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8.下列關於康德(I. Kant)的教育學說主張,何者有誤?
(A)主張把人當作目的,尊重每個人的人性尊嚴
(B)哲學屬於理性主義,強調批判能力之發展
(C)教育應關懷整體人類共同福祉之建立,而非某一社會的改善而已
(D)在道德教育上重視個人內在動機的良善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60317
統計:A(1091),B(3530),C(1283),D(39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心靈實體說(伍振鷟)、教哲-新馬克思=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三生六零教育:生活、生命、生態;零拒絕、零體罰、零霸凌、零中輟、零歧視、零汙染

用户評論

【用戶】Jie Ya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康德調和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所以(B)哲學屬於理性主義,強調批判能力之發展理性就錯了

【用戶】Alan Liao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我也覺得13F是正確的看法,他是理性主義,但知識論是批判主義,批判主義並不等於批判能力,最佳答案應該有誤

【用戶】張ㄚ秀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錯在不是批判能力的發展批判能力的發展是批判教育學的主軸康德的批判主義重點應該放在調和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知識論而不是批判能力的發展

【用戶】108國小正式老師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每個人都是一個「目的本體」,應受尊重

【用戶】Jie Ya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康德調和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所以(B)哲學.....

【用戶】Alan Liao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我也覺得13F是正確的看法,他是理性主義,但知識論是批判主義,批判主義並不等於批判能力,最佳答案應該有誤

【用戶】張ㄚ秀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B錯在不是批判能力的發展批判能力的發展是批判教育學的主軸康德的批判主義重點應該放在調和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知識論而不是批判能力的發展

【用戶】謝謝阿..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每個人都是一個「目的本體」,應受尊重

【用戶】Jie Ya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康德調和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所以(B)哲學.....看完整詳解

【用戶】Alan Liao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我也覺得13F是正確的看法,他是理性主義,但知識論是批判主義,批判主義並不等於批判能力,最佳答案應該有誤

【用戶】張ㄚ秀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B錯在不是批判能力的發展批判能力的發展是批判教育學的主軸康德的批判主義重點應該放在調和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知識論而不是批判能力的發展

【用戶】謝謝阿摩..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每個人都是一個「目的本體」,應受尊重