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許多研究都說明正向的師生關係是防治校園暴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學生課業進步的助力張之一。Albert 提出「合作式管理理論」 ,倡導教師使用鼓勵的方式來建立學生自尊,預防不當行為的發生,其理論主張「修正教材與教法,提供同儕教導或讓學生幫助他人,以協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並給予成功的經驗」,如此可以避免學生哪項錯誤目標的追求?
(A)獲得注意
(B)爭取權力
(C)尋求報復
(D)避免失敗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89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Melody Yuki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Dreikurs Model(德瑞克斯理論)他認為,所有學生的行為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目的,學生總想獲得認可,其行為也傾向於達到達一目的。學生出現行為不當,主要是為了追求某種目的,或者是因為某種錯誤的目的。 錯誤的目的主要有四種:1.尋求注意;(使用肢體語言)2.尋求權力;(讓學生有兩種以上選擇機會)3.尋求對他人報復;(要求學生歸還、修復被破壞物)4.避免失敗。(引導出成功經驗) ◎補充:1.尋求注意:這類孩子的錯誤推論是,自以為只有在大家注意他時,他在世界上才有一席之地。其表現行為有以下四種:(1)主動建設性行為,如:偏激的批評(2)主動破壞性行為,如:愛表現、扮小丑、炫耀、搬弄是非、囉嗦(3)被動建設性行為,如:過分愛乾淨、過分小心、刻意想成為楷模兒童(4)被動破壞性行為,如:愛哭、害羞、不愛表現、無精打采2.尋求權力:這類孩子的錯誤推論是,具有權力才能證明自己的重要性。這類孩子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攻擊傾向,想要當老大。其表現行為有:(1)主動建設性行為,如:發脾氣、反駁、爭論、公然反抗、欺騙(2)被動破壞性行為,如:懶惰、倔強、不服從、不在乎(3)解決方案:提供選擇,讓孩子做主3.尋求報復:尋求報復的孩子覺得生命對他不公平,沒有人會喜歡他,他的錯誤推論是傷害別人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就如同別人傷害他一樣,容易觸法犯罪的人也是這類型的孩子。其表現行為則為:(1)主動破壞性行為,如:傷害他人、偷竊、尿床(2)被動破壞性行為,如:勉強、被動4.自覺無能:這種孩子將無能當作盾牌,顯出無法勝任的樣子,避免任何可能失利的狀況。其表現行為只有被動破壞性行為,如:愚蠢、怠惰、拒絕與人互動。 ◎考題(D)72. Albert提出「合作式管理理論」作為教師管理學生的班級經營理論,其中主張教師以鼓勵的方式建立學生自尊,預防不當 行為發生,提出3C的鼓勵策略,下列何者不屬於Albert的3C?(104嘉義國小)(A) 建立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他是「有能力的」(capable)(B) 發展師生正向關係,與人和諧相處(connecting)(C) 鼓勵學生參與班級事務,感到其貢獻性(contributing)(D) 重視學生的 需求,建立關懷的(caring)班級氛圍。◎考題解析合作式管理理論Albert三C能共處三C策略:有能力的(capable) 、貢獻(contributing)、能與人和諧相處(connecting)三C  三C策略能→有能力的(capable)共→貢獻(contributing)處→能與人和諧相處(connec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