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37題至第38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五〉)
【題組】37 下列詩句的意境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相近的是:
(A)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B)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C)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佚名(生年不滿百))
(D)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55974
統計:A(255),B(2407),C(84),D(6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人知己、以何為知己(列舉)、文學家出生之年代

用户評論

【用戶】Mi Na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東邊的籬笆下採菊花,不經意抬頭看見南山秀麗的景色,心曠神怡,悠然自得。(南山在現實裡和陶淵明的精神上都隱然是世俗塵網的對立物。陶淵明以其高潔之情懷、悠然之情興,會心於南山,物我兩契,陶然自樂。)[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只有這座敬亭山,和我靜靜對望而始終不覺厭煩。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102150088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2511121

【用戶】我還要更高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A選項確實出得不好,從兩句很難判定意思但其他選項都蠻明確的

【用戶】linlin鐵佐事務已上榜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我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卻沒有聽到世俗交往的紛擾。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問我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自己的思想遠離塵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變得安靜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東邊的籬笆下採摘菊花,抬頭無意之中看見了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傍晚山氣朦朧,夕陽西落,鳥兒相伴飛回山林。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裡有隱居生活的真正樂趣,想要辨識卻不知怎麼表達。飲酒---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四句詩旨在說明: (A)唯有離群索居,才能逍遙自在 (B)精神超脫世俗,就能安閒自得(C)人間車馬喧囂,應該遠離街市 (D)不必備車養馬,生活自然...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19 李白〈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表現出主體(我)與客體(自然)融合為一。下列選項中,同樣表達此種意境的是: (A)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飲酒詩〉) (B)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王維〈漢江臨汎〉) (C)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D)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浦侍御相訪〉) 警察/一般警察/鐵路◆國文- 102 年 - 102年交通事業鐵路人員佐級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更正#10359答案:A 難度:適中複選題44 「如果能夠靜下來,我們會發現,自然世界固然充滿了威脅性的力量,但同樣充滿了美與安詳,……到最後 我們必然會發現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不然不可能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