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陳老師想要了解某一情緒障礙學生的情況,他進行了家庭與社區訪察、同儕訪談與教室互動觀察記錄等,以蒐集資料來決定教學介入的參考,陳老師是採用下列哪一種評量法?
(A)動態評量
(B)生態評量
(C)實作評量
(D)課程本位評量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00116
統計:A(402),B(4668),C(99),D(17),E(0)

用户評論

【用戶】Glimmer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生態評量】生態評量的最終目的在於教導個體適當的社會性行為,協助個體達成社會化。茲將生態評量的特徵歸納如下:1.以學生目前及未來可能接觸的環境為評量範圍:以學生所生活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包括學校、家庭、社區、工作場所和休閒娛樂。2.個別化的評量過程:隨學生的生活時間和環境而改變內容和結果。3.強調協助學生成功的適應:調整教學結構、提供支援系統,以增進學生的適應行為能力,促成學生的行為與生態環境達成平衡。4.發揮學生的潛能:無論學生的優劣程度為何,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協助。學生在其生態中均能有適當的行為表現。

【用戶】Ya-chieh L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在測驗與評量方面,課程本位評量是很新的名詞。但是教師長久以來都在做的評估工作,其本質是效標參照的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assessment),而效標是學校課程。此效標參照測驗的基本假定是標準化測驗不能有效地評估教學績效和個別學生的學習成果,也不能提供每天教學時所需要的教學決定,如「今日要教什麼?」「如何教學最能幫助學生獲得進步?」等問題。   為了使學校的評量工作能夠反應學校課程教學績效,利用學校教學課程做比較的標準,亦即提供學生的刺激材料,便是課程內容而不是各個測驗題目。學生的進步情形就是以提供個別學生學習的課程習得多少為標準,例如評估學生朗讀課文為例,可評量學生在一分鐘內正確讀出多少個字,錯誤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