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吳老師上英語課時,教導「附屬子句」(subordinate clauses)的用法,學生精熟後, 距下課還剩約15分鐘。為了運用剩餘時間,吳老師繼續講解這項主題,但學生卻 顯得興趣缺缺,並開始交頭接耳。請問,根據庫寧(J. Kounin)的觀點,這位老師的 教學,發生下列何種現象?
(A)全面掌控(withitness)
(B)搖擺不定(flip-flop)
(C)支離破碎(fragmentation)
(D)過度飽足(satiation)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50695
統計:A(142),B(220),C(152),D(991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教學活動

用户評論

【用戶】Cheng-chen Ch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統整大家整理的答案~幌盪(dangle)--經常離開教學的主題,談論無關的話題,因而影響到班級教學活動的連續性截斷(thrust)--教師陷入懸而不決,無法回覆被擱置的活動急動(jerkiness)--教學轉換太快,其中又分有突然岔入截斷(thrust),突然宣布進行一活動,學生無心理準備迴轉(flip-flop)--在一教學中又回到先前學生認為已完成之活動平穩(smoothness)--應該是教學流程順暢,但是就是安靜的聽課很專心的練習律動(momentum)--如果整個班級活動進行的步調,看起來活潑有勁,順暢而不停滯「過度飽和」,小題大作,花比學生理解所需更多的時間來教學。「刺激導向的教學」(stimulus bound),本末倒置,重枝節而忽略只主要內容。「過度滯留」(over ...

【用戶】HEYUXIA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教學活動分解」(fragmentation),支離破碎,將簡單而可完整之活動加以分割「過度飽和」,小題大作,花比學生理解所需更多的時間來教學。

【用戶】Mao Mam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學生精熟後的教學,過度飽足(satiation) -要看清題目

【用戶】嗝嗝嗝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 晃蕩(dangles):教師在已經進行一項教學活動後,又想到另一個活動,教師又把原來的活動擱置在一旁,稍後,又回到原來的活動。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突然又想到另一件事,於是就停下原來的授課,而和學生談起話來,稍後,又回到原來的授課內容。這種作法,會使學生思緒無法集中,影響學習。2、 截斷(Truncation):教師在已經進行一項教學活動後,又想到另一個活動,但後來的活動越拉越長,無法恢復原來被擱置的活動就下課了。這種情形與「晃蕩」相似,只是拖延的時間更長,對原來設計的教學計畫更無法達成目標。3、 急動(Jerkness):教師無法發展出快慢一致的教學流程,使學生覺得課堂教學由慢轉快,學生可能因教師的教學太快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