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字經》中那一段文意說明「親子教育」?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B)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C)瑩八歲,能咏詩;泌七歲,能賦碁
(D)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4936
統計:A(131),B(3487),C(33),D(22),E(0)

用户評論

【用戶】chiafen wu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玉石如果不加以琢磨,就沒有辦法成為有用的器具。如果不求學,就不知道聖賢的道理,不知道那些是合乎義理,是應該做的;那些是不合乎義理不應該做的。

【用戶】jkot35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A學習重要性 CD神童

【用戶】Peter Hao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乾脆考弟子規算了...

【用戶】Unicorn2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親子教育大概是指家庭教育(還沒入學的階段),而C,D都是入學的歲數了。我是這樣看這題的,供參考。

【用戶】Peter Hao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乾脆考弟子規算了...

【用戶】Unicorn2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親子教育大概是指家庭教育(還沒入學的階段),而C,D都是入學的歲數了。我是這樣看這題的,供參考。

【用戶】短腿泡芙

【年級】研二下

【評論內容】孟母三遷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學堂國邊上。孟子就跟著老師和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變得守規矩、懂禮貌。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住的地方,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後來,孟子讀書的時候貪玩,又一次逃學回家,正遇見他母親在織布,她母親什麼也沒有說,就把織布的機杼給弄斷了,那樣沒織完的布就白織了,然後給孟子說,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半途而廢,就會像我織布一樣,最後一事無成。孟子受到教育,就好好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