲幼兒也有一些其他的認知策略,或稱處理限制,幫助他們縮減新字彙可能代表的意義。

 

1.物體範圍限制

這個概念是幼兒會假設用一個物體的新字,指的是整個物體而非物體的部分或物體的特徵。

  EX:兒童推斷"貓咪"這個字指的是他看到的動物,而非這隻動物的耳朵、尾巴、喵喵叫聲或顏色

 

2.相互排斥限制

這個概念是幼兒會假設每個物體只有一種標記,而不同的字彙指稱個別、不重疊的類別。

  EX:已經知道"狗狗"這字的兒童,如果聽到有人說:看,狗狗在追貓咪。會假定"貓咪"這個字指的是正在逃走的動物。

 

3.分類限制 

 假設字彙標記的是擁有共同...

【評論主題】8 若A生參加考試,他表示「面對諮商心理師高考壓力,肌肉放鬆運動是我唯一可使用之因應方法。」則A生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為:(A)向內聚焦因應(B)向外聚焦因應(C)問題解決因應(D)情緒紓解因應

【評論內容】基本上就分問題解決跟情緒紓解。問題解決就是直接去解決事情(廢話),例如以本題來說,問題解決是去念書。

【評論主題】17 對於可控制(controllable)的壓力事件,在那一層面社會支持最有幫助?(A)情感性(emotional)(B)自尊性(esteem)(C)訊息性(informational)(D)實質性

【評論內容】可能也是從情緒解決與問題解決去思考吧。可控制的應該要去實質上解決,例如成績低要念書

【評論主題】14 小朋友學了新的記憶策略之後,等到該用的時候卻又想不起來的現象稱為:(A)策略缺陷(strategic deficiency)(B)使用缺陷(utilization deficiency)(C)策

【評論內容】我也忘記在哪看到有比較完整清楚的解釋,所以我也有點搞混另外以下是網路上找到的

【評論主題】38 依據Scarr & McCartney(1983)的「遺傳型與環境之互動關係」類型來看,兒童因為外表吸引力高而容易得到老師的喜愛。此一現象可歸屬於下列何者?(A)被動的遺傳型-環境相關(pass

【評論內容】一)被動的遺傳與環境相關:父母提供給孩子的家庭環境種類,有一部分是受到父母自己的基因型所影響。例如→具有運動遺傳傾向的父母,可能會藉由鼓勵自己的孩子運動,來創造出一個極具運動性的家庭環境。(二)引發的遺傳與環境相關:個體受遺傳所影響的特質,影響了其他人對他的行為。例如→在學校裡教師及同學對面帶笑容的學生,比對愁眉不展的同學表現出更多的喜愛。(三)主動的遺傳與環境相關:兒童們所喜歡與尋求的環境,將會是那種最符合他們遺傳傾向的活動。例如:一名遺傳傾向外向的孩子,可能會邀請朋友到家中做客,渴望參加聚會;相反的,一名傾向害羞內向的孩子,會主動避免參加大型的社交聚會。

【評論主題】14 小朋友學了新的記憶策略之後,等到該用的時候卻又想不起來的現象稱為:(A)策略缺陷(strategic deficiency)(B)使用缺陷(utilization deficiency)(C)策

【評論內容】產生性缺陷是,有人教或提醒才會用(策略有效),所以題目中,已經學了,但是要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是產生性

【評論主題】37 依據薛爾曼(R. Selman)的角色取替理論(role-taking theory),下列角色取替能力的發展順序為何?①自我反省的觀點(self-reflective) ②社會角色的觀點(so

【評論內容】

0.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觀點:約三至六歲

兒童無法了解別人的任何觀點,他們認為別人也會同意自己對某事的處理方法

1.社會訊息的角色取替<分化與主觀期:約六到八歲

兒童現在能了解別人會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卻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別人接受了不同的訊息所導致的。

2.自我反射/省的角色取替/第二者觀點:約八到十歲  自己的想法推測他人的想法

兒童現在能知道既使他人和自己一樣接受相同的訊息,在主觀上可能也會有所衝突。他們現在能考慮別人的觀點,也知道別人亦會考量他們的觀點,所以現在他們能預測別人對他們的行為做反應。不過,兒童尚無法同時考慮自己和他人的觀點。

 3.相互性的角色取替:約十到十二歲 以第三人的觀點看...

【評論主題】11 媽媽指著農場的一隻梅花鹿對兩歲的小靜說「妳看,這是鹿」,後來小靜看到另外一隻鹿,就指著那隻鹿說「鹿,鹿」,小靜使用的學習語言的處理侷限(processing constraint)是那一種?(A

【評論內容】

分類的限制(taxonomic constraint) =分類侷限認為某字是標示一類有相同知覺外觀的相似物體的假定Ex. 知道「狗」,認為「狗」是指所有她看過小的、毛絨絨的、四條腿的動物。語彙對比的限制(lexical contrast constraint) =語彙對比侷限認為每個字都有其獨特意義的假定Ex. 知道「巧克力」,看到「可可」就會拿來跟巧克力做比較,最後則是偏愛使用再度再度碰到的第一個名稱。整體的限制(whole object constraint) =物體範圍侷限認為每個字是指整個物體而非物體的某個部份或物體特徵(如顏色)部份相互排斥的限制(mutual exclusivity constraint) =共同性排除每個物體都有只一個名稱,不同的名稱是分別指不同、不重疊東西的假定

來源:http://yamol.tw...

【評論主題】39 相較於傳統紙筆方式,諮商情境中運用電腦施測有許多優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減少施測的時間 (B)對於案主的表現立即給予回饋(C)減少諮商師的評量訓練 (D)改善施測程序的標準化

【評論內容】他意思是說,用電腦的話,馬上可以從答題狀況(結果)得到回饋(?)不用改測驗的時間所以可以直接回饋??

【評論主題】37 關於在諮商中,心理師向個案解釋其興趣量表結果時的應注意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要將分數與個案其他相關的訊息搭配解釋(B)不需過度解釋各量尺之間分數上極小的差異(C)儘可能使用性別分開的常模

【評論內容】覺得中文句子組成根本有問題...= =不過我理解是興趣測驗的結果(以holland作為例子),應該要各個分數解釋而不能用總分

【評論主題】34 王老師針對學生所繳交的學習檔案,擬定了「背景資料的完整性」、「過程紀錄的精緻化」、「反省性」與「同儕互評意見」等四個向度的評分標準。這樣的方式是屬於下列何種評分法?(A)系統觀察法(B)整體評分

【評論內容】。分析式評分-將評分指標或規準分成數個評分項目或向度 (dimension),每個向度再依表現品質分成數個不同等第或分數,並說明各等第的評分基準或指標為何。

【評論主題】32 張老師為高二的學生實施生涯成熟量表,他最主要的目的為何?(A)了解學生的生涯興趣(B)了解學生做生涯抉擇的準備度(C)了解學生對做生涯抉擇的態度(D)了解學生對其生涯發展所關注的重心

【評論內容】答案不是B嗎?七、生涯成熟量表:包括決定策略、生涯資訊、工作態度等;生涯成熟是指一個人準備好去應對職業發展任務生涯成熟評量能診斷個人職業發展的程度職業態度及職業能力在生涯領域中重要的測驗煩型可為六類:

【評論主題】36 以下關於諮商心理師在「重大事故壓力安心團體」中作法的敘述,何者正確?(A)通常在危機事件發生六週後開始進行最為有效(B)諮商心理師應避免讓參與者描述自己在危機事件中的遭遇(C)諮商心理師應強調參

【評論內容】安心團體跟一般的團體不同。安心團體是在危機發生之後可能幾天內,頂多一個禮拜所舉辦的團體,目的是讓團體內的成員知道,自己在經歷這個危機的過程中的一些反應,例如睡不著、罪惡感、反覆想等,這些都是正常的,帶一點教育性的味道,也讓成員間彼此能夠支持,以及知道彼此都有一些類似的狀況,增加普同感與安心,而不會探究個人內在深入的歷程,而是以「安心」為主,所以不會到六週那麼久。

【評論主題】24 依據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手冊的建議,若某案主的量表總分為32,則其憂鬱程度為何?(A)極輕微的憂鬱 (B)輕微的憂鬱 (C)中度憂鬱 (

【評論內容】

(1) 貝克憂鬱量表(BDI-II,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II) :共三版1961 (BDI)- 1979 (BDI-IA)- 1996 (BDI-II)。最早的貝氏評量表是1961由Aron T. Beck, Ward, Mendelson, Mock 與 Erbaugh所設計,用來評估上13-80歲人的憂鬱程度,作為診斷及處置參考,受檢者至少應有小學5-6年級以上的閱讀能力。共有21組題目,每組題目包括4個句子,依憂鬱的特定症狀之嚴重程度排列,並與精神科醫師使用的參考標準”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第四版”(DSM-IV,1994)中的憂鬱症診斷一致。填表時間約為10分鐘。1990的修訂版BDI是為了更加區分出感到寂寞、壓力與自稱是焦慮的病人是否是憂鬱症。 

每項分數依程度分0,1,2,3把21項的總分相加(0- 63) ,得到的憂鬱指數評...

【評論主題】26 社會結構與家庭型態快速變遷,青少年之成長面臨重大挑戰。根據 Garmezy, Masten & Tellegen(1984)所提之復原力(resilience)概念來看,下列何者錯誤?(A)保護

【評論內容】Garmezy就復原力的展現提出三個模式,第一是免疫模式(protectivefactor model):個人能將過去的成功經驗延伸至當下的困境,使自己能具備信心與能力,增加抵抗困境的能力,降低危險情境對個人所引發的傷害;第二是補償模式(compensatory model):在生活危機中,個人特質與環境資源可以緩衝挫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樂觀的人在遇到重大打擊後較容易比悲觀的人轉換想法;第三是挑戰模式(challenge model):壓力事件有時會激發個人內在的鬥志、開發未知的潛能,以及提升適應力,如我不能被別人看輕、不能被打倒、要做給別人看等等的想法查了但還是不太會哈哈

【評論主題】24 系統減敏感法是運用行為學派的那個原理?(A)操作制約 (B)類化 (C)古典制約 (D)負增強

【評論內容】不算,削弱是放著他就慢慢的消失系統減敏感法,是把原本害怕的東西,搭配輕鬆的東西(例如肌肉放鬆),久而久之害怕的就不害怕的,所以又稱交互抑制法(沒記錯的話)所以是C至於削弱在選項裡頭也沒有出現,負增強是藉由移除某一令人開心的東西,以增強某一行為,例如不寫完功課就不能看電視,所以也不是削弱

【評論主題】25 女性主義治療中強調在人際關係中的相互賦權(mutual empowerment),下列何者不是其特徵?(A)熱情 (B)知識 (C)價值感 (D)成就感

【評論內容】不知道哪裡有,但是從他的精神來看,成就感感覺比較是父權一脈相承下來,追求強壯、表現,而非關係、情感與自我價值這類的,所以就選了D

【評論主題】1 評量者透過七點量尺的兩極相對字詞(例如:敵意-善意)來評定一些概念(例如:我的同學)的技術或方法稱作什麼?(A)標準化測驗 (B)語意區辨測驗 (C)自我監控技術 (D)價值澄清技術

【評論內容】奧斯古德Osgood 語意分析技術(語意區別測驗) 測量時使用兩個相對的形容詞所構成的量尺,要求受試者對某一個主題概念加以評定 目的在於測量與比較"概念"(具體EX:人或抽象EX:教育)的意義 分析主要包含三種因素:評價、力量、行動 EX:受試者對"老師"的概念 好 :_*_ :__:__:__:__:___ 壞 無價值:___ :__:__:__:__:_*_ 有價值 (形容詞) (形容詞) 郭生玉《教育測驗與評量》第十五章人格測驗P619

【評論主題】6 諮商初期應實施知後同意的程序,下列何者不是知後同意的實施方式?(A)書面契約(B)口頭約定(C)專業聲明(D)他人轉述

【評論內容】而實施知後同意的形式,則包括:1.口頭同意2.簽訂契約;3.專業聲明;4.治療過程示範等。根據Haas和Malouf(1995)的觀點,知後同意的實施主要有兩種形式:口頭的及書面的。就書面的方式而言,諸如服務簡介、專業聲明、或知後同意書等,都可作為實施知後同意程序的參考。其中知後同意書的形式是最為完整的作法

【評論主題】15 關於Adler與Freud觀念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A)dler強調目的論;Freud強調因果關係(B)Adler認為精神官能症是一種學習失敗,扭曲知覺的產品;Freud認為精神官能症有

【評論內容】C 阿德勒強調主觀(像是早年回憶的回憶也不要求真實而是主觀回憶的內容,其會反映出life style)Frued的話,沒有特別提到主觀與否,比較多是讓潛意識意識化,或是羞通移情的轉移,但至少阿德勒確定是主觀

【評論主題】在團體開始階段,那一項不適合作為領導者的主要任務?(A)幫助成員表達出在團體中的期待與害怕(B)教導成員基本的人際技巧,以利提昇團體中的溝通效能(C)強調此時此地,以便促進成員的關係與自我探索(D)領

【評論內容】所以到底要不要強調此時此地..---B16 下列何者不是團體帶領者在團體定向和探索階段的重要任務? (A)讓成員學習談話過程可以聚焦在此時此地(B)處理成員的焦慮與防衛 (C)澄清責任的分配(D)發展團體信任與凝聚力

【評論主題】【題組】 ⑵甲、乙兩城市之業績,何者較分散?請述明理由。

【評論內容】自我效能就是我自己有信心我能夠做到什麼事情,所以他有信心能夠透過運動來處理壓力,屬於自我效能

【評論主題】五、英文作文:(20 分)Write an English essay of NO MORE THAN 300 words on the following topic:Narrowing the G

【評論內容】繞圈發言大概就是,L.給個刺激(發問),大家依序回答而過程中基本上目的不在讓彼此互動跟回饋。

【評論主題】三、試以 8 經× 8 緯組織架構為基礎:【題組】⑴繪出陰影斜紋之完全組織圖(5 分)

【評論內容】標準九:2Z+5Wais分量表:10+3Z

【評論主題】【題組】 ⑵一個不良品,試求其屬於 A 級之機率。

【評論內容】趨避衝突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做了同時有好跟壞,所以割乳房同時可以治療但會影響夫妻關係雙避的話是兩件事情都是不喜歡的,所以很難選

【評論主題】【題組】⑵要做到成功的考績面談,行政主管有那些值得注意之處?(10 分)

【評論內容】沒有參考來源B 一般健康男生應該比女生差,喪失速度:女性<男性 或 女性=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