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下列有關傳統中國學者對於人性的論述之敘述,何者正確?
(A)孟子的人性本善,係根據社會事實經驗來立論
(B)董仲舒持人性無善無惡論,須待教化而後能為善
(C)韓愈主張性三品說,中,上品者可接受教育,下品者只能用刑罰嚇阻情慾
(D)朱熹提出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天命之性指出每個人出生後的個別差異;氣質之性契合傳統儒家的天人合德。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61161
統計:A(320),B(398),C(1223),D(711),E(0)

用户評論

【用戶】Counting Time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D)張橫渠,首先分別氣質之性與天地之性朱熹,後來改天地之性為義理之性

【用戶】王尊玄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是自發形成的,是人天生就具有的美德。(動機出發)(B) 董仲舒 「漢代孔子」 1.聖人之性(上品)、中民之性(中品)、斗筲之性(下品) 2.主張滅絕異學,尊崇孔道,以統一人民思想。 3.曾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4.主張人性的陶冶需藉由「民待王教而後化,性待教育而後善」 5.純粹的動機論,排斥功利說。對教育主張承天之道,積極指導。 6.天人三策建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置名師」「重選舉,廣取士」(C)韓愈主張性三品說,曾在(原性)中提及:『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而已矣。』資料整理自開放性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