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2.使學校成為選拔人才的唯一單位,提高學校教育的影響力,廢除科舉
(A)王陽明
(B)范仲淹
(C)王安石
(D)蔡京------P.12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69343
統計:A(108),B(151),C(702),D(271),E(1)

用户評論

【用戶】Zhen-Wen Liu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起先-王安石在太學中推行三舍制,它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太學學舍,置齋八十,齋各五楹,容三十人。共計學生二千四百人。其中上舍生一百人,內舍生三百人,外舍生二千人。(2)嚴格年考和月考,使之制度化。即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舍生;間歲一舍試,補上舍生,彌封、謄錄如貢舉法;而上舍試則學官不預考校。這種嚴格的考試,用以評判學生的成績,用作提升的推薦依據。(3)從上舍生中直接選拔優秀畢業生入仕為官。 後來-蔡京在地方官學推行三舍法:蔡京在崇寧元(1102)年廣泛推行的「三舍法」。在地方官學中實行後,平民子弟就讀太學的人數便大量增加。「三舍法」原來規定直接從州學甚至縣學的優秀畢業生中選拔學生到國子學(通...

【用戶】梁峻銘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該怎麼分辨 王安石和蔡京阿?

【用戶】Zhen-Wen Liu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王安石執政後把整頓和改革教育的重點首先放在改革太學上。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王安石擬訂太學新制,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又經李定等修訂,頒(太學今)一百四十條, 簡稱為「三舍法」,亦稱「三舍選察升補法」或「三舍考選法」。  「三舍法」的主要內容是:將太學生分為上舍生、內含生和外舍生三個等級。「三舍法」的主要特點是賦予學校直接向國家輸送人才的職能。學生在校即學業成績相當於科舉考試的成績,優秀生可以越過科舉而直接得官,次優等生亦可參加科舉考試中的殿試或省試。王安石變法失敗後,「三舍法」一度被廢止,便很快又重新恢復。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朝廷決定廢除科舉考試制度,完全按照太學和各地方官學按「三舍法」取士,直到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重新恢復科舉考試取士的制度。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sung/history/9l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