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4. 下列何者並非課程學者巴比特(Bobbitt)所主張經由活動分析可發現的人類生活主要領域?
(A)語言與社會交互溝通的活動
(B)休閒娛樂活動
(C)宗教活動
(D)批判思考活動。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4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巴比特透過「活 動分析法」將廣博的人類活...

【用戶】Jasmine Huang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活動分析法 Activity Analysis Procedure (1920~1930):科學派課程論學者所提倡,以巴比特為先驅(把編製課程比擬為「建造鐵路」)。再延伸以下兩法:(1) 工作(職業)分析法:某種職業加以分析出應具有的知能和習慣,按其難易編為一定程序,列為教育目標,逐步訓練學生使能從事該職業。(2) 困難(錯誤)分析法:把實際生活上的缺陷(工作上的困難或作業上的錯誤)一一分析出來,然後將此種錯誤和困難訂定改正的方法。優點:應用科學的方法來編造課程,且使課程切合社會的需要。缺點:(1)以現實的活動為編造課程的依據,但現實活動未必符合我們的理想(2)以成人生活為對象,故課程偏重成人本位的教育。(3)把人類生活分析成許多零碎的目標,而欲使學生一一學習,不免陷於瑣碎,往往因此忽略了完整教育的根本問題

【用戶】Ru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巴比特採用活動分析法Activity Analysis1.將人類生活的領域劃分為(1)語言、(2)健康、(3)公民、(4)社交、(5)心理健康、(6)休閒、(7)宗教、(8)親職、(9)升職業性的實際活動(實用活動)和(10)職業活動等十大類2.上述活動的內容即是教育目標的內涵,亦是課程設計的依準Bobbitt(1918)提倡「活動分析法」,透過成人活動的調查,且詳細分析教育目標,以作為決定課程範圍的依據(目標法)目的:瞭解學生對自然的關心、態度、意願、觀察、實驗的技能,屬科學性的思考過程。實施:在學習活動中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並建立基準。◎課程觀--1.教育是要使學生為成人生活作好準備。2.為了使課程科學化,必須使目標具體化。3.課程發現者是對人性和人類事物...

【用戶】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巴比特透過「活 動分析法」將廣博的人類活...

【用戶】Jasmine Huang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活動分析法 Activity Analysis Procedure (1920~1930):科學派課程論學者所提倡,以巴比特為先驅(把編製課程比擬為「建造鐵路」)。再延伸以下兩法:(1) 工作(職業)分析法:某種職業加以分析出應具有的知能和習慣,按其難易編為一定程序,列為教育目標,逐步訓練學生使能從事該職業。(2) 困難(錯誤)分析法:把實際生活上的缺陷(工作上的困難或作業上的錯誤)一一分析出來,然後將此種錯誤和困難訂定改正的方法。優點:應用科學的方法來編造課程,且使課程切合社會的需要。缺點:(1)以現實的活動為編造課程的依據,但現實活動未必符合我們的理想(2)以成人生活為對象,故課程偏重成人本位的教育。(3)把人類生活分析成許多零碎的目標,而欲使學生一一學習,不免陷於瑣碎,往往因此忽略了完整教育的根本問題

【用戶】Ru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巴比特採用活動分析法Activity Analysis1.將人類生活的領域劃分為(1)語言、(2)健康、(3)公民、(4)社交、(5)心理健康、(6)休閒、(7)宗教、(8)親職、(9)升職業性的實際活動(實用活動)和(10)職業活動等十大類2.上述活動的內容即是教育目標的內涵,亦是課程設計的依準Bobbitt(1918)提倡「活動分析法」,透過成人活動的調查,且詳細分析教育目標,以作為決定課程範圍的依據(目標法)目的:瞭解學生對自然的關心、態度、意願、觀察、實驗的技能,屬科學性的思考過程。實施:在學習活動中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並建立基準。◎課程觀--1.教育是要使學生為成人生活作好準備。2.為了使課程科學化,必須使目標具體化。3.課程發現者是對人性和人類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