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皮亞傑(Piaget)的理論應用在教育上,哪個涵義較適切?
(A)Piaget認為具有自我中心特徵的孩子是自私的,要教導他慷慨
(B)Piaget認為兒童不是大人的縮影,不能直接將大人的想法教他
(C)父母或老師要不斷地強調知識背誦的重要性並要求孩子身體力行
(D)Piaget認為老師不宜使用認知衝突策略,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心理的不平衡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67857
統計:A(308),B(7730),C(104),D(763),E(2)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社會認知衝突、幼兒人格

用户評論

【用戶】Hsi-chia Tse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皮亞傑是鼓勵使用認知衝突策略的,藉由矛盾與參酌其他的不同想法,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而找出問題解決方法。參考文章如下: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Edu/Piaget/Piaget02Cognition.htm皮亞傑認為二個自我協調的作用就是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odation)。皮亞傑認為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有外界環境的刺激,例如人際的交流、物理經驗的獲得等。這些外來的刺激會使學童本身的認知基模產生不協調的現象,人腦便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解釋這些外來的資訊,並整合到原有的基模或認知結構中,這便是同化的過程。但是若原來的知識體系解釋這類資訊有矛盾時,人腦便會修正自己原先的認知結構以重新解釋外來的...

【用戶】Shin-chen Li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皮亞傑為社會建構論論者,希望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大人主要是引導跟提供材料,讓學生自我失衡與平衡,調適自己的想法。

【用戶】Latte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B)皮亞傑會提出這麼多的運思分期,就是因為他認為孩子的思考成長是有順序、循序漸進的,所以一切都要按照階段性來,不能用大人的方法就去教小孩(D)皮亞傑認為失衡反而是成長的動力

【用戶】林怡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Piaget認為具有自我中心特徵的孩子不帶有【自私主義】的意思;而是從自己的觀點看事物,不會考慮別人的不同看法。(B)循兒童認知發展順序設計課程:皮亞傑強調的「兒童並非具體而微成人」,兒童的思考方式與成人大不相同,教材的實施要考慮兒童目前的認知發展階段。(C)促進兒童心智發展的教育:皮亞傑說:「吾人所學及所行。」,學習乃自動自發的應用於教育上的發現式學習。皮亞傑教學計劃原則為:1.重視學生思考歷程,而非思考結果。2.重視遊戲、探索、操作對認知發展的價值。3.注重兒童從互動中學習及克服衝突的特殊經驗。4.主動探討與發現的學習,重於經由教師教導的被動學習。(D)認知衝突=失衡狀態,對個體而言,在心理狀態失衡時,將形成一種內在驅力。驅使個體改變或調適既有的基模,才能容納新的知識經驗。智力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因為個體對環境適應時在心裡上連續不斷交替出現平衡與失衡的狀態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