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後,回答 4-7 題。       小華一歲半時仍未發展出單音的溝通能力,也不會使用眼神、動作、肢體語言來溝通,不看人、對人沒反應、個性極端固執不易被改變,例如:重複玩轉輪胎、開關門、燈,排列玩具等。常出現自我刺激的行為如轉圈圈、長時間的玩手等。現在四歲,有簡單的口語能力但是常出現重複的話。在語用及語法上仍會出問題。       針對小華的問題,特教班教師強調直接以最具有核心的功能性行為進行介入,藉由改變核心行為,來連帶影響改變其他數種的行為。他的教學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1)為提高兒童的學習動機,充份給予兒童選擇其喜愛玩具之自由權,根據兒童的興趣,時常變化玩具類型;(2)明確地描述指令,給予示範、提示,重視自然後果之增強,當兒童有接近自發性的行為時,立即給予鼓勵;(3)穿插兒童已習得之技能於新技能中,維持兒童學習動機;(4)提供許多相似例子,讓兒童與教學者輪流遊戲,以提高其社會能力。
【題組】7 承上題,這種教育實務的主要是依據下列哪一種理論? (2 分)
(A)操作制約理論
(B)建構取向教學理論
(C)心理教育取向介入理論
(D)應用行為分析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小熊老師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正解:(D)應用行為分析Koegel 與 Koegel (1987) 在 1987 年提出從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 介入理論中的單一嘗試教學延伸而來。改善單一嘗試教學較難類化與維持行為的限制,保留「刺激-反應-後果」概念:         重視兒童的意圖,提供刺激的選擇⇨刺激         教學中透過示範且增強任何嘗試⇨反應         給予自然且直接的後效增強⇨後果參考資料:核心反應訓練☝超重要!尤其是「四大核心行為」與「教學策略」的部分(P58-65)

【用戶】小熊老師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正解:(D)應用行為分析Koegel 與 Koegel (1987) 在 1987 年提出從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 介入理論中的單一嘗試教學延伸而來。改善單一嘗試教學較難類化與維持行為的限制,保留「刺激-反應-後果」概念:         重視兒童的意圖,提供刺激的選擇⇨刺激         教學中透過示範且增強任何嘗試⇨反應         給予自然且直接的後效增強⇨後果參考資料:核心反應訓練☝超重要!尤其是「四大核心行為」與「教學策略」的部分(P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