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某老師在教整數四則運算時,發現學生經常出現這樣的錯誤,例如「20÷5×4=20÷20」、「46−8÷2×(12+4)=38÷2×(12+4)」,因此設計提示系統,根據學生的表現採漸進提示方式協助學生學習,並針對學生接受提示量的多寡來計分。試問該老師在教學中運用了下列哪一種評量?
(A)實作評量
(B)課程本位評量
(C)動態評量
(D)錯誤類型分析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6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kakaoliu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根據題目中"漸進提示方式協助學生學習"、"對學生接受提示量的多寡來計分"推論為【動態評量】中的「漸進提示」評量模式(graduated prompting assessment)漸進提示評量為Campione與Brown所提倡。本模式主要受到Vygotsky對於個體的學習、發展以及近側發展區理論的影響;研究者運用近側發展區的概念,以「漸進提示」及採用「前測-學習-遷移-後測」的方式來評估學生對學習的準備度及從教學中獲益的程度。此模式的評量重點,在評量受試者欲達到某一特定標準時,所需要的教學「提示量」;藉以區辨個體學習潛能的個別差異,以預測個體未來的表現。提示系統依「一般」、「抽象逐漸變為具體」、「特定而具體」的順序安排;在編製前,需經「作業分析」及「認知成份分析」來設計解題策略與步驟作為編製提示之參考。評量實施時,依事先固定的序階給予提示,在必要的情況下得以跳階。在計分方面,依「提示量」來計算:受試所需的提示量越多,表示其能力越低。並評估受試「遷移量數」用這二個數值做為個體之間能力差異的指標,以提供教學處方相關的訊息及預測未來的成就表現。在前測階段,評量受試對於學習活動的準備度及個體的一般心智功能。在學習和遷移階段,主試者依受試者的表現給予一系列「標準化」的協助,用以瞭解其學習能力及遷移效率。在遷移階段,又依題型之難易,分為:(1)「維持」,(2)「近遷移」,(3)「遠遷移」,(4)「極遠遷移」四種層次,藉以評量受試者學習遷移的廣度。資料來源:https://wikiteamwork.fandom.com/zh/wiki/%E5%8B%95%E6%85%8B%E8%A9%95%E9%87%8F%E7%9A%84%E8%A8%AD%E8%A8%88%E5%8E%9F%E5%89%87%E8%88%87%E6%87%89%E7%94%A8

【用戶】kakaoliu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根據題目中"漸進提示方式協助學生學習"、"對學生接受提示量的多寡來計分"推論為【動態評量】中的「漸進提示」評量模式(graduated prompting assessment)漸進提示評量為Campione與Brown所提倡。本模式主要受到Vygotsky對於個體的學習、發展以及近側發展區理論的影響;研究者運用近側發展區的概念,以「漸進提示」及採用「前測-學習-遷移-後測」的方式來評估學生對學習的準備度及從教學中獲益的程度。此模式的評量重點,在評量受試者欲達到某一特定標準時,所需要的教學「提示量」;藉以區辨個體學習潛能的個別差異,以預測個體未來的表現。提示系統依「一般」、「抽象逐漸變為具體」、「特定而具體」的順序安排;在編製前,需經「作業分析」及「認知成份分析」來設計解題策略與步驟作為編製提示之參考。評量實施時,依事先固定的序階給予提示,在必要的情況下得以跳階。在計分方面,依「提示量」來計算:受試所需的提示量越多,表示其能力越低。並評估受試「遷移量數」用這二個數值做為個體之間能力差異的指標,以提供教學處方相關的訊息及預測未來的成就表現。在前測階段,評量受試對於學習活動的準備度及個體的一般心智功能。在學習和遷移階段,主試者依受試者的表現給予一系列「標準化」的協助,用以瞭解其學習能力及遷移效率。在遷移階段,又依題型之難易,分為:(1)「維持」,(2)「近遷移」,(3)「遠遷移」,(4)「極遠遷移」四種層次,藉以評量受試者學習遷移的廣度。資料來源:https://wikiteamwork.fandom.com/zh/wiki/%E5%8B%95%E6%85%8B%E8%A9%95%E9%87%8F%E7%9A%84%E8%A8%AD%E8%A8%88%E5%8E%9F%E5%89%87%E8%88%87%E6%87%89%E7%94%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