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下列哪一項想法誤解了「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意義?
(A)學生在學習新事物之初,教師應側重行為的示範,讓學生模仿
(B)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予適當的協助
(C)當學生逐漸精熟之後,教師應減少支持
(D)認知學徒制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獨自完成學習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1502
統計:A(5846),B(407),C(830),D(1091),E(2)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認知學徒制的代表人物為柯林斯、布朗及紐曼(Collins,Brown & Newman),將傳統學徒制應用至學校學科的教學方法。認知學徒制指具有實務經驗的專家藉示範、講解,引領新手進行學習,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透過彼此的社會互動,新手主動建構知識學習的過程,其步驟如下:(一)示範-透過專家講解後,學生能自行建立解題程序的概念。(二)指導-觀察並暗示學生,使學生能有水準的表現。(三)闡明-經由專家的指導,使學生瞭解某一領域的知識,並將內隱知識外顯化。(四)反省-能夠比較自己與專家解題的程序有何差異,並瞭解差異之所在。(五)探究-經過反省程序後,學生能獨立解題。認知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都在強調專家帶領新手學習的重要,並且要真實情境的學習以獲取真實的知識。而認知學徒制更有以下幾個特質:(一)重視主動的學習。(二)重視反省的學習。(三)提倡團隊的學習。

【用戶】AdzukiPa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認知學徒制強調教師進行閱讀、寫作或數學等領域之教學時,須將自我內在執行任務之心理歷程外在化(內隱知識外顯化)。例如將完成某一文章大意摘寫或解決某一數學問題之心理運思歷程配合實務之操作,用口語大聲說出和呈現,以讓學習者得以瞭解、觀察、模仿和學習。因在傳統學徒制裡面,師傅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之過程和技巧,學徒可觀察得到,但教師完成閱讀與寫作活動或解決數學問題之心理歷程,學生卻無從得知。重點不在行為,而是「心理歷程」。

【用戶】貓姓友人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口訣:柿(示範)子(指導)明(闡明)天返(反省)鄉探(探究)親柿子明天返鄉探親。

【用戶】拜託讓我過拜託?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口訣+1樓上柿子的認知學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