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當兒童認為「為了拿玩具而不小心打破四個杯子的行為,比偷糖果而打破一個杯子的行為惡劣」時,則此兒童的想法,較符合皮亞傑(J. Piaget)何種道德發展階段之特徵?
(A)低道德期(demoral stage)
(B)前道德期(premoral stage)
(C)自律道德期(autonomous morality stage)
(D)他律道德期(heteronomous morality stage)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03057
統計:A(330),B(1816),C(455),D(263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皮亞傑 道德論

用户評論

【用戶】106小雯幼教師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一、無律期:出生~4歲。(一)此時幼兒的認知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二)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二、他律期:4歲~8歲。(一)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二)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便是壞的。(三)行為是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三、自律階段:8歲~12歲。(一)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二)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三)提出的懲罰意...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原本答案為C,修改為D

【用戶】小魚兒

【年級】

【評論內容】他律期:判斷是非是依據結果,不是依據動機。

【用戶】魏翊安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105教檢類題─問答題1.國小高年級的小忠認為,不小心打破12個杯子的孩子,因為不是故意的,所以不應該受懲罰;而為了偷拿糖果打破一個杯子的孩子則應該受罰。依據皮亞傑(J. Piaget)道德發展理論,小忠道德發展階段現況為何(4分)?並具體說明其理由(6分)。 答:處於自律階段,自律階段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以改變;且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知道不小心打破12個杯子是不小心的,而故意偷拿糖果而打破杯子是因為想偷東西,所以應該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