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孟子.盡心上》:「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這段文句在:
(A)表彰文王勤政愛民
(B)說明文王能得豪傑之助
(C)勉勵吾人力學不倦
(D)鼓勵吾人自動奮發有為。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0162
統計:A(175),B(124),C(81),D(817),E(0)

用户評論

【用戶】陳劍鶯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孟子說:「有待於文王的教化,而後可以感動奮發的,是平庸的人;若是才智過人的豪傑,就是沒有文王的啟發,也是一樣可以奮發有為呢!」    本章言小人待化,乃不辟邪,君子特立,不為俗移,故稱豪傑自興也。   庸常之人為後知後覺者,故必待教化後方能感動奮發;而豪傑之士,有過人之才,雖無明哲之教化,亦能奮發有為。

【用戶】天才葉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這就是"興""奮"的由來...如果你相信了...那....

【用戶】陳麥可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哈樓上的大大好妙喔 ^^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自動努力且有自得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此為勉人自動向上,亦論語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離婁下篇十四章)孟子認為君子要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深造,即是要求能自覺地得知識。自覺地得到知識,即是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動搖,如此知識就能積蓄得很深,而取之不盡、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覺地去求知識。換言之,君子為學,當以一定之方法,深入於所學,而有獨特之心得,有所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