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文中「小學而大遺」的意思,最接近下列那一個成語?
(A)螳臂擋車
(B)避重就輕
(C)買櫝還珠
(D)小題大作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43711
統計:A(82),B(975),C(3459),D(13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師說》(唐代.韓愈)

用户評論

【用戶】Ellen Chen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買櫝還珠」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14 下列選項,何者不是意義相近的成語: (A)買櫝還珠/捨本逐末 (B)水碧山青/江山如畫 (C)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D)特立獨行/道貌岸然 警察/一般警察/鐵路◆國文- 102 年 - 102年交通事業鐵路人員佐級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更正#10359答案:D 難度:簡單34 「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繁簡之論興,而文亡矣。」本文旨意與下列那個成語最相近? (A)捨本逐末 (B)左支右絀 (C)迷途知返 (D)邯鄲學步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5 年 - 初等/五等/佐級◆國文#57810答案:A難度:簡單複選題39 寶玉道:「我也有這麼一個(玻璃繡球燈),怕他們失腳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沒點來。」黛玉道: 「跌了燈值錢呢,是跌了人值錢?你又穿不慣木屐子。...

【用戶】olra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句讀 ㄐㄩˋ ㄉㄡˋ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頓處。文中語意完足的稱為「句」,語意未完而可稍停頓的稱為「讀」。書面上用圈和點來標記。唐.韓愈〈師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聊齋志異.卷七.仙人島》:「我言君不通,今益驗矣。句讀尚不知邪?」也作「句度」。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小學而大遺=買櫝還珠=捨本逐末,取捨失當。

【用戶】Ellen Chen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買櫝還珠」比喻捨.....

【用戶】Muse

【年級】

【評論內容】《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用戶】olra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句讀 ㄐㄩˋ ㄉㄡˋ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頓處。文中語意完足的稱為「句」,語意未完而可稍停頓的稱為「讀」。書面上用圈和點來標記。唐.韓愈〈師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聊齋志異.卷七.仙人島》:「我言君不通,今益驗矣。句讀尚不知邪?」也作「句度」。

【用戶】Ellen Chen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買櫝還珠」比喻捨.....看完整詳解

【用戶】Muse

【年級】

【評論內容】《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用戶】olra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句讀 ㄐㄩˋ ㄉㄡˋ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頓處。文中語意完足的稱為「句」,語意未完而可稍停頓的稱為「讀」。書面上用圈和點來標記。唐.韓愈〈師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聊齋志異.卷七.仙人島》:「我言君不通,今益驗矣。句讀尚不知邪?」也作「句度」。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小學而大遺=>買櫝還珠=&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